有感于季羡林做人的百分比
2013年07月01日 15:04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栾世强 栾 奕
一代宗师季羡林,虽然离开我们已经三年多了,但季老留在身后的,却是一个被他用毕生心血打磨得异常光亮的、名副其实的“大师”铭牌。我们缅怀季老,最好的方法就是像他那样,超过百分之六十的为别人着想,永远坚守自己的良知,做一个老老实实的善人和好人。
一代宗师季羡林,虽然离开我们已经三年多了,但季老留在身后的,却是一个被他用毕生心血打磨得异常光亮的、名副其实的“大师”铭牌。这一铭牌,固然是因其在诸多领域皆创下的卓越成就,更是因其在治学态度、处世品德方面给后人留下的宝贵财富。
季羡林是一个感情极为丰富、充满爱心的人。他曾经说过:“能为国家,为民族,为他人着想而遏制自己本性的,就是一个有道德的人,能够百分之六十为他人着想,百分之四十为自己着想,就是一个及格的好人,为他人着想的百分比越高,道德水平就越高。”在论及善恶问题时季先生说:“自己生存,也让别的人或动植物生存,这就是善。只考虑自己生存不考虑别人生存,这就是恶。”季老用百分比划分的好人与坏人的标准,既形象又实在,操作性也很强。
季老不仅说得好,做得也非常到位。他一生为别人考虑的多,为自己谋划的少。季老留给世人的,更多是一介书生的随和、清朗、睿智、平实……而其中最令人钦佩的,自是他的那份清醒与真诚。在晚年的《病榻杂记》中,季羡林“婉拒”了外界加在自己头上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三项桂冠,并说:“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在他的《季羡林自选集》中,对一些有着“历史问题”的旧日文章,他也毫不删改,统统保留下来,“不加掩饰,目的仍然是存真”。
为他人着想,是一种胸怀,一种博爱,一种境界。正是因为季老给别人增加了走向高处的台阶,自己也同时垫高了生命的基石,拓展了人生的视野,提高了做人的魅力,以他的友爱和大度赢得了自己人生终极追求的百分比。其实为他人着想,并不一定非要有什么轰轰烈烈的行为举动,有时候一点方便,一些提示,一句真心的话,一个安慰的眼神,也会成为别人跨越障碍的动力,也会成为别人迈向成功的转折要冲。以前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盲人在夜晚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人们看到这种情况都很奇怪,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着灯笼走路呢?”盲人说:“我提着灯笼,既为别人照亮了路,别人也容易看见我,就不会撞到我了,这样既帮助了别人,也保护了我自己。”这位盲人也许是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但他这种“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行为却道出了利他就是利己的深刻道理。
文如其人,季羡林的为人还体现在他的文稿中。他在回忆录《牛棚杂忆》中写到:“我书中所写的,都是我亲身经历,都是我亲眼所见的。如果我没有亲身体验过,我是没有那么丰富的想象力,编造出那么多‘五花八门’的故事的。”这也正如他在书中第一节《缘起》中写到的那样:“我在这里郑重声明:我决不说半句谎言,决不添油加醋。我的经历是什么样子,我就写成什么样子。增之一分则太多,减之一分则太少。不管别人说什么,我都坦然处之,‘只等秋风过耳边’。谎言取宠是一个品质问题,非我所能为,亦非我所愿为。”他对世事的洞明,对名利的淡泊,他的质朴和真诚,再次让人们感受到了这个文化老人的可爱与可敬。对于今日浮躁而功利的世界来说,这无疑是一面非常珍贵的镜子。
斯人已去,良知犹在。我们缅怀季老,最好的方法就是像他那样,超过百分之六十的为别人着想,永远坚守自己的良知,做一个老老实实的善人和好人。
相关专题: 季羡林专题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