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郑晓龙:电视/电影两个不同的载体 相互比较是误区


来源:北京晨报

原标题:郑晓龙:对比影视红高粱是误区 1986年,莫言最负盛名的小说《红高粱》问世,次年由张艺谋执导、巩俐、姜文主演的电影《红高粱》让位于山东高密的这片“中国红”蜚声国际。去年9月17日,导演郑晓龙接

原标题:郑晓龙:对比影视红高粱是误区

1986年,莫言最负盛名的小说《红高粱》问世,次年由张艺谋执导、巩俐、姜文主演的电影《红高粱》让位于山东高密的这片“中国红”蜚声国际。去年9月17日,导演郑晓龙接过这个烫手的剧本,展开了全新的《红高粱》的播种。如今,《红高粱》进入收割程序,它在北京卫视等频道播出已有一周,首播当天收视率就破一,此后始终排名前三。毫无疑问,高粱“红”了,但开垦播种期的仓促也带来一些后遗症,例如眼尖的观众发现了“九儿”在她娘去世时头上还扎着红头绳。面对吐槽,郑晓龙并未逃避,“我都反复看了好多遍,怎么没注意到。如果我当时看到了,肯定不会要这个红头绳的。”但郑晓龙也直言当下大家都在将电影和电视剧做比较,这是一个误区。

  开机前

三天三夜没合眼,曾想打退堂鼓

“《红高粱》去年4月份才启动,5月份开始写剧本,7月份我决定接这个片子,9月份就开拍了,整个过程一直都特别紧张。”郑晓龙直言这个节奏快得有些违反规律,按照他以前的做法,至少是剧本都弄完、不用边拍边改,“我们必须赶在9月份高粱成熟的时候拍,不然就要等到第二年了。”在北京卫视《红高粱》首播发布会上曾播出过一段让周迅笑出眼泪的花絮——郑晓龙在拍戏现场一直嗑瓜子,这位身经百战的导演称自己是为了缓解压力才不停嗑瓜子的,他甚至在筹备阶段还曾打过退堂鼓,“去年7月份,我那会儿曾经想过不拍了。高粱收成的时间就在9月份,全部剧组人员要赶在这个时间之前到位,景别要陆续搭建起来,剧本要修改完成等,这一系列工作只有两个多月时间,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样着急地来筹拍一部如此大的制作,有点儿不符合一般创作规律了。不过后来我和团队还是咬牙坚持下来,我想,何不挑战自己一次呢?我是个特别不怕压力的人。”

开机前8、9天,郑晓龙来到山东高密,白天去看景,协调各部门工作,晚上回到住处修改剧本,连着3个晚上没合眼,“后来细想起来,我已经好多年没有这样工作了,整夜整夜地不睡觉。即便是这样紧张准备,在刚开拍的那段时间,我们还是发现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改剧本。我总觉得剧本里还有很多逻辑上的问题没有捋顺,人物关系也有不妥。有个问题是演员黄轩看出来的,他觉得自己演的角色前后逻辑关系有问题,我说赶紧让我看看,一看果然发现不对,赶紧改戏,连时空也要调整。还是时间太紧张了,如果有充裕的时间,就不会有这么多问题。”

  拍摄时

  要向经典致敬,要拍出战争的精髓

《红高粱》开篇后不久,就是“颠轿”的经典戏,郑晓龙称自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向他心目中的经典电影《红高粱》致敬,“但又不能完全是重复,因为电视剧要把一些情节、一些人物关系放在这个场面和过程中。”电影里的“颠轿”比较形式化,但电视剧中要展现出九儿的“犟”以及人物之间的互动。为了拍好这场戏,郑晓龙在轿子上做了很多功课,甚至还准备了两种轿子。

对于“颠轿”呈现出的效果,郑晓龙表示满意。对于拍情感戏郑晓龙也是驾轻就熟,但在他之前的佳作中很少有激烈的战争场面。如何在仓促中把《红高粱》中的战争场面拍好,对郑晓龙来说有一定难度。随着剧情推进,《红高粱》中的战争戏码逐渐增强,这些战争戏的拍摄地点在山东沂南,郑晓龙的父亲抗战时负伤的地方在山东莒县,两地相邻。“现在很多战争戏拍得太儿戏化、游戏化,我觉得很不真实,战争是非常残酷的,它是要生命相搏的,不是那种拿刀捅谁几下的简单搏斗。我父亲那个时候打仗,鬼子的一个炮弹在他身后爆炸,打在了他的脑后,到现在脑袋后面还有一个大坑。我要把战争的残酷、危险,甚至包括那种血腥,特别是抗日这种大战争的民族性拍出来,把战争的真正精髓拍出来。”

因为当过兵,郑晓龙对剧中士兵走路、持枪的动作要求甚高,“余占鳌的队伍都是土匪、是农民武装,可以差点意思,但朱豪三是从西北军过来的,他的警卫队必须要训练有素,每个人要有当兵的样子。拍戏时很多群众演员没当过兵,也没受过训练,我就去给他们做示范。”尽管整个拍摄周期非常紧张,但剧中还是有两场战争戏拍了将近一个月时间,“战争戏我们拍得都比较认真,所以也拍得比较慢,每场战争戏的炸点也很多,非常不容易。我们B组导演叫孟继,很多战争戏都是他拍的。”郑晓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特别提到“希望大家能在新闻报道中替我谢谢孟继”,足见他对《红高粱》战争戏的用心用情之重。

  播出后

  将电视剧版和电影做比较,是误区

“从剧本到拍摄都特别紧张,能够及格,我就觉得不错了,收视率还不错,我也很高兴,但是我并不认为收视率好就一定好,有重播的那种对我来说更重要。”《红高粱》播出后获得的高收视率自然与“郑晓龙出品”这一金字招牌密不可分,但与《甄嬛传》的几乎零“吐槽”相比,观众并没有因为郑晓龙而对《红高粱》口下留情,这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大家在不停地把电视剧版《红高粱》与电影版做比较。“《红高粱》小说发表以后产生了很大反响,后来莫言又陆陆续续写了一些小说,结成了《红高粱家族》。电影是由《红高粱》小说而来的,电视剧是根据《红高粱家族》改编的。”郑晓龙称《红高粱》电视剧基本遵循了原著,尤其是原著的精神,这一点在他看来非常重要,“原著中还有好多东西在电影里没有表现,电视剧用到了原著中更多的内容。电影或小说是以‘我爷爷’余占鳌为主来叙述故事。可能因为赵冬苓是个女编剧,所以她以‘九儿’作为主线来改编这个故事。我觉得与原来的相比,这个‘九儿’更丰富、性格展示得更多元,人物命运更细腻。”

在主线人物的推动下,颠轿、野合这些曾经在电影中出现过的经典桥段被一一呈现,与此同时电视剧中又设置了俊杰、淑贤、朱豪三这些新鲜的角色,把大家原本熟悉的剧情向四面八方延伸。“电视剧和电影是两个不同的载体,相互比较是误区。电影算短篇,精神上跟小说一致就可以了。但是电视剧这种长篇不但要在精神上一致,其他方面的内容也要更多一些,人物方面更复杂、更注重通过影像讲好故事、更注重对原来小说中一些其他方面做开拓。完全照原来那个去拍恐怕很难,观众也不会满足,而且原来也不可能拍这么长,所以要加新人物、新情节。而且现在的观众比原来更挑剔、更成熟、审美要求也更高一些。”

对于外界和张艺谋电影的比较,郑晓龙淡然地说:“莫言拿到了诺贝尔文学奖,但我们不是翻拍电影,而是改编小说。如果我是再拍一遍电影,那样我会有压力,现在技术比那时好、观众也有国际化视野,我们再次创作时,反而没了压力。如果让我给这部作品打分,演员都是100分的,所以我自己也就自吹自擂一把吧!”

他还谈了和电影版最大的区别,而这也让他引以为傲:“电影版是男性视角,这次电视剧是女性视角—而莫言其实一贯是写女性、写母性的,所以,用九儿的视角,其实非常合适。”

相关专题: 现象级剧王《红高粱》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宋佳]

标签:郑晓龙 电影 误区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