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济阳跻身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密码解读


来源:济南时报

转自2012年4月23日济南时报 曲堤蔬菜批发市场 ┬策划/肖国防 撰稿/摄影 济南日报 记者 王爽 济南时报 记者 庄宇 开篇的话 扎根土壤枝繁叶茂 在春暖花开、孕育发展的美好季节,济

一产富民,造就“有实力”的农民

“我们想在做好招商引资、做强工业的同时,扎扎实实做农业,工业富财政,农业才能富民。”济阳县委书记祖爱民说。作为县委书记,她有清晰的思路,而作为女性,她又有着细腻的人文情怀。

一个旺旺“牵出”5万头奶牛养殖规模,农民变身产业工人

济阳县不仅有全市最强的食品工业,还有全市规模最大的奶牛养殖业。食品产业链条长,作为农业大县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统筹城乡发展,已具规模的食品产业是突破口。

“企业+基地+农户”。从10年前引进旺旺开始,济阳县有意识做起工农结合文章,加强与食品工业相配套的农产品原料基地建设。

奶牛养殖小区解决了一家一户解决不了的问题,使产业化生产成为可能。“养殖小区给农户帮了大忙,为秸秆保鲜而建的青贮池一家一户建不了,我们这个小区600立方米的青贮池建了7个,这块儿投资就30万。县畜牧局技术员负责统一消毒、防疫,药品都是免费的。”仁风镇北陈村村支书郭兴林告诉记者,他同时还是兴瑞奶牛养殖小区的负责人。“一头牛一年产奶7-7.5吨,一吨奶收购价3050元,都说养头奶牛一年就能混出头牛来。”郭兴林说。一头奶牛的市场价1万多元,如郭兴林所说,养头奶牛一年挣的钱就够买头新牛了。而种粮食,一亩地一年也就“混”八九百块。

去年,旺旺集团新上12条A3鲜奶生产线,投产后日需鲜奶300吨。据测算,全县奶牛养殖规模需达5万头才能满足企业需求。

科技示范园、精品园龙头带动,西红柿也能种出名堂

种大棚有个规律,“重茬”会造成地力衰竭和病虫害增多,因此大棚效益一年不如一年,除非重新培肥地力。回河镇朱家坊村村民艾铭宝的大棚却越种越起劲。

2005年,艾铭宝种金棚1号西红柿,一个1亩多地的大棚一年能卖一万五到两万元。2009年,他换上经过技术员试种的新品种欧冠,同样大的一个棚,一年下来,卖到了4万多。组织艾铭宝一次次改良种植品种的是由回河镇兴办的特色农业精品园。

着眼于发展特色农业,提升农业生产效益,济阳县规划建设了一批示范园、精品园,它们是一产富农的龙头。

在回河镇特色农业精品园1号大棚,1亩多地上去年试种了30多个品种。园区内1号、2号棚由镇上的技术员种植管理,主要开展品种试种,从中筛选优良品种向菜农推广并开展无偿技术服务。“同等规模的大棚,老品种产量5000多公斤,新品种15000多公斤。新、老品种之间一公斤的批发价能差2块钱。”技术员王英杰说,“我负责的这个大棚是展示棚,老百姓随时可以来看,他们自己一比较,不用咱说,该种什么自己就明白了。”

澄波湖湿地一景

最可持续的产业

┬肖国防

20年前到济阳县稍门乡蹲点,抱着学习的态度,调研刚刚萌芽的城乡一体化。那个时候当地干部想法朴实,认为城乡一体化主要是满足城市的农产品供应,支持城市工业发展。

20年后又来到济阳蹲点,还是想看看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进程,只不过这个时候,统筹城乡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

一场春雨后,我们来到曲堤镇。当年这里的几户农民在盐碱地上试着种黄瓜,谈不上什么收成。如今,站在成片的蔬菜大棚面前,那由远及近、翻滚而来的阵势让你怦然心动。镇上的领导介绍说,20年了,几届党委、政府引导农民种黄瓜,从育苗、种植到销售,实现了规模化、产业化,“曲堤黄瓜”去年评上驰名商标,卖到北京、天津、沈阳等地,今年一季度全镇黄瓜收入达到1.4亿元。

在郭家村地头,和村支书很自然地聊起农民收入的事情。这个村800多人口,400多大棚。支书说:“村里买轿车的有二十几户,生产运输用车家家都有,还有些农户家里有两三辆。”顺着话题,陪同前往的县里的干部发起了感慨:“农民有钱买东西了,才是拉动经济发展、实现工业化的最大动力,统筹城乡发展才能落到实处。”

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来统筹城乡发展,十七届三中全会又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统筹城乡发展包括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多方面一体化,但是,县里的同志对市民、农民利益一致性的理解,还是说到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质上,不由令人心生敬意。

事实如此,改革开放30年,现在发展到以工补农、以城补乡阶段了。实现新一轮改革成功,搞好新的利益调整,还需要一个渐进过程,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不过,济阳在发展县域经济中牢牢抓住发展食品产业的实践,可以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民以食为天。食品产业融合了一、二、三产,架起了城市与农村统筹发展的桥梁。在济阳食品产业链中,工业天然地发挥着纽带作用,不仅为农产品提供了需求性平台,也带动了技术、物流等服务业的提升,还成为地方税收、农民增收的支柱。举个例子,旺旺集团新上了十几条鲜奶生产线,济阳县就开始组织农民发展5万头奶牛的养殖基地,各方受益,协调发展。其他如蔬菜、粮食等加工业,济阳各地也在作延伸产业链的文章。

从另一方面看,一个产业受劳动力、土地等资源影响需要转移,尤其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产业转移规律不可逆转。然而,济阳不可替代性的资源优势,让产业可持续发展发挥到最大化变成可能。

现在济阳着急的是,千方百计突破土地、资金等瓶颈,让更多的项目落地。目前大家都在招商选资,那么,以资(资源)引资(资金),是不是应该放在更加优先的位置,也是济阳县在转变发展方式过程中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重大课题。“三五年不翻一番,肯定就落后了,群众更不会满意。”济阳县领导的话很有代表性,充满着县区党委政府的责任和信心。

相关专题: (济北)台湾工业园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媛媛]

标签:食品工业 济阳 企业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