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战略“助飞”黄河三角洲
2013年07月25日 11:20
来源: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官网
引文:2009年11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从此上升为了国家战略。这为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为山东省转方式、调结构提供
引文:2009年11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从此上升为了国家战略。这为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为山东省转方式、调结构提供了强大动力。
黄河三角洲从来就是一片创造奇迹的土地。
这片神奇的土地以黄河历史冲积平原和山东北部沿海地区为基础,向周边延伸扩展形成的经济区域,包括东营、滨州两个市和潍坊北部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德州乐陵市、庆云县,淄博高青县,烟台莱州市,共涉及6个市的19个县(市、区),总面积达2.65万平方公里,2009年末常住人口982.1万人,地区生产总值5014.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28.1亿元。
最具开发潜力的大河三角洲
高效生态经济一直是黄河三角洲的发展优势所在。当下,这一发展优势更是面临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国际国内合作交流不断加强,产业转移步伐加快,为黄河三角洲地区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提升发展水平提供了有利条件;国家高度重视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加大对高效生态经济发展的支持和指导,为黄河三角洲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我国正处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发展高效生态经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黄河三角洲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同时,作为我国最具开发潜力的大河三角洲之一,经过多年的开发与保护,黄河三角洲已经具备了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良好基础。
土地资源优势突出。拥有未利用地近800万亩,浅海面积1500万亩,黄河冲积每年还可为这里新造土地1.5万多亩。这里具备了吸引要素集聚、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独特优势。
地理区位条件优越。黄河三角洲位于京津冀都市圈与山东半岛的结合部,和辽宁沿海经济带隔海相望,处于长三角和珠三角产业向北梯次转移的中间地带,具有吸引各方投资、加快开放开发的战略区位优势。
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石油、天然气地质储量达50亿吨和2300亿立方米,地下卤水静态储量约135亿立方米,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最大的海盐、盐化工基地。风能、地热、海洋等资源丰富,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初步形成了一批竞争力较强的支柱产业、骨干企业和市场占有率较高的知名品牌。原油产量占全国的15%,纺织生产能力占全国的17%,黄金加工量占全国的32%,原盐产量占全国的37%,石油装备制造业产值占全国的40%,溴素产量占全国的85%。拥有中国石油大学等著名高校和一批国家级石油科研开发机构,科研实力较为雄厚。
生态系统独具特色。黄河三角洲处于大气、河流、海洋与陆地的交接带,是典型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物种资源丰富,具有大规模发展生态种植业和养殖业、开展动植物良种繁育、培育生态产业链、发展生态旅游的优越条件。
国家战略“助飞”三角洲
2009年11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从此上升为了国家战略。这为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为山东省转方式、调结构提供了强大动力。
《规划》是指导黄河三角洲地区科学开发、加快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发展背景、功能定位、空间布局和发展目标,都作出了全面部署。具体来说,《规划》首先明确了高效生态经济内涵,即指具有典型生态系统特征的节约集约经济发展模式。在产业类型上,形成由清洁生产企业组成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在产业布局上,形成由若干生态工业园组成的生态产业群;在生产工艺上,做到无废或少废,实现生产过程再循环、再利用,最终表现为整个经济体系高效运转,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
而在总体功能定位方面,国家《规划》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功能定位是“三区一基地”,即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特色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
《规划》在功能定位的基础上,明确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空间布局:依据总体功能定位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统筹考虑生态保护、经济布局和人口分布,优化空间结构,形成核心保护区、控制开发区和集约开发区合理分布的总体框架。集约开发区作为重点开发空间,主要依托“四点”,建设“四区”,打造“一带”。 “四点”,即东营、滨州、潍坊港和烟台港莱州港区;“四区”,即东营、滨州、潍坊北部、莱州四大临港产业区;“一带”,即以四个港口为支撑,以四大临港产业区为核心,以经济技术开发区、特色工业园区和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为节点,形成形成西起乐陵、东至莱州的渤海南岸经济聚集带。
国家《规划》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提出了“两步”走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本地区人均GDP翻一番,达到90000元,单位GDP能耗降低22%,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低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500元,基本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到2020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高度融合,率先建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国家级高效生态经济区。
发展优势初露锋芒
《规划》批复后,山东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对加快黄三角建设作出全面动员和部署,扎实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
一方面省委、省政府研究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规划〉的实施意见》;省政府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的意见》,确定了每年6亿元的省级黄三角建设专项资金。省黄三角建设办公室组织开展了30个专项规划编制和17项重点政策研究工作;组织拟订了《十大农产品振兴规划》和《高效生态农业产业链科技示范工程推进方案》。
另一方面,山东省争取国家支持,推进政策落实。省直有关部门积极与国家部委衔接,省政府相继与国家质检总局、民政部、农业部、气象局、水利部、国土资源部、卫生部、工商总局、环保部、交通部、科技部、国资委等12个部委签订省部合作协议。据了解,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的黄三角产业投资基金,目前已正式运营,募集首期资金50亿元。财政部将黄三角19个县纳入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范围,累计下达基数性财力补助1.77亿元。国家海洋局同意对黄三角潮间带高地利用予以特殊政策支持。国家开发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纷纷出台专项政策,实施信贷倾斜,金融发展明显加快。1-7月份,黄三角地区就新增贷款327亿元。
在积极修炼“内功”的同时,山东省还特别注重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推介和引智引资工作。省政府首站在北京举办了黄三角建设恳谈暨项目推介会,与国家开发行等8家银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此后又相继在上海、温州、东营、滨州、西安、香港、台湾等地成功举办了各类合作恳谈会。
此外,山东省成功举办了“海峡两岸知名企业家对接黄三角”、黄三角环境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全国网络媒体采访、世界500强企业黄三角行、香港媒体集中采访等活动,邀请著名专家学者为黄三角建设出谋划策。对外开放平台建设也在不断加速中。山东省政府与德国巴伐利亚州、下萨克森州合作共建了黄三角高效生态农牧业技术培训中心;德州庆云县与天津红桥区共建红云高新技术产业园工作推进顺利,乐陵市与天津塘沽区共建循环经济示范园已完成规划;东营、潍坊滨海、邹平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据统计,2010年,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工建设项目6051个,完成投资2892亿元。2011年1-6月份,黄三角地区实现GDP3295.5亿元,增长1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实际到账外资8.9亿美元,增长82.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4.8个百分点。
实践科学发展新局面
高效生态经济是黄河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最大亮点之一。国家对此寄予很高期望,明确提出建成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但如何才能在高效生态经济道路上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用实践给出了答案。
加强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产业
高效生态农业方面。黄三角地区已开工建设绿色生态种植业基地185个、健康养殖基地70万亩;国家科技农业示范园获得科技部批准,正加快推进建设;黄三角国家及现代畜牧园区总体规划编制完成,黄三角(滨州)75万亩水产健康养殖园区被列为省部共建项目;寿光农产品物流园日均交易量突破千万公斤,成为山东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和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环境友好型工业方面。黄三角地区发挥油盐化工、纺织服装、造纸等传统产业优势,着力打造石油化工、盐化工、轻纺、生态造纸等循环经济产业基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选择重点领域作为突破口,大力培育发展“四新一海”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16个循环经济示范园区,重点实施林浆纸一体化、海水梯级利用、油盐化工接续利用等100个循环经济项目,年底前完成投资450亿元。
现代服务业方面。黄三角地区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东营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滨州孙子文化旅游区、潍坊滨海水城、乐陵义乌国际商贸城、高青温泉养生文化产业基地、莱州滨海生态省级旅游度假区都在加快建设。
加强基础设施,增强支撑能力
港口方面。东营港一期扩建工程已全面完成,2个3万吨级码头投入运营;滨州港2个3万吨码头累计完成投资26亿元,年底起建成投入使用;潍坊港实现一类口岸开放,建成3个万吨级码头,疏港公路已建成通车,沿海防潮堤,二期大坝实现合龙;莱州港成功引进香港招商局集团增资8亿元参股运营,一期扩建工程竣工投运,二期扩建工程加快推进,2个10万吨级、2个3.5万吨级通用泊位等一批工程相继开展前期工作。在莱州港已经成为国家重要港口重点港区的基础上,东营港、滨州港、潍坊港由一般性港口上升为区域性重要港口。2010年,“四大港口”吞吐量达到4365万吨,比2009年增加了1281万吨,增长41.5%。
公路方面。荣乌高速东营段建成通车;“滨州—德州”高速公路建设进入收尾阶段;“济南—乐陵”高速公路启动征地拆迁;“滨海高等级公路”、“济南—滨州—东营”、“埕口—沾化”、“潍坊—日照”高速公路和孙武黄河大桥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铁路和机场方面。德大铁路全面开工建设;滨州港铁路一期工程顺利实现运营;莱州港疏港铁路完成立项;黄大铁路、东营港疏港铁路和东营经济开发区支线铁路、潍坊港疏港铁路、滨诸铁路、益羊铁路西移、寿平铁路高青支线正在开展前期工作。东营机场4D级改造全面完成,航站区工程正在进行竣工验收。
水利和能源设施方面。加快推进南水北调和胶东调水干线工程,簸箕李、打渔张、刘春家、马扎子、常家镇灌区工程全部完工;潍坊滨海防护堤一期工程已完成,二期工程完成坝体加高加固;东营港区10公里防潮堤加快建设,滨州沾化县延伸建设防潮堤工程开始工程招标。双王城、南侯水库加快施工,千红湖、丁坞水库正在开展前期工作。投资100亿元的华电国际莱州电厂年底前全面建成;莱州港—昌邑输油管道竣工投运。
加强生态建设,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建设方面。黄三角地区加大了自然保护区建设力度,启动实施了百万亩湿地修复工程和黄河刁口河流路生态调水工程,断流34年的刁口河重新恢复过流;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方案获得国家批准,调减面积45.9%,环境保护能力相应得到提高;全面启动建设了造林绿化工程、县(市、区)污水处理设施、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等一批重大项目。
环境保护方面。山东省政府、财政部、环保部确定将黄三角作为2011-2013年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域,在莱州开展重点示范,已下达中央和省级资金6000万元;深入实施了“碧水蓝天行动计划”和生态市县建设,集中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和自然保护区执法检查活动,新、改、扩建污水处理厂35座,确保污水达标排放,小流域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区内燃煤电厂全部完成脱硫设施改造。
循环经济发展方面。黄三角地区已逐步形成鲁北化工生态工业园、西王集团工业园、胜利工业园区等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加快实施了212个重点节能项目,总投资112.4亿元,节能量285万吨标准煤,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关专题: 黄三角生态经济区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