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2009年正式升级为国家战略,黄三角地区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加快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不仅关系到环渤海地区整体实力的提升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全局,也关系到环渤海和黄河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国务院2009年11月23日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由此,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详细]

国家战略“助飞”黄河三角洲

国家《规划》对黄三角经济区建设提出“两步”走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人均GDP翻番,基本形成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到2020年,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高度融合,率先建成国家级高效生态经济区。[详细]

解读黄三角国家发展战略 八政策扶持新区建设

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和山东对这一地区的优惠政策纷纷出台。用地上政策倾斜、支持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引进人才等等,这些利好政策,给黄三角的起飞插上了翅膀。 [详细]

名词解释

高效生态经济
高效生态经济

高效生态经济是指具有典型生态系统特征的节约集约经济发展模式。【详细】

战略定位

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特色产业基地、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和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概况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概况

黄河三角洲地区地域范围包括东营和滨州两市及其相毗邻的潍坊北部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德州乐陵市、庆云县,淄博高青县和烟台莱州市。共涉及6个设区市的19个县(市、区),总面积2.6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六分之一。 [详细]

随着各项瓶颈制约的逐步打破,黄河三角洲后发优势和发展潜力日益凸显。主要有以下几大优势:土地资源优势突出、地理区位条件优越、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生态系统独具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开发成本较低。

推动黄河三角洲发展,符合国家推动沿海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的长期目标;推动黄河三角洲发展,符合国家扩大内需的思路;推动黄河三角洲发展,符合国家重视发展环渤海地区的政策取向;推动黄河三角洲发展,符合山东省的发展基础与现实。

 
 

黄河三角洲:四大临港产业区打造特色产业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将发挥临海优势,建设东营、滨州、潍坊、莱州四大临港产业区,形成山东北部沿海经济带。东营临港产业区,发挥龙头带动作用,重点发展精细化工、能源工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生态旅游业和高效生态农业,打造全国重要的石油装备制造基地,建设区域物流中心和产品集散中心。滨州临港产业区,建设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环渤海地区物流中心和油盐化工、船舶制造、清洁能源、生物制药等产业聚集区。潍坊临港产业区,依托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打造船舶发动机和汽车制造、科技兴贸创新和全国最大的海洋化工基地,建成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莱州临港产业区,位于莱州北部海湾,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建成电力、冶金、精细化工、机械制造、滨海旅游、生物育种等产业聚集区。【详细】

 

黄三角四大临港产业区

第六产业模式

国家战略层面推进实施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以来,初步探索建立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高效生态经济发展的五大发展模式。五大发展模式有三产融合集群发展模式、龙头企业带动发展模式、产学研结合自主发展模式、循环经济产业链发展模式、跨省合作共建园区模式。【详细】
“第六产业是上世纪90年代日本学者提出来的。”农林水产业属于第一产业,制造加工业是第二产业,销售服务为第三产业。“1、2、3,无论是相加还是相乘,结果都是6,‘第六产业’的名称就是这么来的。”“第六产业”模式实际是三产融合发展的模式,均衡利益,实现各方利益最大化和成本的最低化。【详细】
莱州把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作为建设高效生态经济的首要任务,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动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由此,莱州市成功创建首批山东省循环经济示范县(市)。【详细】
 
黄三角·城市
 

东营

东营推进6大服务业态

到2016年,东营市将着力推进商贸综合体、中央商务区(CBD或微型CBD)、服务外包基地、现代物流园、科技创业园、文化旅游园等6类形态的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详细】

 

滨州:为水为魂 拓展黄蓝战略大空间

滨州突破制约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基础瓶颈,陆上蓄水,海上造陆,拓展了支撑两大国家战略的巨大空间。 【详细】

 

潍坊27项目被列入黄三角重大项目 总投资512亿

潍坊市共有27个项目被列为山东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重大建设项目,居全省第二位。项目主要涉及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节能环保等产业,计划总投资512.4亿元,今年计划投资173.4亿元。【详细】

生态建设

生态第一

黄三角三大功能区

湿地之城

对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姜大明提出,“首先要解决基础设施现行的问题。其次是要注意重大项目的安排。第三,必须始终不渝地抓好生态建设,必须把生态建设放在第一位。”姜大明说,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开发建设上,“该控制的要控制好,该保护的要保护好,该优化的要优化好”。【详细】
按照规划,黄三角区域将形成核心保护区、控制开发区和集约开发区合理布局的总体框架。核心保护区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水源地保护区和海岸线自然保护带。控制开发区主要包括沿海岸线的浅海滩涂、高效生态农业区以及黄河现行和备用入海流域。集约开发区主要包括陆域沿海防潮大堤内以盐碱荒滩地为主的成块连片未利用地和国家级及省级开发区、城镇建设用地。 【详细】
到2015年,东营建成湿地自然保护区3处,湿地保护小区7处,水源保护地6处,湿地保护面积达到330万亩,湿地治理恢复面积40万亩,受保护湿地面积达到75%,湿地生态功能显著增强;建成湿地公园11处,生态产业产值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5%;湿地生态产业显著提升;建成湿地科普教育基地8处,人均湿地公园面积25平方米,生态文化和生态宜居显著发展。【详细】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为推动生态开发、高效开发,采用多元开发模式。一林多产,树上树下利益均沾;高效种养,就“地”取材;景城共建,生态“商住”。在这些多元模式之下,黄三角呈现高效生态效应。【详细】
 
生态黄三角
 

“黄三角”高效与生态共赢之路

 

黄河三角洲生态补水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生态补水过水量已达1701万立方米,湿地淡水资源得到有效补充。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林木覆盖
山东林科院已筛选10种适合黄河三角洲的树种。黄河三角洲2015年林木覆盖率计划达到26.5%以上。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将生态保护放在第一位,逐步探索建立多元的发展模式,高效生态效益凸显,走出了一条高效和生态共赢之路。“走高效生态发展之路,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实现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协调。这将是黄三角发展留给世人的重要启示。”

凤凰网 山东频道 出品 欢迎收藏
编辑:逯延津 制作:孟庆文 胡兆瑞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