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有个大慈悲,维摩屠刽无二心——弘庵法师专访
2013年12月18日 18:07
来源:凤凰网山东
癸巳冬十一月初一,日朗风清。千佛山,香客往来。一路拾级而上,及至千佛山半山处,直闻得耳畔梵呗声声。道路开阔之处,巍然见一山寺,便是这我们此行目的地兴国禅寺。似这般云白山青,花迎鸟笑的苍古山寺,万境自闲
弘庵法师开示
弘庵法师对“人是未来佛”的开示
人是未来佛,这是从本性上来讲,世间众生都是本性具足。佛看世间万物生灵均有佛性,都有成佛的种子。只是成佛的种子没有萌发,被外象的种种妄想执着,六尘之中的无明烦恼所埋没,外象就没有展露出来佛性。因为人的欲望各有不同,只能通过不断的修行去除我们的种种欲望、种种颠倒、种种习性,回归我们的本源与至性;也就是慈悲的、柔和的、智慧的。若是人人都能行善道,善的种子茁壮成长,那我们这个世界就是众善所聚无垢染的佛陀世界了。
弘庵法师对于《心经》中:“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开示
《心经》是佛法的精髓,佛法是要超脱物质与精神。在《大般若经》里面,般若的意思的就是智慧。色与空讲起来比较复杂,空,是空间有相对与绝对,好多种。我们桌子上放东西,没有空是放不下东西的。色,通俗来讲,就是我们常说的物质,存在好多的状态。世间万物有形有像,如果没有心来造作,就不会产生,而我们眼睛看到的则是他的外象。
《金刚经》里这样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为何说是虚妄,佛陀并不是说否定这个事物的存在,而是说,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佛教讲:事物经过四个过程:成、住、坏、空。小到微尘,大到整个宇宙。他都具足成、住、坏、空这四个过程的特点。所以佛经中讲,凡有所相,皆是虚妄,意思就是教导我们不能执着于种种的外象。因为万事万物不是恒定在一个状态,外物不断的变动,所以他的心也是不断的在变动,因此产生种种执着,烦恼、情绪。得到了就欢喜,得不到就悲伤焦虑。人的容貌也是如此,人出生,成长,衰老,乃至死亡,化为微尘。死亡是难以解决的问题,死亡的时候为什么我们会哭,会悲伤,因为我们贪着,执恋,所以说,佛法说有像的东西是不长久的,是要超脱他,超脱并不是我们离开这个世界,而是心不系缚在这上面,不粘着在这上面,而是努力去做,不要产生贪恋与执着。虚妄的事物要看的淡一些,功名利禄要看得淡一些,人追寻的善道更多一些,相互尊重,爱护环境啊,河流空气也干净了,我们都去爱护这个世界,我们的心都回归到了心得本性。这就是我们要回归的心得本性,那世间就没有心里产生脱开的状态,自我化解。自我放松的状态。
空与色的回归,就是本来的我们的真空的状态,我们思考的空都是相对的空。而我们要回归的空是什么样的呢?就如同《心经》中所讲;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就是我们要回归的本性、至性、佛性的这种真空状态。所以真空状态并不是什么都没有,世间万物包括宇宙都是我们自性所流露出来的,幻化而来的,我们一执着就会把他当做真实的,一真实就会执着,执着就会产生烦恼与痛苦。所以,万万不可执着与贪恋种种的外象。而我们这种真空状态就衍生出了妙有。所谓的妙有就是种种世界,大千世界,凡夫的世界,佛的世界,都是我们的自性流露。所以佛经中有这样一句话: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无不从此法界流”是说世间万象种种都是我们内心的流露,衍生出种种幻生幻灭的幻象。“无不还归此法界”是说外界的、物质的,就是我们本性的。而我们的本性就是物质世界的反映,我们妄以为这是在真实的,其实这是幻生幻灭的。你跳脱出来看他的时候,他就是我们自性的展露,所以我们会从善也会作恶。
举个例子讲,就拿我来说,我会做善事也会作恶事,不管做善事还是作恶事,都是同样一个我。色和空究竟来讲是不二的,凡夫来讲不可能不二,他存有分别之心。只有内心清静,无垢染,无烦恼方能体会到色与空的真谛。举例子讲色与空本身就像波浪一样。我们所追求的状态是平静的水。但是风吹起波浪,若想内心平静,就要去除掉波浪,那就要把波浪舀走。长此以往,水就会越来越少。那你在去除波浪的同时,水也就空了。因为波浪就是水,从本性来讲静的水与动的水都是水。那我们要想获得内心的平静,就要把波浪息下来。我们执着的种种外象,都逃不过:成、住、坏、空四个过程。包括我们的身体,百年后也会变为微尘。世间万物不断变化。消亡。转世。轮回。你看桌子,椅子,天,太阳都是东升西落。时间变化季节更替。并不长久,不要执着于他,看透他。并从中解脱。古代禅宗大德有句禅诗这样解释:心随万物转,转处实能幽。随缘识得性,无喜亦无忧。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