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银行与实体经济究竟是不是相对应乃至相对立的两个方面?


来源:金融网

这一轮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一些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关于要重视实体经济的声音多了起来。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此前美国金融市场上衍生品交易量过大,一些衍生品层次过多,结构过于复杂,与实体经济运行的关

这一轮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一些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关于要重视实体经济的声音多了起来。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此前美国金融市场上衍生品交易量过大,一些衍生品层次过多,结构过于复杂,与实体经济运行的关联度越来越模糊。而众多的投资者乃至金融机构包括监管部门对这些金融交易活动的内容及其风险多是不甚了了,大多是只知其然,而未去深究其所以然。这就带来了很多问题,后来也引发了不小的风险。

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国家有人提出金融活动要更多回归实体经济,要避免过度投机以控制风险,是有道理的。当然,如果把这一轮金融危机的缘由全部归之于所谓的虚拟经济活动,也未必是完全找准了病因。一些国家的社会制度例如社会福利制度有不合理的地方,一些国家乃至全球经济结构存在着不平衡现象,一些国家货币政策失误带来了负作用,以及国际货币体系的不完善等等,恐怕是更重要的问题。

当前值得注意的是,在现阶段的中国,究竟应该如何正确分析中国金融活动的性质,如何正确看待中国实体经济和金融行业的关系。

现在有些专家学者认为金融业、银行业就是属于虚拟经济,是与实体经济相对立的两个方面。这种看法未免有失偏颇。在理论上并不完全站得住,与实际情况也不尽相符。

尽管对什么是所谓的实体经济至今并没有一个权威的、统一的定义,但笔者认为有人关于“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的经济活动是实体经济”的提法,比那些认为“实体经济一定要有物质性投入和物质性产出”的说法合理得多。

这里姑且不去讨论教育、文化、艺术、体育等精神层面的一些生产、服务和消费活动是不是属于实体经济,应不应该加快发展(笔者认为应该属于,应该加快发展),仅就金融业而言,它是第三产业中的重要门类,它本身就是社会经济生活的现实组成部分。它随着人类社会化大生产和专业化分工的进程,一方面从生产部门中逐步分离出来,一方面又渗透到物质产品、精神产品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全过程中。没有金融业,人类的生产、消费只能处于物物交换的原始状态,社会化大生产就无法进行。邓小平同志关于“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的重要思想,正是金融业与实体经济关系的精辟概括。

实际上,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金融业在服务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仅以银行业为例,从1979年至2013年的35年间,中国银行业信贷余额从2040亿元增加到76.63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从1979年的50.2%提高到2013年的134.7%。总体来看,35年间中国银行信贷余额每增加1个百分点,就推动了GDP总量0.37个百分点。当然,经济增长过度依靠银行信贷是否健康,这种模式是否可持续,中国经济运行中资金投入的效率是否应该进一步提高,那是需要另外研究的问题。但这些数据充分佐证了金融业与实体经济是血液、肌肉和骨骼的关系,它们之间谁也离不了谁,都是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生活实实在在的有机构成部分。

相关专题: 工行山东分行 支持实体经济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赵吉纯]

标签:实体经济 银行 对立的两个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