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地名在变革中传承济南历史文化


来源:中国旅游新闻网

截至目前,济南市共注销地名218个,占新中国成立前地名总数的35%。记者为此专门查阅一张1921年出版的《济南明细地图》,上面的商埠区地名确实只有“纬路”,没有“经路”,“经路”的地名是一马路、二马路、三马路等。

地名的保护与传承并非简单保留或不能变更

记者近日采访了多位地名专家,听他们对济南的地名文化进行了深度解读。

济南市考古研究所所长李铭表示,济南是历史文化名城,有4600多年的建城史,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而这种文化反映在城市的“身体”上,就是地名的不断传承和发展。所以地名是历史变迁的体现,不宜随便更改。因为具有历史性的文化载体如果不断消失,就会影响到整座城市历史的延续性。

济南市社科院副院长张华松也持同样态度。他说,地名在很多时候就是约定俗成而出现的,主要是人们为了对一个地方有更方便、深刻的记忆而确定的,具有指位功能,是历史发展过程中最具有普遍性和实用性的文化形式。因为地名不光是一个地方的名称,更显露着一个地方的文化特性。当前,城市建设发展速度加快,地名也就面临着严重的消失问题,“我认为,在城市改造中,应尽量利用原有地名,村庄名也可沿用。但是,如果一个区域内村庄同时进行改造,多个村庄被整合,再用一个村庄名称命名就不合适了,还有现在很多进行过整合的街道办事处,可利用一个能代表这一区域特色、特点或历史文化的综合性名称,并在某个侧面照顾到原有地名,这样对于传承这一区域的历史文化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近20年来,城市化进程让城市在短时间内迅速膨胀扩大,过去的郊区农村变成了城区。为了追求时尚与现代,开始有了更新原有地名的声音。认为诸如埠、铺、堡、庄、店等地名太土了,落伍了,要重新命名,其实在这方面应该慎重。阎锡广认为,在地名更名命名的问题上,更应该多一些对地域历史文化的敬畏和尊重,应多一些尊重基层和尊重民意。因为地名是一个与生活关系密切的实用工具。现代城市中保留一些有历史传承、反映农业文明的老地名本身,就是一个城市由农业文明向城市文明发展的真实记录。如果简单轻易地更名,一是会造成市民生活、单位工作、社会交往和城市管理不必要的麻烦,二是会人为地破坏城市发展自然演进的历史痕迹。

阎锡广称,城市地名的保护与传承也不是简单的保留或不能变更原来的老地名,比如原来很多条老街巷现在建成一个新的居民区,我们可以从原来街巷名中找出最具指位性、最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地名继续沿用、嫁接,组合成既保留原名人文历史基因又体现时代功能定位的新地名。比如我市许多棚户区改造后名字就比较好,指位强、有传承,回迁市民认可度高。如振兴花园、德裕家园等。再如旅游路的命名理据和指位功能就值得商榷,它的地名意义不大,只能再加上更具体的地名才行。好在开元、转山、龙洞等几个隧道的名字具有很强的指位性,起到了很好的辅助指位作用。这就说明地名反映的位置和范围越具体,指位功能就越强。

发祥巷小区项目是济南棚户区改造的试点工程,地名规划处在命名时就保留了发祥巷这个记载开埠历史的老地名,特别在改造中成功挪移保存了百年老店宏济堂西店的老建筑。发祥巷小区项目老街名的移植沿用和老建筑的保存,为济南延续传承并丰富了这一街区特有的人文历史内涵。另外,地名协会通过积极参与地名规划方案的编制论证工作,让地名文化保护工作前移,争取地名文化保护的主动权。

几年来,地名协会参与了《济南市地名规划总体方案》、《济南高新区地名规划方案》、《济南市主干路命名规划方案》以及唐冶区块、华山区块、西客站块区等道路名称详细规划的编制和论证工作。在协会参加的地名规划方案论证和城市开发建设的新区片道路名称详细规划中,都提出了地名规划编制中增加具有文化遗产价值老地名保护的意见和建议,以期切实保护好、传承好和开发使用好地名文化遗产。这些意见和建议的采纳也一定会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地名也是文化遗产,需要保护与传承

“儿时的记忆中,很多的老艺人吆喝着走街串巷;时过境迁,在那些渐行渐远的背影中,蕴藏着多少需要后辈善待的民族文化和历史啊。在济南,尚存有筐市街、制革街、制锦市街、剪子巷……这些老地名是一个个脚印,记载着那个时代。城市不能没有历史,一个民族更是。”在新浪微博上,记者看到了一个老济南人写了这样一段话。城市不能没有历史,而一个个老地名,就是一张张老济南的名片,记录和诉说了一个时代的故事。我们无法阻止城市化进程的脚步,但是在民众和政府的不遗余力之下,“城市名片”定然可以在济南城找到安身立命之所,继续用它的文化气息,守护着这座老城。

据了解,针对老地名保护,近些年来,全国各地纷纷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并出台相应的补救措施,尽可能地复活一批已经消失了的有价值的老地名。南京把老地名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重新启用曾经消失的老地名。上海启动了老地名保护工作,全面收录、整理上海乡镇级以上区域性历史地名。重庆民政局注销老地名遭政府否决,政府对待废止地名一直持审慎的态度,能保留的尽量保留。很多专家认为,客观地讲,地名文化也是文化遗产,但保护的声音还有点弱。尤其是整个社会都对城市化、城市现代化的推进速度严重地估计不足,具体地讲就是对旧城改造的推进速度严重估计不足。当我们还未整理或者正在整理和提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意见的时候,一些具有文化遗产价值的老地名已经伴随着与之承载的老街巷、老建筑的永久消失而丢失了。

地名协会认为地名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工作应主要在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应当抓紧提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目录。在地名总体规划方案的编制中,明确那些具有文化遗产价值的老地名必须予以保护。同时,关注农村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速度,提前介入和提出具有文化遗产价值,反映农耕文明、村落文化的古村、古镇老地名的保护计划,以使济南在保护地名文化遗产方面少些遗憾;第二是完善地名命名、更名的社会征集、专家论证、程序报批的民主参与科学决策的工作运行机制。市主要领导已经做出了正确指示和指导性意见,有关部门应在此基础上让这一机制转化为制度,是地名命名、更名工作遵循规律、坚持原则、规范管理、推进标准化和避免地名命名、更名中随意性和不健康文化倾向的制度性保证,也是坚持地名稳定,慎重命名、更名原则和加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途径。最后一点是加强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与开发利用。对有文化遗产价值的老地名进行评价、记录和立志写传。这也包括对那些已经消失了的具有文化遗存价值的老地名的挖掘整理和立志写传,宏扬传承那些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的优秀地名文化遗产,以优秀的传统地名文化充实和丰富城市文化内涵,促进城市现代化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应结合农村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尽快进行农村地区具有文化遗产价值的古村、镇老地名的调查评价和保护开发利用课题研究。正确处理好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让地名文化遗产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使古老的地名更好地为当今、为后世服务,必须增强对地名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从我们耳濡目染的一字一音做起。”我国现代地名学的开拓者之一谭其骧先生在谈到地名保护工作时谈到。老地名的消失,绝非是一处地名从城市行政区划图上被轻巧删除那么简单。消失即消逝,一个老地名逝去了,随之而去的还有他所承载的地名文化、地名历史、地名故事,以及当地百姓挥之不去的地名情怀。

随着市民保护地名意识的觉醒和政府保护力度的增强、保护措施的进一步完善,相信越来越多的济南老地名能够重新焕发生机,为“济水之南”的泉城守护住这一方文化圣土!

相关专题: 消失的地名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马丛丛]

标签:地名工作 历史文化名城 文化定义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