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大运河申遗成功 山东超500万民众将受益


来源:鲁网

原标题:山东大运河沿岸现存古遗址20处 申遗成功超500万民众将受益 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经过对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审议表决,中国大运河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大运

原标题:山东大运河沿岸现存古遗址20处 申遗成功超500万民众将受益

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经过对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审议表决,中国大运河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大运河申遗成功,中国的世界遗产地数量增至46处。大运河申遗成功,也使山东省继“三孔”、泰山、齐长城之后,有了第四个世界文化遗产。记者今日从山东省文物局获悉,大运河交融南北,润泽齐鲁,山东运河沿岸地区人文资源丰厚,现存古遗址20处,而通过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工程直接和间接受益的民众还将超过500万人。

大运河堪称“运河水脊,齐鲁文脉” 沿岸现存古遗址20处

春秋战国时,山东境内就有了人工开挖的运河。隋朝大运河贯通南北,其中永济渠从山东西北部边境流过。元代在山东境内先后挖掘济州河、会通河,之后成为京杭大运河的重要河段。经过明代的改造、整修以后,会通河河道流向基本定型。自此至清后期,山东运河作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一直发挥着其他运道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记者了解到,大运河山东段南起山东与江苏两省交界处的大王庙闸,北到德州德城区第三店闸, 流经我省枣庄、济宁、泰安、聊城、德州5市16个县市区,全长643公里,历史上就是通航条件最困难、维修保护工程技术最复杂、最巧妙的著名河段。在大运河全段地形高差最大的河段,通过水源工程、水道节制闸群,成功地实现了多条河流的水源调配和水道水深的控制。会通河水道和水源工程规划,以及水资源调度和管理,代表了在没有石化动力的水运时代,中国大运河卓越的技术成就,展现了人类在极限自然条件下伟大的创造力、杰出的智慧和决心。

明清时期,山东运河区域及临近地区的大宗物资,多经过运河转运到全国各地,南北各地的商人商帮纷纷到山东运河区域从事商业经营活动,形成了以运河为轴心向其两侧辐射的运河文化。运河沿线的德州、临清、东昌、张秋(今阳谷)、济宁、台儿庄成为历史上交通转输和贸易的重镇,积淀了深厚的运河文化,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济宁市是元、明、清三朝的京杭大运河最高管理机构所在地,素有“运河之都”的美誉。

大运河交融南北,润泽齐鲁,堪称“运河水脊,齐鲁文脉”。据统计,山东运河沿岸地区人文资源丰厚,现存古遗址20处,古建筑16处,古墓葬10处。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2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处,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10处,省级65处。市县级文保单位星罗棋布,遍及运河两岸。

大运河山东段是申遗中工程量最大、环境治理最严峻河段

大运河山东段申遗点段,作为中国大运河申遗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南运河德州段、会通河临清段(元运河、小运河)、会通河阳谷段、会通河南旺枢纽段、小汶河、会通河微山段、中河台儿庄段等8段运河15处遗产点,总长186公里,遗产区面积为16603公顷,缓冲区面积29501公顷。枣庄、济宁、泰安、德州、聊城五市均有遗产点列入。申遗遗产点涵盖了各类水工设施遗存,初步再现了传统运河工程的技术发明创造性和技术体系的典范性,成为大运河整体申遗最有力的支撑点段之一。

据山东省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大运河山东段点多面长,浩繁艰巨,而且面临诸如申遗与文物保护、航运、水利工程与管理、地方发展项目等的关系等问题。加之济宁梁山以北河道大部淤塞,一些故道被占用,甚至成为垃圾场。大运河山东段成为申遗工作中工程量最大、环境治理最严峻的河段。

五年申遗今梦成真直接和间接受益民众超500万人

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大运河申遗工作。省政府成立了由副省长季缃绮为组长、13个省直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大运河保护申遗领导小组,并召开了两次领导小组全体会议。省政府与运河沿线各市政府签订了《大运河山东段保护和申遗工作政府责任书》。加大资金投入,省财政设立了专项资金。

回顾五年来大运河保护申遗工作走过的艰辛历程,省文物局局长谢治秀深有感触地说:“五年申遗今梦成真,凝聚着沿运河5市各级政府和人民的企盼、心血和汗水。”

申遗的成功,来自于对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的准确定位。初步统计,通过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工程直接和间接受益的民众超过500万人,不但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同时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大运河保护申遗工作已不单单是一项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工程,更是服务山东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大局,惠及两岸民生、建设生态城市和美丽乡村、推动当地旅游的惠民工程。

相关专题: 大运河重生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延亭]

标签:大运河 山东 民众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