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不知肉味”“为乐”是关键
2014年07月17日 13:48
来源:和讯网
原标题:“三月不知肉味”“为乐”是关键【核心提示】《论语·述而》有一章说:“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于“三月不知肉味”六字,史上注疏多样,今人理解也不一。音乐界人士对此尤为关
原标题:“三月不知肉味”“为乐”是关键
【核心提示】《论语·述而》有一章说:“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于“三月不知肉味”六字,史上注疏多样,今人理解也不一。音乐界人士对此尤为关注。
《论语·述而》有一章说:“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于“三月不知肉味”六字,史上注疏多样,今人理解也不一。音乐界人士对此尤为关注。
“三月”非“三日”之错写
《二程遗书》曰:“圣人不凝滞于物,安有闻韶虽美直至三月不知肉味者乎?三月字误,当作音字,此圣人闻韶音之美当食不知肉味,乃叹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门人因以记之。”《二程遗书》、《程氏经说》又曰“三月本是音字”,“三月乃音字误分为二也,不图为乐之至于斯叹其美也,作三月则于义不可”。朱熹曰程说来自韩愈,《朱文公校韩昌黎先生集》又曰“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以三月作音……甚鄙贱,然为伊川之学者皆取之”。若从韩程之说则“三月”系“音”所讹,不过朱熹已指出韩程说“甚鄙贱”,且其《四书或问》、《朱子语录》等还以《史记》“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有“音”和“三月”而否定韩程说之可从。
为解决“闻韶”竟至“三月不知肉味”之不合情理,元白珽《湛渊静语》将该章读为“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不过这仍存在“闻韶三月”与“不知肉味”的情理矛盾。“闻韶三月”也似不合情理,竟连听三月或数月?古文字学家于省吾在1940年代的《论语新证》曾提出“三月”由“三日”而讹,谓程颐等改“三月”为“音”是“均由于不得其解而妄改原文”,并引与《论语》同一时代的金文为之证,又引《淮南子》“夫荣启期一弹而孔子三日乐感于和,邹忌一徽而威王终夕悲感于忧”句为之证。“日”、“月”两字形近而错写或通写亦是古文献里曾有的现象,且闻韶后“三日不知肉味”尚说得过去,故于说胜唐宋韩程说。
不过古文献里有日月两字错写之现象并不能直接证明《论语》日月两字必然错写。《论语》另有三则“三日”皆指日:“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三日不朝,孔子行”。另有一则“三月”即指月:“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此四则“三”字虽未必绝对实指,但日、月之义分明无误。更有说服力的是公元前55年前所传的定州汉简《论语》“闻韶”章作“……在齐闻诏[韶],三月……”(东汉熹平石经《论语》残本不见该章),唐开成石经《论语》作“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唐卷子本《论语》作“三月不知完[肉]味”),故于省吾很可能自陷他说的“由于不得其解而妄改原文”。
“为乐”是理解的关键
理解此“闻韶”章的关键不在“闻韶、三月、肉味”如何相连,而在“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尤其该“为乐”之“为”字。“为乐”尤“为”字明晓,“不图”之“图”是思虑义,即不意、未料。古人常将“作、为”对训(今合称“作为”),“为乐”即“作乐”,如《论语集解》引王肃曰“为,作也,不图作韶乐至于此,此齐也”,《论语义疏》皇侃曰“为,犹作奏也;乐,韶乐也;斯,此也,此指齐也”,《论语注疏》邢昺曰“为,作也……云为作也者,《释言》云作造为也,互相训故云为作也……言我不意度作韶乐乃至于此齐也”。“作”在《论语》凡11见,有制造、作为、作兴、起立诸意,但实皆源于人起立之义,故《说文》曰“作,起也”。
《甲骨文字诂林》曰:“甲骨文为字从手牵象,故有作为之义,乃会意字……卜辞为字无用作名词者。”“为”字初义、本义是今动词“作为”义,后衍有动词、系动词、介词、副词等用法。但“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之“为”字不是系动词、介词、副词,亦非制作、制造义,更非阮元《经籍籑诂》及闻一多《释为释豖》所谓“为”即地名“妫”。此“为”实是动词,是作起、兴起下的学习、操习意。此“为乐”非制乐、作乐义,而是学乐、习乐义。“至于斯”非至于齐地,而是至于“三月不知肉味”状态,“斯”正指代前文的“三月不知肉味”而已。“闻韶”章的整体义是:孔子在齐闻韶,(学之)三月不知肉味。意为孔子学乐数月间的全身心投入。
“发愤忘食”的学习境界
“为”表操习、学习,《论语》中“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此所引三章内的“为”字和“学”字,可相互替换,《论语义疏》、《论语注疏》即以“学”释上列三章之“为”,屡曰“为犹学也”。而释“女为周南召南矣乎”等“为”字为“学”者,在宋代最典型的是朱熹《四书集注》:“为犹学也,周南、召南,诗首篇名。”
后征引朱熹“为犹学也”或直接说“为犹学也”的宋人著作还见叶采《近思录集解》、真德秀《读书记》和《论语集编》、赵顺孙《论语纂疏》、朱鉴《诗传遗说》等。宋朱熹《小学集注》曰“学犹习也”,宋钱时《融堂四书管见》曰“为,犹习也”,宋杨简《慈湖遗书》曰“夫是之谓时习而说之学,夫是之谓孔子为之不厌之学”,宋金履祥《论孟集注考证》曰“为之不厌即学不厌之意,学不厌,教不倦”,此数位宋代学者皆以“学、习、为”三字为同义。
孔子“三月不知肉味”的故事亦见《孔子世家》,对照《论语》、《史记》的记述,则“三月不知肉味”及“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究竟何指就更水落石出了。《史记》曰:“孔子年三十五……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此两种记载的差异之要处是《论语》有“为乐”二字而《史记》有“学之”二字。
(作者单位:江南大学音乐系;江苏师范大学政治学院)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