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山东8万考生参加最严国考


来源:齐鲁网综合

11月29日9:00,2016年度中央国家机关录用公共科目笔试正式开考。A.乙、丙两个人去了 B.甲一个人去了 C.甲、丙、丁三个人去了 D.四人都去  【吐槽】周末出游还得先上演一出宫心计,臣妾心好累。

探索行测分类考试

2015年度“国考”公告发布之际,政策指出要“对省级以上机关和市地级以下机关职位分别命制公共科目笔试试题”,这次的考题也将这一消息坐实。

本次行测题分成了两类试卷,主要不同在于地市总题量为130道,较省级以上少5道,这5道题属于数量关系题型,其他题型题量均一致,只是题序选项顺序稍有不同。

据某考试辅导机构专家介绍,“国考”申论科目的分类考试先于行测。2007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申论考试,试卷上出现了按职位层级和类别进行的分类命题,一张试卷,两种题目组合,分别对应副省级以上综合管理类、市地级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的考生。

2010年,考试大纲明确了分类考试的方向,按招考职位的层级分为两类试卷。同时,明确了测查能力的要素,对省、市考生分别提出4种测查能力,能力要求更加细化,更贴近职位要求和机关工作实际。至此,申论考试完全进入“分类设卷、分卷考试”。

从目前来看,行测分卷尚处于初步探索期,区分不算太大,但这种变化却是整个公务员考试招录工作科学化探索的其中一环,是考试的大趋势。

应届生不再PK“体制内”

对于即将走出校园的应届毕业生来说,“基层工作经历”是选择职位的一大障碍。而2016年度“国考”公告报考条件中明确指出:现役军人、在读的非应届毕业生、在职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不能报考。这一方面缩小了报考人员的范围,另一方面避免了应届生与体制内人员拼笔试、拼面试,所有报考人员均没有体制内工作经验,大家同处一个起跑线上,客观上增加了考试的公平性。

申论关注热点很好懂

本次国考申论试题(副省)主题“公共素养与大国意识”,显示了试题紧跟政策和响应两会关注热点。不仅关注“国民素养”,而且将“中国范儿”、“中国元素”、“中国符号”等高档词汇与之联系,引发考生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深刻反思。

此外,申论论述题目使用《论语》中“不学礼,无以立”进行引入,具备中国古典传统美,体现了国考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态度,暗示考生从以自身礼仪礼貌窥见民族形象的思路进行分析。据中公教育辅导专家介绍,通过对近几年申论试题分析可以发现,此次考生通过对这句“点睛”话的准确理解,就能迅速拟定文章立意,点明中心。

考生吐槽:

题做了一半还剩20分钟,全蒙B都做不完

29日上午进行的行政能力测试考试,两个小时内要回答130至135道考题,还是比较困难的。“当做到80道题的时候,发现只剩20分钟,不一会儿监考老师提示15分钟倒计时!简直蒙都蒙不完……”考生李先生说。有网友吐槽:“不会做的就选B……”当然,这是一句调侃,此“规律”并不作数……

考生王丽(化名)说,一道看似简单的算术题让她“损伤”了不少脑细胞,这道题大意是说,“甲、乙两部门通过门户网站定期向社会发布消息,甲部门每隔2天、乙部门每隔3天有一个发布日,节假日无休。甲、乙两部门在一个自然月内最多有几天同时为发布日?”王丽说,她甚至连月份表都画出来了,耽误了不少答题时间。

【看看这些题目,你会做吗?】

最“勾心斗角”的题目

【题目】甲、乙、丙、丁四人商量周末出游,甲说:乙去,我就肯定去;乙说:丙去我就不去;丙说:无论丁去不去,我都去;丁说:甲乙中至少有一个人去,我就去。以下哪项推论可能是正确的:

A.乙、丙两个人去了B.甲一个人去了C.甲、丙、丁三个人去了D.四人都去

【吐槽】周末出游还得先上演一出宫心计,臣妾心好累。

最“逻辑”的言语题

【题目】心理学家发现,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受到两种基本需求的驱动:第一,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有种“一致性需求”,希望世界的运动符合我们的信仰、理念、态度、经验和预期,即使现实与我们自身的预期不一致,我们也要改变外在的证据来使它符合我们内在的期望;第二,人类需要对外在环境产生一种控制感,我们不希望自己在现实面前无能为力、无所适从,我们需要找到某种自己能够理解、控制、描述、解释和预测的可能性。文中的心理学发现可以解释下列哪一行为?

A.在集体中容易产生从众心理B.在明知自己错误的情况下仍固执己见C.在过于熟悉的环境中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并试图改变D.喜欢用“阴谋论”解释超越自己经验之外的事物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藏亚楠]

标签:国考 考生参加 申论试题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