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芬兰:没有考试和竞争的教育如何出人才


来源:中国青年报

11月中旬,中国青年报记者在北欧千湖之国芬兰,受TAT公司(芬兰工业联盟)之邀,探访了与中国截然不同的全民素质教育。在项目中,老师先教授10次文化课,结合数学科目教学生们计算税收和赢利,结合语文科目教学生写计划书和申请职位、应聘面试技能。

原标题:没有考试和竞争的教育如何出人才

学生在“我和我的城市”项目里学习。

芬兰小学生在研讨课上。

11月中旬,中国青年报记者在北欧千湖之国芬兰,受TAT公司(芬兰工业联盟)之邀,探访了与中国截然不同的全民素质教育。

均衡和平等的教育体系成为该国教育的基本特点。不管学校是位于赫尔辛基市中心,还是数百公里外几近北极、人口稀少的东部东北部地区,由于教育投入的均衡,在教育设施和师资配备上,也都没有差异,体现出的教育水平也差异不大。

芬兰的教育地位高,明显的体现是教师地位高,从事教师职业必须拥有硕士学位,而小学教师也都是能教所有科目的全科教师。2014年在招考教师时,2389名小学教师培训项目申请者中,只有80人通过。

在芬兰,政府不仅对12年的中小学阶段实施免费教育,就连高等教育也学费全免。2014年,只有500多万人口的芬兰,530多亿欧元的政府财政预算支出,有12%投向了教育文化事业。

不考试,没有终结点的教育

芬兰的教育理念中没有竞争,中小学全过程没有任何标准化考试。学生也只在12年的学业完成时经历一次结业统考。

相比国内相同学段频繁沉重的考试和竞争出人才的教育理念而言,在芬兰的采访,中国青年报记者最关心的问题是:没有竞争、考试的教育怎么选出人才?

芬兰的白天时间短,使得学生们在校的时间也短。小学生通常在下午一两点钟就回家了,中小学生每年的在校时间也只有190天左右。不考试、在校时间短,表面上没有集中的学习时间,但因此反而对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要求加强了。

在不考虑竞争因素的情况下,芬兰的老师更关注学生个性化的知识掌握,他们激发小孩子的学习动力,让学生自己有兴趣去学习,而不是牵着他们走。小孩子则拥有更多时间和空间,去发挥想象力。

让学习充满乐趣就成了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课题。

各种教育游戏软件研发非常盛行,让孩子们在玩中思考,在玩中掌握知识点,是很多公司、机构介入教育的着重点。把教育和游戏结合起来,在虚拟的游戏空间达到教育目的。比如Skillpixels公司的数学教学软件,研发者分析总结了过去10年里的小学早期数学学习的特点,研发出由儿童自己授课,教授游戏中的虚拟人物学习数学的软件。

由于学生要在游戏中教会游戏主人公学习数学,所以游戏者自己必须先掌握数学法则。这款针对5~8岁三个年龄段的孩子、每集5~7项教育内容共100集的游戏软件,已发行到10余个英语国家。

这个游戏软件的另一个功能,是在游戏中可以判定出儿童的个人特长强项,以此反馈给老师和家长,让家长在找到孩子个性特长潜力的同时,也可以观察孩子心理变化的可能,掌握孩子成长的关键。

芬兰最著名的大学赫尔辛基大学与曾出品覆盖全球的游戏“愤怒的小鸟”的Rovio公司,也根据本地化的文化习惯,为3~5岁的幼儿园孩子建立了“学习乐园”,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相似,芬兰的大学,也承担着授业学生、科研开发和社会对话(研发成果应用社会)的职能。

但芬兰的高等教育,其所有的教育理念都基于信任,不设任何监督机制,没有任何外部机构对教学质量或教程设置进行评估。从小学到大学,在国家层面制定一个大纲。大纲之下,学校有高度的自主权,选取教材,选择教学方式、雇佣教师和选择采用何种教育体系。

但对教育结果,会有一套相当于审计各高校的自我评估体系——“基于改进式的评估”。通过调查问卷进行自动评估的方式,提出改进意见。自动评估之后,评估指标的完成情况和政府教育部门的拨款挂钩,达标后就会获得拨款。今年5月,高等教育理事会、一般教育理事会向社会公开了数百项大学自我评估指标。

高等教育体系让芬兰国人引以为傲的还有一点——没有死胡同,即没有终结点。不管求学者擅长数学,还是语言;是在中学阶段出自普通高中,还是接受职业技能教育,甚至是从未接受过正规教育,只要当事人想进入大学学习,都可以提出申请。所申请的大学没有录取的学历门槛,也没有参加正式的全国性考试的要求。只是针对学生自身进行评估,高等学校如果认可学生未来可以完成学业,也愿意录取,学生进入大学就没有问题。

高校的大门给所有人留有门缝,专业技能强但文化课水平达不到的,还有一年的预科学习时间。一年补课后可进入正规大学学习。 目前芬兰的大学生70%来自高中,29%来自职业学校,有1%的人连初高中都没有读过。

芬兰人自认高等教育最成功的一点是让大学生在任何一个时间点、任何一个年龄段,都可以改变之前的想法,进入新的专业。因为将来一切都是未知的,不知道哪些工作岗位会产生哪些问题,在未来职业、行业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为大学生们保留多次选择机会。每年五六十万新生,可以随意选专业,也有1/3的高年级生转换专业。

大学生最初选择专业可以是自己最感兴趣、学起来最有动力的专业,所以多半人会有好的学习效果;而之后再次选择其他专业,则会令大学生重新评估自己的才能和潜力,再一次得到机会,寻找到最适合的岗位。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薇]

标签:教育地位 1986年 Rovio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