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陈巍:怎能不唱响青春之歌


来源:光明网

陈巍(清华大学“80后”教授、博导) 32岁,站在青春的尾巴上回望青春,虽不如佳酿久而弥醇,却也似刚采摘的鲜果——清新、明媚。此时的回忆,虽没有岁月的沧桑,也恰似一张张斑斓的剪影,纪念心灵所经历的懵懂

陈巍(清华大学“80后”教授、博导)

32岁,站在青春的尾巴上回望青春,虽不如佳酿久而弥醇,却也似刚采摘的鲜果——清新、明媚。此时的回忆,虽没有岁月的沧桑,也恰似一张张斑斓的剪影,纪念心灵所经历的懵懂、激扬、沉淀和勃发。

17岁一个人背着包踏进清华园,和西门的大石狮子擦肩而过,忽而期盼——我和这座园子的缘分会很深吧。二校门、工字厅、学堂……熟悉于书本、新鲜于耳目的地方,都让我迫不及待地去走近、触摸,也曾漫步静夜的荷塘,想体验朱自清的月色。可我很快发现,蔓藤缠绕的老图书馆里被磨得乌亮的旧桌椅,才是我们停留最多的地方。

青春里有情绪的激昂。共和国50岁生日,我在方阵中和同学们一起挥舞红旗,欢呼着走过天安门广场,一种青春特有的兴奋燃烧着每一个细胞,第一次感觉和祖国的心脏贴得那么近,那一年我18岁。

青春里亦有永不停歇的逐梦理想。憧憬着杨振宁先生提到的“越过人类知识疆界,第一个发现未知规律时的欣喜、震撼和敬畏”,也思索着林家翘先生的“数学要从工程中来”,19岁时我决定追寻一个“亦工亦理、教研并重”的未来。

20岁时选择跨专业深造,至今仍然感激自己这个零基础的学生被恩师曹志刚教授和电子系的老师们收留,直接攻读博士学位。三年后的一天,曹老师笑着对我说:“去香港科大联合培养吧,我帮你争取了全额奖学金。”又是一大步,到了千里之外。香港科大通信学科一流,我总担心做不好影响清华声誉,两年中丝毫不敢懈怠。最喜欢靠在图书馆窗旁,面对蔚蓝沉静的大海,探索协同通信的奥秘,享受在工程中雕琢数学框架的快乐。香港科大如一块时光的琥珀,封存着我一段青春的记忆,每每回顾,能忆起扑面而来海风追逐着挤上山坡、穿过赛马会大堂后熟悉的味道。

毕业,又一个青春的十字路口,我深信“扎根中国、胸怀世界”是我们这代人最好的选择。当博士帽的吊穗被陈希老师拨到另一边后,我又到清华电子系报到了,这次的身份是教师。27岁盛夏,我带着七名中美大学生赴贵州黎平侗寨支教,实践教育服务社会的理想。29岁时,我赴英游学三月,国内学术水平的提升使我有幸应邀赴十余所大学交流成果。在剑桥,做完报告直奔牛顿的苹果树,遥想被砸中的感觉;在康河,怀想徐志摩的诗句“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青春的梦想,想实现需只争朝夕。

一路走来,水木清华,教我育我;师长无私,导我助我;家人朋友,养我爱我。抬头远眺西山,思绪闪过,让我陶醉于青春所处的时代。2011年,吴邦国同志视察时曾对我们说:“现在是发展最好的一个时期”。这个美好的时期,怎能不唱响勃发的青春之歌! (光明日报记者丰捷约稿)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德风]

标签:青春之歌 陈巍 老师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