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红楼梦》是“好玩”的巅峰之作


来源:解放日报

主持人:大家可能还有印象,上一届文化讲坛是“全球图书馆高峰论坛”,我们请来了全球五大图书馆的馆长,也请他们推荐了各自心目中对人类影响最大的十本书。(全场笑)  我听到的有关红楼梦的最好玩的一句话是蒋和森说的:中国可以没有万里长城,但是不可以没有《红楼梦》。

我跟吴先生一样,一对一地给一个日本学生讲《红楼梦》,就是他去读,我来给他答疑。我讲到“意绵绵静日玉生香”,他就大惑不解地提了一个问题:“老师,您总是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是没有结果的,是个大悲剧,它有什么悲剧可言呢?您看看这一段贾宝玉和林黛玉他们两个不是已经上床了吗?”(全场笑)我当时想,这可是两百年以来《红楼梦》研究的伟大发现,贾宝玉和林黛玉都已经上了床了。(全场笑)当时我就琢磨,为什么留学生会产生如此离奇古怪的问题。归根到底,他们没有看懂宝黛爱情是怎么回事,看不懂的关键是他们不知道贾宝玉和林黛玉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贾宝玉是什么样的人?按照《红楼梦》的艺术描写,他是一个不肖之子,他爹不是把他揍了一顿嘛。他爹说了,你有什么不满足,让你这样唉声叹气。《红楼梦》一开始就有一首《西江月》说贾宝玉是“无故寻愁觅恨”。“无故”这两个字太妙了。你没有缘故去寻愁觅恨啊,你住的是雕梁画栋,你穿的是绫罗绸缎,你吃的是山珍海味,你在大观园里是美女环绕,你出去是宝马香车。但贾宝玉就要去寻,他寻的是封建叛逆者之愁,觅的是和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对着干的恨。

比如说,封建社会最讲究男尊女卑。但是我们的宝哥哥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就觉得清爽,见了男人就觉得浊臭逼人。封建社会最讲究的是读书做官,你要做皇帝的天子门生,你要光宗耀祖。但谁劝贾宝玉为官作宰,他就骂这个家伙是个国贼禄鬼。封建社会最讲究文官要死在给皇帝进谏上,武官要死在给皇帝开拓疆域上,所谓“文死谏,武死战”。贾宝玉却把这贬得一分钱不值。所以贾府的人都骂他无能,薛宝钗说他“无事忙”“富贵闲人”。但林黛玉就理解他,欣赏他,所以贾宝玉和林黛玉这两个人的爱情,不是传统小说里面两个青年男女因为长得漂亮而一见钟情,他们两个是因为共同的理想、共同的人格追求,才建立起来的知己之恋。

所以我看《红楼梦》,就觉得他们俩像是一对金凤凰在蓝天上飞翔,贾宝玉是凤凰,至于林姑娘更是真正的凤凰,也就是我们古代传说的凤凰神鸟,非梧桐不栖,非醴泉不饮,非竹实不餐。林姑娘就住在“有凤来仪”的潇湘馆,在那里写《葬花吟》、写《秋窗风雨夕》、写《题帕诗》,就连潇湘馆的鹦鹉都会念诗。林姑娘体现的是一种清洁的精神,一种高贵的灵魂。咱们中国古代那么多有名有姓、确实存在的女诗人,有几个人诗歌的影响能超过林黛玉?我看除了李清照,恐怕就很难找了。

林黛玉是从来不讲假话的。贾母那么疼她,她说过一句巴结贾母的话吗?没有。皇帝把一串念珠赏赐给北静王,北静王赠给贾宝玉,贾宝玉再献给林黛玉。她说什么?“什么臭男人拿过的,不要。”什么臭男人?皇帝!所以我们看的是小说,我们看的是一个整天在那儿哭的林黛玉,这个哭不是一般的哭,这是绛珠仙子到人间来还泪之哭,哭出了她的高贵。

从林黛玉一个人物的身上,就能看到古代很多传统美德都集中在她的身上:谢道韫的“咏絮之才”、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杜丽娘的“一生儿爱好是天然”。这样一个林妹妹,就是上海的越剧名家徐玉兰唱的,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这样一个林妹妹怎么可能叫上一个小白脸,卷着大观园的珠宝逃走呢?(全场笑)

 

王熙凤身上的文化含量最高,她是贾府里真正的思想家、实干家

但有时候我教《红楼梦》,留学生提的怪问题对我也非常有启发。我记得1980年我教了分别来自五个国家的几位留学生,我跟他们讲到王熙凤,我拿起笔就在黑板上写了四字:蛇蝎美人。下面马上有一个瑞典留学生说:“老师,我不同意您的观点,我如果娶妻子就娶王熙凤这样的。”后来他有没有娶到一个现代王熙凤我就不知道了,但我知道这个学生后来的发展轨迹,他离开山东大学没几年就做了瑞典王国驻香港总领事,又过了三四年做了帕尔梅首相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这样一个有才能的欧洲青年喜欢王熙凤。为什么?那就像咱们的小品说的:“王熙凤,你太有才了!”(全场笑)

王熙凤也是一只金凤凰,那是曹雪芹构思的站在冰山上的一只雌凤凰。王熙凤多么有才能啊。秦可卿死了,宁国府乱成一锅粥,王熙凤用两天的功夫就给治理得井井有条。曹雪芹写了两句诗:“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意思是你们这些高官管不了国家,这个女强人管得了。所以王熙凤是贾府里面真正的思想家,真正的实干家。

最妙的是王熙凤不识字,但我就觉得王熙凤身上的文化含量最高。王熙凤一出来,你看她的为人处世,那才叫嬉笑怒骂皆是妙文章,举手投足全是大智慧。大观园里很多人都非常有才能,但王熙凤只要一出来就毫不逊色。王熙凤跟这帮人一块儿周旋,那才叫长袖善舞,左右逢源,游刃有余。

林黛玉刚进贾府,王熙凤一看就说:“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这夸谁呢?表面是夸林黛玉,实际是恭维贾母,几句话就说得老太太眉开眼笑。打牌的时候她故意输几个小钱给老太太,输得是那么自然,那么诙谐。我给留学生讲到这段,日本学生就跟我说:“老师,这种事很正常。在日本我们做下属跟上司打牌的时候都得学王熙凤,得故意输钱给他。”(全场笑)

所以,我想如果我们外交部办一个大使夫人学习班,浦东办一个公关经理学习班,建议开一门“王熙凤研究”,就学一学王熙凤的外交才能、语言艺术,就学一学王熙凤是怎么玩着、闹着、笑着,就把非常棘手的难题都摆平了。(全场笑)

离开中国,想家了怎么办?背上《红楼梦》走天涯。一本《红楼梦》在手,五千年文明的伟大祖国就装到心里了

我这些年经常接触《红楼梦》的外文译者,他们讲起我们的《红楼梦》,说得如数家珍。我在五年前参加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罗马尼亚,我把《红楼梦》的罗马尼亚文译者杨玲请到宾馆,她名叫杨玲却是金发碧眼,典型的东欧人。我问她,你为什么要翻译我们的《红楼梦》。她的回答差点让我掉眼泪,她说:因为《红楼梦》是我们欧洲文化从来没有达到过的高峰。讲得太好了。欧洲文化的高峰是莎士比亚,莎士比亚30多部戏剧创造了400来个人物,曹雪芹一部没有写完的《红楼梦》也创造了400来个人物,其中有几十个人是活灵活现,好像可以从纸面上走下来站在我们面前。

当时我家人给我打电话,说罗马尼亚你一待十多天,你干吗呢?我说:“特来吃饭。”罗马尼亚人非常热情,我们每天两顿饭要吃六到八个小时。特来吃饭吃什么?文化部长请客,两菜一汤。我就想了,你们这些外国朋友到中国,我们请你吃什么?红楼宴。餐桌是红木做的,王立平悠扬的乐曲一放,打扮成大观园美丽丫环的服务员上菜了。上来一道菜是最小巧的鸡下的最小巧的蛋,一两银子一个,必须要用筷子夹,小心翼翼地夹起来“呲溜”掉地上了,这叫刘姥姥夹鸽蛋。再上来一道上海的大闸蟹,我告诉老外,这就是大观园藕香榭螃蟹的后代。(全场笑)打开你看,蟹黄是满满的,当年平儿拿它抹了王熙凤一脸。再上来一道雪白雪白的鸡蛋清,周围是鲜红鲜嫩的牛肉片,这就是“雪中红梅”,贾宝玉找妙玉要的。我发现那帮外国朋友进了我们的红楼餐厅,都眼花缭乱找不着北了。

别说红楼正餐,红楼早点也把他们吃得一愣一愣的。我曾经和一位英国女学者一块儿吃红楼早点。这位女学者长得魔鬼身材,样子像撒切尔夫人,名字就叫玛格丽特。(全场笑)先上来一道红楼稀饭,8种,有燕窝粥、野鸭粥。再上来一道8种红楼糕点,有枣泥馅的山药糕。再上来一种8个果碟,再上来8种茶,这位英国苗条女士吃了两三道就吃不下了。这么多的红楼早点,《红楼梦》里面哪个人物吃得下?林黛玉吃不下,贾宝玉也吃不下,我估计贾府里面只有一个人吃得下,就是焦大。大家不要小看焦大,曹雪芹几百个字就把他写活了、写绝了。鲁迅先生加了一个评价,说焦大是贾府的屈原。

我有时候也研究外国的小说,福斯特的小说理论中说,人生无非是写几件大事,其中就包括饮食。我就发现俄罗斯最有名的三大长篇小说家———陀斯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托尔斯泰,把他们三个人所有的饮食描写全加到一块,也没有咱们《红楼梦》多,也没有《红楼梦》的好。我们老马家的祖宗马克思说得好(全场笑):存在决定意识。煎牛排、罗宋汤怎么能比得了我们中国的满汉全席呢?

我们以前说《毛主席语录》是红宝书,我看《红楼梦》也是红宝书。毛主席参加两万五千里长征,那叫艰苦卓绝。咱们小崔去年也作艰苦朴素状地来了一个模仿秀。(全场大笑)毛主席当年长征时把除了军事以外的书全精简了,只保留了一本《红楼梦》。毛主席也是了不起的红学家。如果不是毛主席,红学能成为显学吗?当然也有人跟我说,红楼梦是“闲学”,是吃饱了撑的研究的学问,我发现确实有点道理。比如一些很大的专家,像沈从文,解放以后没写几篇文学文章,却写了一篇讨论妙玉请林黛玉喝茶的茶具是什么。他研究的结果说是中国古代的葫芦器。大文豪郭沫若也写了一篇小文章,研究贾宝玉和王熙凤被马道婆使了魔法,得了什么病。郭沫若说是斑疹伤寒。(全场笑)红楼梦的有趣,就在于吸引大专家专写小文章。(全场笑)

我听到的有关红楼梦的最好玩的一句话是蒋和森说的:中国可以没有万里长城,但是不可以没有《红楼梦》。太夸张了吧?但是想想也许有几分道理。咱们现在有多少人离开了中国到全世界各地,想家了怎么办?我说,很好办,背上《红楼梦》走天涯。不管走到哪儿背着小说打开就看。《红楼梦》不管从哪里打开,你都能够兴致勃勃地看下去,因为它太有趣了,它太好玩了。所以一本《红楼梦》在手,五千年文明的伟大祖国就装到心里了。

关于四大名著,我就抛砖引玉讲到这里。谢谢!(全场鼓掌)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苗贝贝]

标签:红楼梦 1986年 1980年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