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烟台剪纸传人一副剪纸剪出382个“福”字


来源:水母网

  烟台剪纸传承人、栖霞剪纸艺术名家衣培娟展示作品“天下第一福”。

原标题:烟台剪纸传人一副剪纸剪出382个“福”字寓意每天幸福

烟台剪纸传承人、栖霞剪纸艺术名家衣培娟展示作品“天下第一福”。

柳光铎展示烙画的“柳公葫芦”。

水母网2月26日讯(YMG记者 杨健 通讯员 郝俊杰 王莉莉 邓月华 摄影报道)尽管昨日庙会适逢长假后首个工作日,中午时分又突遭春雨来袭,但烟台市民畅游毓璜顶庙会的兴致依旧不减,在瑶池园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专区,人流如织的游客不时在展位前驻足、询价、拍照;而剪纸、葫芦、木雕等市民寻常可见的胶东民间艺术形式,也在羊年春节被赋予了不同往常的表现方式。

一幅剪纸剪出“382个祝福”

“最外层是一个一米二见方的大‘福’字,是康熙亲题的福字造型,里面套上4个中等大小的福字,再往里是12个再小一号的福字以及365个只有1厘米大小的福字,所有的382个福字用到了楷书、行书、草书等20多种书法字体,寓意着每一年、每一季、每一月、每一天都有福气。”在瑶池园的烟台剪纸展区,传承人衣培娟指着自己的作品“天下第一福”告诉记者。2月3日,衣培娟刚带着自己近年来的诸多剪纸佳作,远赴台湾参加由山东省台办、山东省文化厅联合主办的“喜洋洋迎新年—————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载誉而归后,这些备受好评的作品,又在庙会上抢足了观众的眼球。“大大小小1000多幅,只能捡着式样漂亮、口彩应景的作品多摆几张。”

剪纸能剪喜鹊、龙凤、羊儿等活灵活现的传统形象,但国画大家齐白石的头像能用剪纸剪得栩栩如生,这等功夫却不是常人所及。衣培娟告诉记者,这幅齐白石头像剪纸的额头和面庞部分采用阴剪,而标志性的花白胡须,则用阳剪展现蓬松、茂密的层次和轮廓。同样推陈出新的还有苹果剪纸,作为烟台的象征,苹果图案鲜少出现在传统剪纸中,但衣培娟却在剪纸贴字“艺术苹果”上做出了文章,喜庆的福字、花鸟鱼虫的图案,都可以套在苹果剪纸之中,而剪纸如果覆盖在生长期的苹果上,又能在阳光照射下,以果实本身的颜色形成相应的图案和纹理,使得苹果从再普通不过的食物,变成了可供赏玩的艺术品。

“现在剪一幅大的剪纸需要十多天,年纪大了,平时事情又多,一年只能剪个十几幅大作品,所以利用假期和周末开了剪纸培训班,这几年针对栖霞的中小学生和美术老师进行了集中讲解和传授,但更希望有毅力、有恒心的人加入到剪纸艺人的行列中,将这门手艺继续发扬光大。”面对展位前市民争相“拜师”的请求,盛情难却的衣培娟寻思了寻思:“这样吧,年后的星期六,你到我烟台的住处,我集中给你们开课,不过你得帮我多拉几个好徒弟!”

“圆中国梦”刻上“柳公葫芦”

作为烟台栖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柳公葫芦”的创始者,78岁的柳光铎用他的一双巧手,赋予这些原本平凡的小葫芦以新的生命,葫芦上的图案既有钟馗、属相、诗词、经书等传统元素,也有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喜羊羊等备受孩子们欢迎的新图案。“我前半生和核工业结缘,这些年却跟葫芦打上了几十年的交道,最初是退休后在报纸上看到聊城有葫芦工艺品,当时就被迷住了,就自费去学习、钻研,终于通过电烙铁在葫芦上刻画各种图案的方式,自创了‘柳公葫芦’。”而不少葫芦上的诗词,都是柳老的原创,刚填好一阕《越调·天净沙》的他,将葫芦交给正在用烙铁刻画、着色的儿子柳伯牧,父子间默契地传承,尽在不言中。

“雕刻葫芦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它融合了绘画、书法、雕刻等多种艺术手法,既要图文并茂,又要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它是艺术品而不是简单的商品。葫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多作为法器,大家最熟悉的便是八仙里的铁拐李背着的大葫芦,但葫芦的‘芦’字与‘禄’谐音,有人进而演绎成‘福禄’或‘富路’,无论哪一条,都是新年的好彩头。”秉承着这样的观点,柳老对待每一个葫芦都精心琢磨。长条葫芦如何雕刻、扁圆葫芦如何造型,经常一个葫芦要思考好几天才能定稿。拿展出的“积福”为例,既包含有透雕和浅浮雕,又有烙烫和彩绘;图案纹样上,有祥云纹、蝠纹、花样纹、席子格纹,还有书法。一个葫芦作品包含数种艺术手法,极具艺术观赏性。

但如今在葫芦上大有作为的柳光铎,却更愿意用传统的艺术手段,展现时新的主题,一块难得的香椿木,经过柳光铎的打磨,四个面上刻上了醒目的行书“圆中国梦”,“能让所有的中国人圆梦,不就是‘非遗’最好的寓意和寄托?”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丽娟]

标签:福字 雕刻葫芦 剪纸艺术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