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用工荒”:十年挥不去的魔咒
2015年01月29日 09:43
来源:水母网 作者:庞磊
水母网1月29日讯 (YMG记者庞磊摄影报道)春节临近,不少外地来烟务工人员即将收拾行囊踏上返乡的归途,烟台众多行业再次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用工荒”,人员不足让行业经营“捉襟见肘”。
原标题:春节“用工荒”:十年挥不去的魔咒
水母网1月29日讯(YMG记者 庞磊 摄影报道)春节临近,不少外地来烟务工人员即将收拾行囊踏上返乡的归途,烟台众多行业再次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用工荒”,人员不足让行业经营“捉襟见肘”。即便多日来,劳动部门组织数场招聘会轮番上阵,但不少中小企业仍“一人难求”。每年春节前后,烟台劳动力市场都会集中爆发“用工荒”现象,已成近10年来的铁律,并犹如魔咒,愈演愈烈。
记者调查发现,烟台企业春节前后“用工荒”背后凸显“技工荒”,企业愿出高薪招聘的工人多为蓝领技工,“好钳工比研究生还难找”,一语道出多数劳动密集型企业老板的心声。纵观历年春节前后的招聘现场,其实不难看出,之所以存在招工难的多半是中小企业,真正有一技之长的工人尚未走出校园,就已被大企业收入麾下。
4:6,这是烟台职教与普教的生源比例,虽然趋近平衡,但鉴于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一线技工仍有大量缺口。记者调查发现,受大学生就业难的影响,以及实施春季高考等多管齐下的招生改革同时发力,职校学生向上不能深造的“天花板”已经被打破。与前几年相比,社会上重普教、轻职教的观念已大为改观,甚至出现了大学毕业生“回炉”学技术的个别现象。
正所谓,当下的人才需求正是教育的“晴雨表”。缺什么教什么,发力职校教育或可为烟台破题“用工荒”独辟蹊径。
技术含量偏低,四大行业缺口最大
“春运火车票开售以后,就陆续有工人准备买票回家了,大多数人不想赶上高峰期,差不多都选择在小年之前走了。”福山一家床上用品加工厂助理李清(化名)最近正在朋友圈广发招聘启事。李清说,目前还在坚持的基本上都是本地以及周边栖霞、莱阳等县市区的工人。
除了归心似箭的外地打工者,不少“半工半读”的中职学生陆续返校放寒假,也加剧了用工的短缺,这直接导致原本在春节后出现的“用工荒”逐年提前。对此,长期与一线用工企业接触的开发区高级职业学校就业办孔老师深有体会。
“从开发区的情况来看,每年春节过后一直延续到三四月份,技术工人缺口最大,事实上缺工问题基本覆盖了全年,像春节尤其突出。”孔老师说,从人员构成看,出现了技能人才和一线普工的双短缺现象。缺口最大的多为制造类、机械类、服装类和餐饮类行业的中小企业,其中制造类的电子加工由于技术含量较低,流水线作业,劳动强度也相对较大,工人流动性也很大,故缺口最严重。
求职者软性要求加剧中小企业“用工荒”
每天早上载满工人的班车抵达厂区,老板便笑脸相迎同每一位员工握手;车间走廊的一半设置了图书角;无论上班与否,只要到食堂就餐均免费......90后大男孩小胡满足地向记者描述着他刚入职不久的企业。在他看来,选择一份工作,重要的除了工资,包括福利待遇、节假日安排在内的人性化管理等软性条件都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类似东岳、乐金显示等企业,平时在关怀一线员工方面就做得不错,很多毕业的学生跟我们反馈时都很满意。”开发区高级职业学校办公室汪主任表示,以开发区为例,企业间正形成两个极端,一部分企业除了薪资待遇有吸引力,软性管理也到位,不少求职者“挤破头”也希望进去。而另一个极端是,虽然不少中小企业薪资也不低,但鉴于工作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招工难普遍存在,如此现状若长期持续下去,势必倒逼企业自身转型。
正如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所言,眼下的春节后“招工难”已经出现变化,从原来的注重体力劳动者,转向了有一定技术要求的工种,企业招工也从春节之后临时“抱佛脚”,转变为平时就“烧香”。而单纯以工资待遇吸引人才已经不再是唯一的做法,不少大企业也在为员工改善工作环境、提供人性化的后勤服务,这本身就是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进步,留住员工的过程其实也是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
“用工荒”源于轻视职业教育
职校毕业生、顶岗实习生和农民工,这三类群体是目前烟台产业工人的主要来源,对于企业来说,有一技之长且具备多年实践经验的职校毕业生是最迫切需要的。但来自市教育部门的数据表明,近几年职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99%以上,部分专业根本供不应求。
另一组来自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自2012年以来已经连续两年出现下滑,2013年我国16周岁以上至59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91954万人,比2012年末又减少244万人,较2012年下降1.2个百分点。专家曾预言,我国人口红利拐点或将于今年提前到来,届时“用工荒”的问题将更加突出。
除了人口因素,多年在一线任职的职教专家认为,当下的“用工荒”实则是逐渐演变的过程,其根本在于十几年前轻视职业教育的陈旧观念。上世纪90年代,在高校扩招进而带动的普高扩招的背景下,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日益严重,压缩了职业学校的生源空间。加上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及企业改制,全国范围内职业教育的处境变得异常艰难,烟台企业、行业包括烟台钢厂、邮电局、三环锁厂和农机局等所办的职业学校纷纷停办,“最严峻时甚至有人喊出‘守住阵地’的口号!”回忆起当年的情况,曾经历过这一阶段的市教育局职成科有关负责人至今难以忘怀。
春季高考打破中职学生无法深造的“天花板”
无论中考成绩如何,即便明摆着不具备读普通高中能力,也费尽周折一头扎进普通高中,目的只有一个,可以参加高考,上本科。很长一段时间内,持有这种想法的考生和家长占据了大多数。而囿于当时职业教育招生制度弊端以及可深造渠道有限,大批生源被普高拉走。
为拉动中职招生,1998年,我省出台了高职对口招生考试(春季高考的前身)这一政策,即每年从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计划中拿出一部分,规定只有中职学生可以报考,至此,才对中职招生困局形成了明显解围。延续15年后,2012年,我省建立了“知识+技能”春节招生考试制度,简称“春季高考”。去年春天,我省春季高考首次实施“知识+技能”考试模式,本科计划扩至10460人,在2013年的基础上实现了翻番。与此同时,近几年,烟台春季高考报名人数逐年上升,2012、2013年分别为1786人、2514人,去年猛增至3748人,报考专业面越来越广,重点专业也比较集中。目前,春季高考已成为我省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突破口,中职学生向上不能深造的“天花板”已经被打破。
创业带动就业,三位一体是主要模式
如果说接近百分百的就业率满足了保量,烟台自2010年启动的创业教育则是引导中职学生向就业层次和质量上要结果。其大背景则是烟台经济发展正处于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期,民营经济发展亟需大批创业人才。
去年11月份,中职生战俊杰经营的COSPLAY店铺净利润达到2.3万元,仅“双12”当天便售出1.4万元的销量。残疾学生胡士伟用6根手指一手创办了手机维修店。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对市教育局职教室的老师们来说,每隔一段时间,都要集中推出一批“创业小明星”。截至目前,从烟台职业学校走出来的成功创业者达30余人,最高年收入20多万元。
“课程、模拟、实践”三位一体,这是目前烟台职业学校统一要求的创业教育模式,自2011年秋季学期起,《如何成功创办一个小企业》作为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商业计划书大赛”作为模拟环节,学生的创业项目涉及服务业、畜牧业、电子商务、传统手工艺品等多方面。当然,众所周知,“创业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职教室有关负责人表示,眼下全市职业学校配套建有创业基地,不少企业还将此作为新员工入职的培训基地。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