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曾敏之3日去世 曾独家采访周恩来
2015年01月06日 17:24
来源:北京青年报
曾敏之 著名作家,诗人,报人 ★1917年10月出生于广西罗城。未承想,就是这样一次约稿,渐渐延伸为他决定向巴金故居捐献一批书信的大事。最终,除了印制一本《曾敏之捐赠书信汇编》手稿本之外,我们什么事情也没有为曾先生做。
原标题:至真至诚曾敏之
著名作家曾敏之3日去世
曾敏之著名作家,诗人,报人★1917年10月出生于广西罗城。 ★1939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抗战期间参加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 ★1942年进入《大公报》工作,历任记者、采访主任。 ★1946年独家采访周恩来,并发表长篇专访《谈判生涯老了周恩来》,轰动一时。 ★1978年后任香港《文汇报》副总编辑、代总编辑。长期担任香港作家联合会会长。 著有杂文集《曾敏之杂文集》,散文集《望云海》、《文苑春秋》,专著《诗的艺术》、《古典文学欣赏举隅》等。杂文集《观海录》获1989年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 ★2015年1月3日清晨于睡梦中去世。
2013年春,曾敏之与李辉对饮
曾敏之致李辉书信
◎李辉
引
2015年1月4日,新年上班第一天,忽然接到香港画家范淳奇先生的一则微信:“李先生:曾公敏之先生昨天走了!”
我不敢相信!
几天前,去年12月31日上午,正在开部门例会时,我接到曾先生的电话,他问候我们夫妇,说给我们拜年,声音洪亮,清晰。我问他的身体,他只是告诉我最近不好,但九十八岁的老人,所谓不好,我想也无大碍。接完电话,我还高兴地对同事说:“九十八岁的老人还亲自打电话拜年,身体多好!”谁能想到,才两天多时间,他就走了。
我回复范先生:“怎么会?三十一日我们还通过电话!”
范先生回复:“我也不敢相信,但确实在昨天睡梦中安详走的。元旦那天也跟他老人家通了电话的。是三日上午七点还未见曾公起床,保姆叫门才发现走了。”
睡梦中安详走去。一个年近百岁的老人,圆满走完生命旅程。
一
仗义执言,为新闻记者争取采访自由
第一次见到曾敏之先生很早,早到已是二十几年前,当时他年近古稀。
结识早,了解却不深。后来读一本《敢遣春温上笔端——曾敏之评传》,才对他的生平与创作有了一个浅显轮廓的印象。
为曾先生写评传的,是我在复旦大学念书时的老师陆士清先生。当年与我一样在复旦听过陆老师讲授港台文学的,还有同窗陈思和兄。这一次,陆老师请思和为这本《曾敏之评传》写序。
思和在序文中,重点评价“文革”结束后曾先生受命前往香港主持《文汇报》工作的业绩,对其历史渊源、创作成就、文化贡献,有相当全面与精当的论述。思和写道:
他具有优秀记者的资历和敏锐性,使他在鱼龙混杂的香港文化界纵横捭阖,游刃有余;他具有长期编辑的丰富经验和高瞻远瞩,使他能驾轻就熟地利用《文汇报》在海外的声誉指点江山,振聋发聩;他具有作家的才情与文笔,使他立足于香港纵情于文坛,文史杂论、诗词散文双管齐下,为香港文艺添了光彩;他更具有大学教师和学者的学科眼界和学术思维,从一开始他就把香港文学从一般报刊评论的小小圈子里摆脱出来,使其与高校、研究所紧紧捆绑在一起,使之进入高校教学领域,逐渐发展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
(《敢遣春温上笔端——曾敏之评传》,第三页)
读这本评传,曾先生的历史身影渐渐清晰起来。
曾先生的家境与少年漂泊,对他一生的影响颇为重要。曾先生祖籍广东梅县,在曾祖父那一代举家西迁至广西。曾先生1917年出生于广西罗城,即如今的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还未上小学时,父母不幸双亡,从此,他不得不靠自己走在这个世界上。
十五岁那年,他便担任一座小学的校长,在漂泊中体验酸甜苦辣,在独自创业过程中磨炼自己。曾先生的这种情况,与“五四时代”之后不少文化人的经历颇为相似,继他们之后,他也走进了这一文化群体。
陆老师描述曾先生担任小学校长时的生活,氛围与情景,令人神往:
年仅十五岁的曾先生,先找了梅寨区公所的校董,然后上任了。他按自己对学校生活的体会治理学校。早晨学生集合,升旗、做操,然后上课。他教语文,另两位老师一教数学,一教绘画、音乐,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梅寨地处黔桂边界,是苗、瑶等少数民族聚居之地,民风纯朴,对老师十分尊敬。当地区公所有个专职干事,原来是农村的情歌手,与乡民相处得很亲密。有时他会来学校,晚上带曾先生他们去山寨家“坐堂”。所谓“坐堂”,即是娱乐性的小聚会。虽是小聚会,但十分热闹。厅堂中央点燃着熊熊的火盆,四周坐满女孩,她们倾情欢歌。有时独唱,有时男女合唱,苗家山歌,情意绵绵!有时还会走来一位一脸英武之气、手佩手枪的女人,一看就是有钱有势的人物,但她对老师却也彬彬有礼,并与大家同乐。曾先生身临其境,领略苗家风情,不仅身心愉快,而且为日后的创作积累了生活素材。
(《敢遣春温上笔端——曾敏之评传》,第十一至十二页)
除了为日后创作积累生活素材之外,我其实更看重早年生活于少数民族聚居地的经历,影响曾先生形成了鲜明的性格:敢爱,敢恨,开朗,透明,豪爽。
这种性情,一直伴随曾先生前行。恰恰是性情所致,一九五七年他因坦率直言而陷入逆境多年。
起因为《南方日报》的一名记者采访受阻。1957年四五月间,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访问中国,广州为其中一站。曾先生当时已从香港回到广州,负责香港《大公报》、《文汇报》、中国新闻社三家联合报道。据《曾敏之评传》所述,广州在越秀山举办欢迎大会时,发生下面一事:
“很多记者都去采访,《南方日报》有个女记者岑荔丹,也去了,想进会场采访。但是广州公安局一个副局长孙乐怡……不太理解什么文化新闻,把她拦住了,要打她,把她推出去。这件事发生后,所有的记者都很气愤,大家愤愤不平,但也无可奈何。”曾敏之当过《大公报》采访部主人多年,他认为“新闻记者,发了记者证,就应允入场和采访。这样的自由也没有,记者怎么当?新闻怎么发?我们的新闻工作怎么改进?”曾敏之想,这件事,适当的时候一定要提出来。
(《敢遣春温上笔端——曾敏之评传》,第一二一页)
“适当的时候”来了。正值大鸣大放兴起之际,曾先生受文友、广州市市长朱光电话之邀,前去参加一个鸣放座谈会。会上,曾先生谈到不久前发生的记者采访受阻一事,直抒己见:“新闻采访,应该给个自由,不应该这样无理地限制,没有新闻自由,我们的工作难改进。”
很快,局势急转直下,因为这番话,自抗战起一直活跃在左翼新闻界的曾先生,内定为“右派分子”,被打入另册……
陷入逆境,性情依旧。“文革”结束后,重新出现在人们视野里的曾先生,还是那个坦率的性情中人。可以乐,可以忧,可以吟诵高歌,可以怒发冲冠,可以拍案而起……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