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地”追梦人——我市第五批援藏工作纪实
2014年10月08日 09:14
来源:潍坊新闻网
编者按 20年前的1994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了“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援藏方针。柳果村的建设,彰显了第五批援藏干部始终坚持民生至上,把发展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援建理念。
生态至美:
高原植树壮举
9月19日下午,站在雅江北岸生态示范区内,远处在风中歌唱的柳树叶子闪烁着傲人的光泽,叙说着动人的故事。
脚下,满是鹅卵石,大者如斗,小者如豆。援藏干部,南木林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钟光文告诉记者:这里是雅江和湘河交汇冲集的沙滩地带,生态环境脆弱,也是沙尘暴之源,当地老百姓深受其苦。我们在调研时发现,南木林县西靠湘河、南临雅江,具有植树造林最需要的水利条件,宜林地超过10万亩。同时考虑到,自治区正在规划建设总投资300亿元的“两江四河”流域造林绿化工程,如能抓住这一重大机遇,一定会加快推进雅江荒滩的生态建设,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们在已有生态建设的基础上,经过审慎决策并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决定加快推动生态示范区综合改造。
生态示范区总规划面积42万亩,分东西两个片区,按照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粮则粮的原则,建设内容包括植树造林15.1万亩,人工种草4万亩,防沙治沙和封山育林18万亩,青稞高产和土豆5万亩,绿色通道383.18公里。西片区以综合生态建设为主,主要发展生态造林,同时因地制宜实施人工种草、青稞高产和艾玛土豆基地延伸;东片区以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双线引领,主要开展防风固沙林带建设、苗圃建设、特色林果业、精品养殖业和农畜产品深加工,同时在东片区内进行高水平的新农村建设。
今年3月,投资8000余万元的生态示范区建设正式拉开帷幕。此时正值天寒地冻,氧气稀薄,挖掘机工作时都能擦出火花来。经过挖沟、客土、栽植等一系列艰难的努力,共客土18万方,栽植了柳树、杨树、榆树等片林。
据悉,今年雅江北岸南木林县生态示范区共计完成植树造林1.5万亩,新增植树60万株,已建成林网带60余公里,人工种草5000亩、青稞高产和土豆1000亩,绿色通道40公里,建成500亩苗圃一处,形成了集林木、草场、青稞于一体的综合性绿色生态建设基地。
生态示范区建设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初步显现。今年沙尘天气次数同比减少1/3,氧气含量提高5%,空气温度增加10%,生态屏障作用明显。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他们充分发动周边群众参与,造林单季可实现农牧民增收2000万元以上,同时为发展林果业和林下经济打下了良好基础,给雅江北岸旅游综合开发带来了新的机遇。
山东第七批援藏队领队,日喀则地委副书记、行署常务副专员赵志远说:“我们在雅江北岸大规模植树造林,就是想为子孙后代留下一座取之不竭的绿色银行。”
离开示范区,回首望去,一派生机与希望。
路上,贾勤清充满感情地说,种树如养儿。过几天要浇好过冬水,让它们长得更旺更茂。
奉献至乐:
大爱播洒雪域
9月21日,援藏干部要到拉布普乡调研。闻听该乡距县政府驻地仅58公里,记者决定跟随前往。没想到,车一上路,让记者惊呼意外。
山路蜿蜒盘旋,伸手可及云端——
有时道路狭窄,两车相会,仅余指宽。
有时道路泥泞,车行如舟,左右摇摆。
有时道路临壑,侧目窗外,令人目眩。
有时道路坡陡,身在车中,势如后坠。
……
区区58公里,在提心吊胆中走完,足足用了两个半小时。而这个时间,足可以从潍坊驱车赶到济南了。
援藏干部笑言,在西藏,道路不是用公里计算的,而是用跑多少时间来计算的。
贾勤清坦言,在南木林县,下乡基本全是这样的路。以前下乡坐车时手心里攥着汗,现在下乡坐车可以打个盹了。想想藏族乡亲生活如此艰辛,我们必须努力工作,让他们的生活更加好起来。
到了平均海拔4300米的拉布普乡,记者一下车就感觉头晕,而援藏干部们若无其事地和乡里的干部交流起了工作,听情况介绍,谈工作打算。
一阵忙碌过后,大家匆匆忙忙吃了顿简单午餐,就赶到纯牧业村东娘村了解情况。在村里新开的牧家旅馆,当听到旅馆可以每年为村集体增加五万元的收入时,援藏干部们非常高兴,希望它办得越来越红火。
如何更好增加牧民收入呢?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出主意,想办法,当参谋。大家谈得最多、想得最远的就是根据村里畜牧业发达的实际,决定打生态牌,走电商路,让村里的畜牧产品更好地深入内地,打响品牌,增加收入。
当听到这一鼓舞人心、切实可行的思路时,围观的牧民们鼓掌叫好,似乎看到了美好的明天。
在增收话题上议出了些许眉目,大家就要匆匆往回赶了。
时间虽短,但记者从中体味到了援藏干部们听真话、探真情,解难事、办实事的风格。在采访的几天里,援藏干部们每到一处,藏族同胞们都主动打招呼,亲热地握手拍肩,戏谑地开着玩笑,情同手足的情景令人羡慕。
这种亲热和亲情,是靠真心、真情和真干赢得的。
这种亲热和亲情,是靠援藏干部们的无私奉献换来的。
在藏语中,“日喀则”意为“土质最好的庄园”。但在这里,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只有内地的三分之二不到,缺氧环境作用于人体,轻则乏力、胸闷,重则头疼、眼花、呕吐、失眠,这就是“高原反应”。
援藏干部们说他们现在有“三不知”,“不知道饿了没有,不知道生病了没有,不知道睡着了没有”。记者把这“三不知”细细咀嚼明白后,再也没法把它当笑话听。
在高原严酷的自然条件下,第五批援藏干部们用实践生动地证明:这个地方缺氧气,但不缺精神!
再远的路途,可以走完;再多的工作,可以忙完。但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寂寞,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牵肠却是挥之不去的。
李丁丁太想孩子了,就用手机拍了张自己的照片,让妻子给一岁零八个月的孩子看看。孩子瞅了半天,指着照片叫开了“爷爷、爷爷……”
去年中秋,钟光文的父亲好久没有见到儿子了,日思夜想中竟然把孙子认成了儿子。
……
张文干、厉茂才、刘俊超、于学兵、门奎练、王科茏、何龙政……每一位援藏干部都有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
每每谈到这些平凡的故事,贾勤清的眼就会湿湿的。他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开展健康文明的娱乐活动,培养积极阳光的人生态度和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在苦中作乐中驱赶寂寞,充实内心。
援藏小院中野生野长的苜蓿,在当地人眼中是牛羊吃的牧草,在援藏干部们的妙手中开发成蒸包子、凉拌、做汤等多种吃法,成为每周“改善生活”最受欢迎的“大菜”。
通过周末包饺子、打台球、讲笑话、卡拉OK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了其乐融融的生活氛围,放松了疲劳的神经。
……
离家4000公里,海拔4000米。这帮赤诚的援藏汉子留下了令人难忘的人生经验。与其说援藏是一种人生阅历,倒不如说是人生的洗礼。
生命无价,援藏无悔!
夜深,奔流不息的湘河泠泠作响,敲打着援藏干部们的心。似梦非梦,他们忆起了故乡的白浪河。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