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指纹膜五分钟可做好 小心!有“恐怖后果”


来源:潍坊新闻网

网上一家指纹膜销售店给出的指纹膜制作过程图解以及王先生制作好的指纹膜。

质疑

万一丢失或交给别人保管,容易造成个人信息泄露

“高考枪手指纹膜竟可乱真”“男子网购指纹膜伪造材料,骗取同事13万元公积金”……这些关于指纹膜事件的报道,让市民对于指纹膜存在的合法性以及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心生疑问。

“我买完之后,同事也有想买的,让我把链接发给他,但是等我再回去找那家淘宝店的时候,发现怎么也找不到了,我当时才意识到从网上买这种东西有可能是不允许的。”王先生说,后来他也搜了一些关于指纹膜的报道,发现大家对指纹膜的态度褒贬不一,有的人认为它解救了早起的上班族,有的人则认为给犯罪分子提供了犯罪工具。

“我认为指纹膜的存在本身就说明了一些问题,如果不是单位采用‘一刀切’的考核办法,我们也不会想出这种对策来。”王先生说,出于安全考虑,他用指纹膜在自己有指纹识别的手机上试了一下,发现并不能解开手机锁。

家住奎文区东方天韵小区的赵女士则认为指纹膜的使用弊大于利。“现在不仅是单位考勤要用指纹,有的市民家中用的是指纹防盗锁,如果指纹膜不小心被偷了或是被别有用心的人拿去,最后受损失的只能是指纹膜的所有者。而且指纹应该属于个人信息的一部分,就这么随意复制出来交给别人保管或使用,万一造成个人信息泄露怎么办?”赵女士认为,指纹膜还是不要使用的好。

声音

指纹膜的使用不得违反法规,造成隐患需个人承担

这种在网上销售指纹膜制作材料的行为是否合法,购买人是否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对此,山东泰琪律师事务所的高明律师表示,从目前的法律规定来看,指纹膜的制作材料并不属于违规违禁物品,就销售行为而言,并不存在法律所禁止的情况。而对购买人而言,是否违法以及是否需要承担法律责任,也得通过购买人如何使用指纹膜来区别对待。

“如果仅仅是用于个人单位考勤,违反的是单位的考勤制度,对社会不会造成什么损害。但如果是将指纹膜用来进行违法犯罪活动,那么购买者或者是使用者就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高明律师表示,指纹膜的使用不得违反法律规定,也不得违反社会的公序良俗。而一旦个人弄丢了自己的指纹膜,由此带来的安全隐患,也是需要个人来承担的。

专家指出,指纹识别技术的应用将越来越普遍,指纹信息外露意味着将身份信息外露,如同将身份证借给他人,指纹膜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会威胁自身的人身、财产和信用安全,后果不堪设想。(文/图记者窦圆娜)

◎新闻链接

男子网购指纹膜

骗领同事公积金

重庆某公司员工张某,利用该公司在管理住房公积金方面的漏洞,在网上购买他人指纹膜,伪造相关材料,取走3名同事的公积金13.7万元。

据查明,2012年9月,张某在向公司申领公积金时发现,不需要亲自办理,只需要申请书、身份证复印件、房产证或居间合同复印件、申请人的银行卡,且员工提走公积金后,公司也不向员工核实。随后,张某利用公积金管理的这些漏洞便开始策划将同事李某、王某、陈某3人的公积金取出来。

张某认为,这三人长期在外地办公,取走他们的钱不易被发现。为了避免自己的笔迹被认出,张某在某高校内张贴启事,专门招聘写字好的人,为其代写领取公积金的申请书。由于申请书需要按指纹,张某便在网上购买了指纹膜,用他人的指纹按上去。

随后,张某又从网上下载了一些房产证和居间合同,通过图像PS,将姓名、日期、相关内容更改后进行复印,并通过互联网得到了同事李某、王某、陈某等3人的身份证信息,经过图像PS,制作出3人的身份证复印件。

之后,用获得的身份证号码及复印件等资料,办理了该3人的银行卡。最后,张某利用快件方式,将相关材料寄给了公司。不久后,他申请的公积金就打在了他为该3人办理的银行卡上。2012年10月到2013年7月间,张某分别骗取李某4.2万元、王某4.8万元、陈某4.7万元,合计13.7万元。

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法院以诈骗罪判处张某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3万元,同时向该公司退赔骗取的公积金13.7万元。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任晓攀]

标签:指纹 指纹识别技术 有急事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