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走出"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误区


来源:泰安日报

13日,广州市妇联发布了《广州市反家庭暴力情况研究报告》。只有37.5%的被访者认为家长或其他亲戚长辈打小孩属于家庭暴力行为,超六成人认为打孩子不是家暴。(央视网)  如果孩子不争气或做错了事,父母一时情急,动手打了孩子,就算家暴的话,对很多父母来说有点冤枉。

原标题:走出"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误区

13日,广州市妇联发布了《广州市反家庭暴力情况研究报告》。报告显示,近四年来,广州家暴案例占信访总量的比例逐年减少,但社会公众对家暴的危害性认识仍有不足。只有37.5%的被访者认为家长或其他亲戚长辈打小孩属于家庭暴力行为,超六成人认为打孩子不是家暴。(央视网)

如果孩子不争气或做错了事,父母一时情急,动手打了孩子,就算家暴的话,对很多父母来说有点冤枉。但是超过六成的人认为打孩子不是家暴,则说明家长在尊重和保护儿童权益方面确实认识存在误区,暴力教育理念在很多家长心中仍根深蒂固。

多数家长认为,打孩子不是家暴,大概源于以下两种心理:一种是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自己就应该享有处置权,“老子打儿子”天经地义;另一种也是大多数暴力教育信奉的,就是打孩子也是为了孩子好,“打是亲,骂是爱”“棍棒底下出孝子”,之前“每天挨顿骂,孩子进北大”的“狼爸”家教理念传开以来,“狼爸”“虎妈”等教育理念也引起了很多关注。

“中国狼爸”的棍棒式教育,虽然将孩子送进北大,但这种极端案例并不能复制。暴力教育忽视孩子主体性,忽略了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和情感需要,通过打骂将主观意志强加给孩子,容易在孩子心里留下阴影。国外行为学家研究发现:一见孩子犯错误就大发雷霆,大声训斥,甚至打骂,这样重复下去,孩子对训斥的耐受力会逐渐提高,时间长了,孩子对一般的训斥也就无所谓了。这样的儿童长大后其婚姻和家庭生活不和谐者较多,他们也不能很好地养育自己的子女,甚至完全忽视了自己的下一代。如此恶性循环,将会造成不可忽视的家庭和社会问题。

其实,奉行“棒教”这种简单的思维,也说明了家长自身教育方法的缺失及对自我的不自信,认为找不到可以通过讲道理使孩子心服口服的方法,只能诉诸暴力。殊不知,通过暴力换来的“服”,只是口服心不服,棍棒底下未必都出孝子,也可能出逆子。家长走出“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认识误区,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尊重他的意愿,摆事实讲道理,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张琦]

标签:家长 孝子 打孩子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