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余额宝们遭三重"围剿" 监管时代即将到来?


来源:新京报

从0到2500亿元的基金规模,余额宝仅仅用了200多天时间。2008年金融危机中,中投投资的一只美国货币基金因雷曼债券被核销,净值跌至0.97美元,导致该基金大规模赎回,最终清盘。

余额宝们垫资压力加大

政策收紧考验着余额宝们的资金实力。

以天弘基金4000亿的管理规模粗略计算,其管理费率为0.3%,管理费收入一年约12亿元。若余额宝4000亿货币基金90%投资于协议存款,按照6%的协议存款利息计算,其协议存款一年利息为216亿元。即使按照现在部分基金公司和银行约定的每7天付息算,余额宝的未兑现收益也有4.2亿元,双倍覆盖意味着风险准备金应超过8亿元,这将占用大部分基金管理费收入。

此外,余额宝们T+0灵活的赎回机制也需资金支撑。投资者们赎回能够两小时甚至即时到账是由基金公司或银行垫资,若遇到大额赎回,垫资规模较大,基金公司或银行垫不起,则很可能出现投资损失。

目前货币基金T+0垫资只能来自于基金公司自有资金,规模越大,垫付资金压力越大。

基金公司已在控制货币基金的规模。近期,嘉实、广发、银华、华夏、农银汇理等基金公司均发布公告,暂停旗下货币基金的大额申购和转入。余额宝、苏宁“零钱宝”等上线时也均将单个账户持有上限设置为100万元。

货币基金并非如存款一般安全。去年6月“钱荒”时,货币基金的流动性就曾受到考验。

当时,银行间市场资金紧张,拆借利率、回购利率居高不下,从6%到10%,而货币基金平均投资收益仅3%,投资者纷纷赎回货币基金转投收益更高的投资品。上海一基金公司被赎回约8成,面临“爆仓”风险。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认为,从野蛮生长到规范发展,今年是互联网金融的规范年。

“证监会将要求基金公司将风险准备金与所投资协议存款的未支付利息挂钩,前者须对后者全额两倍覆盖。政策收紧考验余额宝们的资金实力。”

 

3重围剿

银行版余额宝反击

中行活期宝2月19日上线,民生如意宝即将推出,建行也在筹备T+0货币基金产品,此前工行浙江分行已推出T+0产品天天益,交行有“快溢通”,平安银行有“平安盈”,银行已拉开了“自我革命”的序幕,并凭借对资金的掌控力占据一定优势。

拉上同门基金公司

2014年1月,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存款减少9402亿元。除了传统春节现金需求影响之外,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产品是分流大户。

“近期活期存款是掉得很厉害,尤其是那些存款不足10万的客户。”招行一零售业务主管说。就连他自己也把几万元零用钱存进了微信理财通。“支付起来很方便,打个车、买个电影票直接划过去就可以了。”他说。

银行人士说,以前是季末、年末拉存款,现在是天天拉时时拉,压力太大。

去年12月,平安银行旗下的理财产品“平安盈”悄然上线。另有多家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在与易方达、广发等基金公司接触。

银行版余额宝功能与互联网的余额宝类似,主要为银行客户提供活期理财增值服务,只是尚缺乏直接用于购物支付的场景。比如,交行“快溢通”是借记卡的理财增值服务,可根据用户设置的账户留存金额,将溢出的闲置资金自动申购交银货币基金,并可自动为客户的信用卡还款。

银行推T+0货币基金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自家旗下的基金公司。如中行活期宝是跟中银基金联合推出,交行快溢通是与交银施罗德合作,平安银行与平安基金联手。“银行拉上自家基金公司,相当于体内循环,对银行的损失最小。”一基金公司高管称。

同门优势表现在产品设计上就是在申购和赎回到账上没有过多限制,平安盈挂钩平安大华基金,申购没有额度限制,赎回每日不超20万。交行快溢通申购赎回无限制,两款产品均能实时到账。

但互联网公司的“宝宝”们则没有这种待遇。以微信理财通为例,用银行卡购买每天额度最高不超过5万元,兴业银行甚至控制在单笔单日不超过5000元,若通过兴业银行借记卡购买理财通,买5万需花10天时间每天转账。

在到账时间上,银行也具有优势。以余额宝为例,单笔赎回金额小于5万元的可2小时到账,而超过5万元的则要等到下一个工作日到账。而银行都是当天到账。通过转账额度的限制也是银行控制存款流失的另一种手段。

从收益上看,银行版“宝宝”与互联网“宝宝”相比略低。以2月21日为例,交行快溢通7日年化收益率为5.270%,中行活期宝5.939%,平安银行平安盈仅为4.203%,同日余额宝7日年化收益率为6.183%,微信理财通6.314%。

 

银行版“宝宝”显低调

与余额宝、理财通、百度百发等饥饿营销吸引人气不同,银行版“宝宝”显得过于低调,实则是无奈之举。

银行担心的是,类余额宝产品推出可能会改变银行现有的存款结构,只是分流了本行的存量资金,而没有带来来自他行的增量资金,这样的结果只会是带来负债成本的上升。

银行在推广上存在两难的境况:一方面,如果银行对互联网产品的增长无动于衷,那么将眼看着客户和存款的流失,尽管资金最终没有流出银行体系,但却从活期存款变成了协议存款,银行的负债成本已不能与以往同日而语;另一方面,银行若大力推广自己的高收益新产品,那么客户都会将其活期存款购买这些产品,这将直接导致银行的活期存款减少,变相提高了银行的资金成本。

银行的另一个考虑是,很多中老年客户对互联网产品不了解或不信任,若大力宣传,那连老年人都不存活期了,银行成本涨得更快了。

有报道称,建行原计划在今年初携手建信基金推出自己的T+0产品,但由于存款流失太快,不得不紧急叫停。

“最近互联网金融的攻势是否让银行很紧张?”“你们不过是把十年前银行干过的违规的事情搬上了网,比如夸大收益不提风险什么的。现在银行被各种制度规范了,监管部门还没出来管你们而已。”

以上对话,出自在网络流传的一则《银行和互联网人士犀利答问》。虽然只是一则被当做笑谈的网络帖子,却多少能看出银行从业者对待互联网金融的态度和情绪。

东方证券分析师金麟表示,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银行已没有退路,即便会伤及自身,仍然会继续其无奈的创新。

“银行版余额宝在申购和赎回到账上没有过多限制。互联网公司的“宝宝”们则无此待遇,限制转账额度也是银行控制存款流失的一种手段。” (苏曼丽)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黄珊]

标签:取缔余额宝 时代 监管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