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业内:山东金改为其他省份提供了参考蓝本


来源:金融时报

其主要突出了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涉及银行、证券、期货、股权投资、民间融资等多个领域,强调建设多层次的金融市场构架。其主要突出了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涉及银行、证券、期货、股权投资、民间融资等多个领域,强调建设多层次的金融市场构架。

原标题:地方金融改革的“山东样本”

编者按:随着国民经济转方式、调结构过程的不断推进,深化金融改革的重点已经不容回避地扩延到地方层面,地方金融改革的成效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能否持续和顺利完成。

2013年8月,山东省政府发布《关于加快全省金融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全面启动地方金融改革,提出用5年左右时间,初步建成与实体经济相适应、市场化水平较高的现代金融体系。前不久,本报记者对山东省金融改革的政策措施和实施进程作了深入考察,力图全面梳理山东金改的思路和路径,并为全国其他省区提供一个有启迪和借鉴价值的经验样本。本报后续将推出系列报道,从不同侧面反映山东金改实施一年来的重点举措和成效,敬请读者关注。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如同转方式、调结构一样,地方金融改革也需要雄浑的魄力和坚忍的勇气。

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特别指出,“广东、江苏、山东,主要是看怎么凤凰涅槃、腾笼换鸟,看怎么优化产业结构,怎么继续起到领头雁、火车头的作用。”

以“大象经济”著称的山东,虽然经济总量稳居三甲,但与前两位的广东、江苏相比,其产业结构偏重,国资占比较高,创新活力不足。尤其在作为经济命脉的金融改革发展方面,山东不仅落后于粤、苏两省,而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如同一个强有力的血液供应系统是确保运动员取得好成绩的基本前提一样,作为市场配置资源核心机制的金融业态,如果不够发达健康,就不能形成匹配于经济转型的金融服务与竞争生态环境,“转方式、调结构”也将无从谈起。“贫瘠”的金融土地上无法结出“转型果实”,经济要转型升级,金融改革必须先行。

值得称道的是,始于2013年8月的山东金融改革,给这片金融服务业尚显“贫瘠”的土地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金改行至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金融业产值占山东省GDP的比重稳步提高,市场层次不断拓展,融资渠道日益丰富,民间融资进入快速规范发展轨道,各类交易平台也在加快建设中。更为重要的是,齐鲁大地的金融意识正在快速提升。

从全国的视角看,大部分省市和地区都面临着“凤凰涅槃、腾笼换鸟”的考验,各自的金融版图上也都存在着或多或少与山东相类似的薄弱环节。因此,面对山东金改,人们都在关注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自下而上的地方金融改革样本能否推广至全国?

业内人士表示,山东金融改革为其他省份金融改革提供了一个参考蓝本,其经验有在全国推广的价值。其原因在于:首先,在全国有较强的代表性。山东金融体系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全国有代表性,或者说山东的问题也是全国的问题,主要是直接融资比重较低,直接融资体系不完善,间接融资还有很大创新空间等。其次,对于其它省份和地区有较强的示范效应,示范效应主要体现在制度创新方面。最后,山东金融改革的一些理念和原则具有普遍适用性。

金融短板制约“转”、“调”、“创”

山东省之所以要大力推行金融改革,并不是单纯为了补齐这块短板,而是在经济转型升级紧迫形势下的必然选择。因为金融这块短板已与其经济规模不相适应、无法有效支持经济的转型升级。

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这盘大棋中,山东省可谓“压力山大”。山东财经大学科研处处长张志元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山东的生产总值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三,仅次于粤、苏两省。但与前两位身份相比,山东多年来以高污染、高能耗、严重依赖资源的重工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在转方式过程中,这类高劳动密集度、低产品附加值的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难以维系,诸如钢铁、化工等一大批企业效益下滑甚至出现巨额亏损,经济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然而,在经济亟待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山东省的金融供给却严重不足。“贫血”显然不能很好地满足肌体快速成长的需要。整体来看,山东省的金融发展情况与发达省市相比存在不小差距,尤其是在金改之前。据统计,2012年,山东省金融业增加值为2018亿元,占GDP比重为4%。后一指标与广东、江苏的6.5%和5.5%相差甚远,甚至也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4.4%。

山东金融业态的落后还体现在金融相关比率这一国际通用的指标上。相关学者采用戈德史密斯提出的金融相关比率指标(即FIR)来衡量山东经济的金融化程度,测算显示,2012年,全国的FIR为354.74,而山东只有212.72。

从结构上看,山东金融业组织架构不够合理,直接融资体系不够健全。数据显示,2013年山东省直接融资比重为10.8%,低于全国的11.7%,也低于江苏的13.9%和浙江的12%。直接融资体系的薄弱,很难为经济转型提供更有效的帮助。

长期以来,山东金融业中银行业“一业独大”,实体经济融资过度依赖银行。2012年之前,银行业资产约占山东全部金融资产的94%,保险业和证券业仅各占2%至3%。来自银行的融资占到社会融资总量的八成以上。这种局面一方面造成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另一方面容易导致金融风险向银行业集中。

尽管银行业“一业独大”,但地方银行实力偏弱。《山东蓝皮书:山东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4)》指出,齐鲁银行、青岛银行的资产规模在全国排名不高,远远低于部分省份的城市商业银行;恒丰银行作为省内唯一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全国排名仅为第22位。

“像地方券商齐鲁证券,其规模在全国证券行业也仅仅是中游。山东省的地方性金融机构没有一家上市公司,像齐鲁银行、山东信托、齐鲁证券等在山东市场份额较大的金融机构,目前也没有上市计划,这也导致这些机构无力扩张,发展缓慢。”张志元表示。

其主要突出了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涉及银行、证券、期货、股权投资、民间融资等多个领域,强调建设多层次的金融市场构架。“上述数据表明,山东金改一年来,地方金融改革取得的成绩,印证了山东省金融开放程度的提高。

“金改22条”:

市场化成为山东金改主线

差距就是潜力,也会激发动力。在广泛吸收借鉴了国内金融业发展先进地区和已有金融改革试验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2013年8月山东省政府颁布《关于加快全省金融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金改22条”)。其是去年7月国务院出台金融“国十条”后,发布的全国首个省级金融新政纲领性文件。自此,山东金改大幕拉开。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相当于山东金融版五年规划的“金改22条”,是郭树清赴任山东省省长132天之后,在马不停蹄调研了全省十几个地市,召开多次座谈会的基础上,并征求各方意见后,选定的第一把点燃山东经济转型发展的“新火种”。山东省金融办负责人曾介绍, “金改22条”曾四易其稿,郭树清省长亲自修改了两遍。事实上,2012年6月,时任中国证监会主席的郭树清在陆家嘴论坛(官方站)就直言:“不改善金融结构,中国经济将没有出路。”

“"金改22条"是十八大会议精神与地方经济金融发展有机结合的产物,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创新性举措,是在无国家特殊政策背景下坚持市场原则的制度创新。”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副总经理宗良告诉本报记者。

“金改22条”提出的目标是,山东省争取用5年左右时间,初步建成与实体经济相适应、市场化水平较高的现代金融体系。到2017年底,山东金融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5%以上,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2%以上。

纵观“金改22条”,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加快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以及与正规金融相补充的地方金融市场的建设,拓展直接融资和民间金融空间,从增量和存量上支持地方经济“腾笼换鸟、转型升级”。

其主要突出了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涉及银行、证券、期货、股权投资、民间融资等多个领域,强调建设多层次的金融市场构架。

首先,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金融改革。比如,探索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和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金融机构重组改造;鼓励民营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创投基金、私募股权基金、产业基金等。其次,发展股权交易市场和建立各类要素交易平台。例如,打造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成为全省中小企业投融资平台,中远期建成以资本要素为特征的金融综合交易平台;统筹规划金融资产、土地、知识产权等交易平台建设,探索研究介于现货与期货之间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第三,加强与沪深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以及香港、新加坡等境外交易所的深度合作,发展上市“路演”中心,促进更多企业上市和上市公司再融资。

而金融中心建设则是其改革的重要抓手之一。山东将建设济南区域金融中心和青岛财富管理中心,争取把青岛市列为自由贸易区金融先行试点城市,逐步建设成为面向日韩的离岸金融中心。“需要说明的是,山东省发展两个金融中心,并非得了"中心热病",而是根据各自优势定位精确,错位发展,从而避免重复建设和同质竞争。”山东某地市金融办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胡金焱认为,“金改22条”路径清晰,亮点颇多。其中“发展股权交易市场和建立要素交易平台”、“建设济南区域金融中心和青岛财富管理中心”、“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和推进县域金融创新发展试点”三部分内容,将成为拉动山东金融业未来发展的“三驾马车”。

此外,山东金改还积极探索建设符合省情的金融监管体系。“金改22条”指出,现阶段各级金融办同时承担区域性金融机构的监督管理职责。地方金融机构的自律监管和行政监督紧密结合,实施地方金融机构和业务统一归口管理。截至今年8月底,山东省17个地级市和137个县(市、区)都成立了地方金融监管局。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黄珊]

标签:山东 省份 参考蓝本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