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日照:永续发展的“生态”坚守


来源:日照日报

168公里的海岸线,64公里的金沙滩,2013年空气质量达到“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天数为228天……  毫无疑问,日照之美,最美在生态。 不仅是城市建设,不仅是经济发展,在日照,生态建设,从顶层设计萌芽,根系已达每一位居民;

原标题:永续发展的“生态”坚守

本报记者孙向阳

168公里的海岸线,64公里的金沙滩,2013年空气质量达到“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天数为228天……

毫无疑问,日照之美,最美在生态。

然而,正是这份美好,也让日照发展的步子迈得格外慎重:既要让百姓享受生活的舒适便捷,又要保护好生态环境。于是,在城市发展与建设中,“生态”成为日照最固执、也最可贵的坚守。

自1989年建市,至今25年的时间,日照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并把“生态建市”作为城市的四大发展战略之一,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

2012年,“一个率先,五个日照”奋斗目标提出,“生态日照”建设再次被提升到新的高度。

于是,投资37.9亿元实施十项环保重点治理工程,开展以“七大生态建设工程”为内容的“生态建设年”,创新“河长制”推进崮河流域污染综合治理,市人大常委会首次专题询问向水污染“亮剑”……每一项关乎生态环保的举措,都体现着责任与担当。

25年回望,联合国人居奖、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生态示范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当日照将这些重量级的荣誉揽入怀中之时,这一张张闪光的城市名片,也织就出百姓心中生态宜居新城的梦想。

生态·城市

2009年10月5日,华盛顿。

因出色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规划,日照登上了世界领奖台,获颁“联合国人居奖”这一全球人居领域的最高荣誉。都说小城日照,让人刮目相看,然而我们厘清城市发展的脉络,赫然发现:建设生态城市,日照曾用10多年运笔。

刚升格为地级市的日照,在1992年编制的城市规划中,将“现代化花园式滨海城市”定位为发展目标,并提出了恢复泻湖水体、建设一个综合性海滨城市公园的构想。

万平口泻湖,作为亚洲最大的泻湖之一,曾经,从江南运送大米到北方的船只,每年有上万艘在此停靠、中转,后来,被附近的渔民填湖造地,开辟为养殖池。

尽管邀请中国规划设计院进行了初步规划,但苦于没有合适的命题,历届市委、市政府毅然放弃了上百亿元的土地收益,坚持将之封存起来,绝不进行低层次开发。

自2002年起,随着日照成功取得一系列水上运动赛事的举办权,城市公园的长卷终于在漫长的等待中破题:围绕“打造水上运动之都”的规划设想,2002年,聘请国内外知名规划设计机构,设计对万平口泻湖进行保护性开发;2003年,精心打造“亚洲第一、世界领先”的帆船比赛基地;2004年,实施灯塔广场的改造建设工程;2005年,水运基地建设启动……

近海岸线、天然沙滩、山体礁石,在遵循原有生态的基础上修葺而成的黄金海岸线,美景如画,浑然天成。然而,相较于浪漫的滨海风景,此时的日照城区,还犹如一张缺少色彩的黑白底片,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可值得庆幸的是,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对市区生态资源都坚持实行保护性开发,包括利用新市区废弃石塘蓄水造绿,建设了七彩湖、碧霞湖、紫烟湖等一批开放式公园;将城市的多条主干道打造成生态景观大道;加大城市绿化面积,等等,这为城市建设赢得了发展空间。

于是,随着城市的扩容,日照加大改善城市环境力度,尤其是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系列创建活动,更是被作为最有效的抓手,使得城市建设在提档升级的变化中日新月异。

现如今,整个市区被建成庭院绿化、沿河沿路绿化、大型绿地广场点线面结合的大绿化格局,数据显示,目前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96%,绿地率40.76%。不仅如此,海曲公园、银河公园、植物园、奥林匹克水上公园、阳光海岸梦幻海滩……山海城浑然一体的城市格局,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不是景观嵌入了城市,而是城市嵌入了自然生态之中,这就是日照,光彩照人,熠熠生辉。

生态·经济

9.2平方公里的奥林匹克水上运动公园,凭海临风,被老百姓形象地称为“城市的会客厅”。今年夏天,热情好客的日照在这里接待了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千万游客。

润物无声,这正是日照一脉相承的生态发展理念结出的硕果。

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日照在打造生态和谐的人居环境的同时,旅游经济、体育经济、大学经济、会展经济和房地产业等独具特色的生态产业体系也渐成规模。

看旅游经济,游客数量连年攀升,“尝尝渔家饭,睡睡渔家炕”的原生态民俗旅游深受热捧,到2013年,旅游人数达到315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10亿元。

看体育经济,先后举办了2005年国际欧洲级帆船世界锦标赛、2007年首届中国水上运动会、2008年奥运会帆船帆板热身赛等几十项重大水上体育赛事。

看大学经济,以引进大学和科研机构为主要功能的大学科技园,目前已吸引包括曲阜师范大学、济宁医学院等在内的6所高校落户,在校生近6万名。

……

上述的一切,对固守生态的日照而言,水到渠成。这是生态的魅力,更是生态的活力。那么,工业呢?

伴随着临港工业的快速崛起,日照智慧地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城市”的理念植入发展实践,制定并实施了《日照生态市建设规划》和《日照循环经济市发展规划》,从“小循环”抓生态企业,“中循环”抓生态工业园区,“大循环”抓城市生态工业链建设三个层面,探索了经济与环境双赢的新路子。

以亚太森博为例。据了解,公司生产用电80%以上来自自建电厂,而电厂主要燃料是造纸环节产生的各类废气、废渣等。发电后仍然余留的废弃物,经过处理后又成为当地一家生物公司的有机肥生产原料。

除了构建内部循环体系外,公司每年数千万吨的工业废水经过处理后,被用于当地钢铁、石化企业,以及城市绿化,日照港每年的煤炭和铁矿石降尘用水正是来自亚太森博。同时,建设城市污水中水回用工程,回用城市生活污水用于浆纸生产,年可节约新鲜用水1000余万吨。

除此之外,日照对环境标准的规定已近乎苛刻并一再加码,始终严格执行“环保第一审批”和“一票否决”制度。严苛的标准,迫使大量高耗低效项目应声倒地,同样,也倒逼大批企业加快转型升级:

淘汰水泥、石材等重点行业的落后产能;推进高端人才与科技项目对接、高新产业与国际资本集聚;引导更多企业对生产工艺、生产流程进行技术改造;加大政策扶持,做大做强生态特色农业……

生态理念,主导日照工业经济发展的25年变革,这就是日照,高污染、高耗能的项目越来越少,环保、清洁的产业越来越多。

生态·文化

每一个到过碑廓镇宋家庄村的“城里人”,都有变回“村里人”的冲动。“走的是硬化路、跳的是广场舞、烧的是天然气”,还呼吸着干净空气,村民王安保调侃,“这是过上了比城里人还好的现代文明生活。”

而让他如此幸福的,是岚山区深入推进的生态文明建设工程。连续三年财政投入的2000万元专项资金,“不是简单的修修路,栽栽树,涂涂墙,清清卫生”,而是从根本上改善了农村的生活环境。

不仅是城市建设,不仅是经济发展,在日照,生态建设,从顶层设计萌芽,根系已达每一位居民;生态文明,从政府报告流出,雨露已至每一寸土地———

几乎在每一幢住宅的房顶上,都有太阳能热水器在无声地运转,服务于其中的千家万户,2007年,日照也因太阳能热水器的高普及率,荣获“世界清洁能源奖”;

广泛开展的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家庭等创建活动,得到了全体市民的积极响应,国家、省、市级“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等生态文化载体遍地开花;

“生态文明村镇”创建蔚然成风,城乡共享生态文明成果之甜;

……

显然,生态建市,正越来越深刻地被日照人所理解并实践着的同时,生态文明也已潜移默化成为一种文化,一种自觉:

上下班以步代车,每张纸双面打印,电脑不工作时及时关闭……这是城市白领的绿色片段;用沼气烧火做饭,爱护山林、树木和溪流,再也不乱丢垃圾……这是乡间兴起的绿色风尚。

生态文化,正重塑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这就是日照,更低碳,更文明。

25年的生态之路,让年轻的日照频频吸引着世界的目光,一批又一批的国内外媒体记者纷至沓来,他们的眼,看到日照不一般的美;他们的笔,书写出日照不寻常的美。

然而,日照还在变,变得更美丽,更宜居,更宜业,但不变的坚守仍然是那醉人的“蓝天、碧海、金沙滩”……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黄珊]

标签:生态 日照 发展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