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昌邑大窑村土陶“申遗”成功 忙坏制陶人
2013年11月20日 17:02
来源:潍坊新闻网
山东省昌邑市卜庄镇大窑村的土陶烧制技艺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村民尹文波是这一技艺的第八代传人,从父辈手里接过这项技艺后,他孜孜以求,力图让这一古老技艺发扬光大。其中,尹显德和尹文波父子不仅继承了土陶烧制技艺,而且加以创造,使得大窑村生产的陶器不仅在山东省广泛销售,在国内也小有名气。
原标题:山东昌邑大窑村土陶“申遗”成功 忙坏制陶人
山东省昌邑市卜庄镇大窑村的土陶烧制技艺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村民尹文波是这一技艺的第八代传人,从父辈手里接过这项技艺后,他孜孜以求,力图让这一古老技艺发扬光大。今年5月,大窑村土陶烧制技艺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一度陷入低谷的土陶制造业看到了希望。近日,记者在大窑村采访了解到,尽管土陶烧制技艺已列入“非遗”名单,但由于众多替代品的出现,成本较高的土陶制品市场前景仍不乐观。
制陶技艺历史悠久
昌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王爱海介绍,大窑村土陶烧制技艺在《昌邑文化博览》中有记载。相传当年李世民率军东征时,曾屯兵大窑村一带。过渤海时为防战马上船惊慌,李世民令军中能工巧匠建窑,利用当地粘土制成陶缸,然后将陶缸排列整齐,置于泥沼之中,上面覆盖木板,战马行于其上,“咚咚”作响,声若登舟,有效防止了战马惊恐,大军得以顺利渡海。
历史上,在现在的大窑村东北角处曾经有一个叫唐家央子的地方,在后来的考古发掘中,人们发现了多处李世民东征时的遗迹。当地农民兴修水利挖渠时,曾发现多处排列整齐的陶缸(盔形器)和大量陶片。这种陶缸体大、壁厚、底圆,最独特的是腹壁多为两层,厚达四五厘米,且烧制火候较好,十分坚固。“当年唐王留下的制陶技术代代流传至今,使昌北人民受益匪浅。”王爱海说,大窑村也由此得名,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大窑村的土陶烧制技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发展,到明清两代最为兴盛。尹家是大窑村制陶业户的杰出代表。据其家谱记载,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尹继尧继承祖上土陶烧制技艺,后相继传到第二代尹若敬、第三代尹立安手中。1835年,尹立安扩建窑筒3个,收徒传艺。第四代尹廷敖、第五代尹佃岐、第六代尹丕伦,使其家业发扬光大。后来,接力棒交到了尹显德手中,十年前,这项技艺又传给了尹文波。其中,尹显德和尹文波父子不仅继承了土陶烧制技艺,而且加以创造,使得大窑村生产的陶器不仅在山东省广泛销售,在国内也小有名气。
据了解,大窑村的土陶制品早已不仅仅限于生活用品了,建筑装饰构件如各种鸱吻、角饰等,祭祀用品如香炉、烛台等以及火祺溜、水嘟噜、各种鸟兽形玩具等赏玩类土陶应有尽有。
“申遗”成功订单增多,忙坏了制陶人
昌邑市卜庄镇有个因烧制土陶而得名的村庄,叫大窑村,据《昌邑文化博览》记载,大窑村最早的土陶烧制技艺可追溯到唐代李世民东征时,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上世纪80年代后期,大窑村土陶制品因受工业化生产的冲击迅速衰败,众多替代品的出现造成了以农户为主的生产作坊难以为继。今年5月,昌邑市文波黑陶工艺制品厂土陶技艺被省政府、文化厅确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曾一度衰败的土陶制造业或将迎来新的春天。
11月15日上午,记者来到大窑村,走进依然有点简陋的制陶厂房时,一派忙碌的景象让记者感受到了土陶技艺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带来的巨大变化。宽敞平整的厂房空地上,三名女工一字排开,正忙着将烧制前晾晒的瓦片平整铺放,使其更加均匀地接受日光的照射,而旁边的空地上则是码放得齐齐整整的成品。阵阵机器轰鸣声从南侧的压膜车间中传出,在该车间生产线上,五六名工人正在紧张地添土、出模、切片、裁模,一整套生产线下来每个环节都得密切配合,工人们忙得不亦乐乎。
“机器一开,每个岗位的活计都是一条线下来的,不能出现任何差错,否则会影响下一个工序。”处在生产线首段的添土师傅尹显珠说。记者看到,他站在一米多高的土台上,手持铁锹有规律地一锹一锹往生产机器转动的内腔送泥土,泥土经过机械搅拌后,从末端传送带上输出一条宽约20厘米、厚度在1厘米左右的土条。土条在下一道工序师傅的操作下,被人工切成均匀的段状再流向下一道工序。“这个活没有几年的功夫是干不了的,全凭个人的眼力劲和手上的功夫。”已从事这个活计近20年的女工姜玉珍说,手持特殊的锋利刀具对土条人工切片是一项技术活,切小了会成废品,切大了容易造成浪费。这些年来,45岁的她已练就了在流动的输出线上一刀切下去不会出现超过一厘米的误差,废品现象更是极少出现。
厂长尹文波介绍,瓦片经模具剪裁后,就可以运到厂内空地处晾晒,之后再经过烧制就出成品了。“今年公司的订单增多,不少外地客户催着提货,工人们不得不加班加点赶制。”尹文波说,自2011年土陶烧制技艺被评为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后,产品销售就开始有了起色。今年5月,又被评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窑村的土陶烧制开始走出潍坊地区,向山东半岛辐射,目前在国内也小有名气。
烧陶技艺复杂,道道工序都需谨小慎微
尹文波告诉记者,大窑村土陶烧制技艺传至今天,虽然已经摒弃了过去那种纯手工制作模式,但总的来讲,工艺流程没有大的变化。“土陶烧制的技艺要求非常复杂,程序要求也比较细致,火候更是不易掌握,稍不留神,就功亏一篑。从备土、踩泥、做陶、晾晒、装窑到烧制,每一道工序都要谨小慎微。”尹文波说。
旧时大窑村人制陶,多用村南一带的黄粘土及潍河两岸的黄胶泥。这种土要干净、要粘,土样用镢头刨出后,镢头刨出的茬要亮,且越亮越好。土样风干后立纹、横纹、气洞具存为上佳。土样采来以后,要在采泥场进行晾晒,晾干晒透后再运回土陶作坊场子,堆成高三四米、直径七八米的土堆,用水里外浇透,滋润一夜。第二天,踩泥的人要将泥土掀卷数遍,并撒上一层草木灰隔底,之后继续掀卷一遍,以便把泥拌匀,这一步骤叫“熟泥”。在准备做陶以前,踩泥人还要踩三遍泥并加入耐火土拌匀,方能达到要求,加入耐火土后的原料在烧制过程中不易碎,且烧制出来的土陶制品硬度有了保证。另外,做陶坯的泥软硬是有讲究的,一般做大件和罐子的泥较硬,做盆和小件的泥较软。
据尹文波介绍,在出现机械化制陶工艺之前,生产全凭手工制作,制陶师傅的熟练程度和经验最为重要。“制陶有两个难关,一为陶坯的晾晒,二为烧制。”尹文波说,陶坯的晾晒很有讲究,要晾干同时还要干湿均匀,如果陶坯内部有潮气,遇热就会把器物鼓破。晾晒结束后,师傅们就开始装窑、垒窑门、封窑坑烧制。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