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济南一“女汉子”临危受命 坚信只要干活就有饭吃


来源:济南时报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11年4月初,上海染色馒头事件席卷全国,“全客隆”馒头无奈退出超市,日产量由之前的3000斤左右降至1000斤左右,而盈亏平衡点是日产2000斤,馒头房赔本经营。

“女汉子”临危受命,退休前决不让“全客隆”倒下

28日,工人将蒸好的馒头晾凉。 记者李鹏飞摄□本报记者 刘彪 实习生 童菲

原标题:“女汉子”临危受命,退休前决不让“全客隆”倒下

鼎盛时期济南蔬菜公司旗下有数十家企业,除万隆超市外,还涉足食品、副食品加工,打造了济南地产冷饮老大“蔬冷”雪糕、“全客隆”馒头、“醴泉”调味品、“北厚记”酱菜、“珍兰”南酒等知名品牌。2004年万隆超市陷入经营危机后,只有“全客隆”大馒头还在生产。这与一个女人的坚持有着莫大关系。

坚信

只要干活不至于没饭吃

21日,龙奥大厦九楼,市属困难国企帮扶解困和改革发展协调组第三大组的会议正在召开,关于济南蔬菜公司的困难和问题被摆了出来。市相关领导问该公司董事长孔学工:“企业还有没有生产?”“有。”孔学工回答,“在新菜市街附近还有个馒头房,20多个工人,就这些了。”

25日,记者来到新菜市街17号大院,这里曾是济南蔬菜公司经营部的总部,也是“全客隆”馒头诞生地,但已经很难找到过去蔬菜仓库的身影。通过多方打听,记者在一个偏僻的角落找到馒头房,西、北两个门口均有一个铁门,门紧锁着。如果不是早有预约,一般人是进不去的。

“没办法,9年前形成的习惯。”馒头房负责人李瑞英说,2004年以前,“全客隆”馒头在济南叫得响,仅该厂区最高日产量就曾达到2万斤。此外在郎茂山、板桥路附近还有两个生产厂区,其中板桥路厂区日产八九万斤。2004年万隆超市经营危机爆发后,“很多人来要债,打的打,砸的砸”。

当时,蔬菜公司领导找到李瑞英,要求她“再难也不要停产,一定要坚持住,保住‘全客隆’这个牌子”。“当时很多职工下岗,闹的闹,上访的上访。”李瑞英说,她就认一个死理,“只要干活就不至于没饭吃”,于是她组织工人坚持生产。为了不受外界影响,用两个铁门把生产区隔离出来。万隆超市危机所带来的混乱到2005年底基本过去。

艰难上海染色馒头事件曾致赔本经营

记者曾与蔬菜公司多名员工聊天,谈到企业最困难的时候,很多人认为是2004年万隆超市资金链断裂时,但在李瑞英看来是2009年。当时,济南正举办全运会,需要关停一批落后产能,市区一些燃煤小锅炉首当其冲。

“当时我们有个2吨的燃煤炉子,每天蒸馒头冒浓烟。”李瑞英说,政府要求改造是对的,毕竟污染环境,“但我们实在没钱,总部那边不仅有数千万外债,还有内债,连工资都发不了,关停又会造成新的下岗。于是与环保部门商量,先用好一点的煤,少污染些”。

2010年到了不得不改造的时候,李瑞英号召员工集资40多万元。“别看李瑞英平时抠得很,但到事儿上,真敢花钱。”员工杨女士说,新锅炉烧天然气,是从日本进口的,买着贵,但用着便宜,至今没坏过。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11年4月初,上海染色馒头事件席卷全国,“全客隆”馒头无奈退出超市,日产量由之前的3000斤左右降至1000斤左右,而盈亏平衡点是日产2000斤,馒头房赔本经营。

不过,产量很快又恢复到了日产3000斤左右。

忧心两年后退休,担心品牌沉沦

“我们靠的是品质。”李瑞英谈到“全客隆”馒头缘何畅销时说,“我们就是凭良心去做,不跟时髦放添加剂,纯手工揉制,老面发酵,而不是图省事儿用酵母”。

据她说,在超市买不到他们的馒头后,很多市民打电话,或者亲自到新菜市街的馒头房购买。逢

 

年过节,还有在外地的济南人专门托人来购买,然后寄过去。

记者要求观看“全客隆”馒头的生产过程,李瑞英说:“不怕看,没什么秘方,只不过多用点力气而已”。现场有三大缸老面,散发着面香酸味,工人们揉制好后放在蒸笼上,进行二次发酵。“我们一般晚上10点开工,凌晨2点左右就能完工。”员工杨女士说。

李瑞英今年48岁,还有两年就要退休。目前她最担心的是,自己退休后“全客隆”馒头会不会就此沉沦。“目前馒头房多是中年妇女,后继无人呀!”李瑞英说,她可以保证退休前品牌能延续下去,但不敢保证以后的日子,“做出个地方品牌不容易,千万不能就这么糟蹋了”。

这次济南市决定帮扶困难国企,让李瑞英内心的希望之火再次被点燃:“希望能帮我们改革发展,先帮忙把QS认证办下来,让馒头能够重新进超市销售,然后再引进一些年轻人,我会耐心教,让这个事业后继有人。”

在李瑞英看来,馒头是北方人的必需品,市场需求量大,总会有生存空间。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延亭]

标签:李瑞英 全客隆 蔬菜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