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永不“卸任”的第一书记——赵坤(组图)


来源:中国网

30万元的省级扶贫款以及赵坤从曲师大争取来20万元的扶贫款,对一个没有村集体收入的省级贫困村,充满了久旱甘霖、雪中送炭的意味。昔日罗家庄正在发展的浪潮中隐去身影,一个现代化的安山小镇冉冉崛起,对于这方土地来说,一个新的时代正在到来。

永不“卸任”的第一书记——赵坤(组图)

永不“卸任”的第一书记——赵坤(组图)

新生活

土地上种出了新生活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农民对土地怀有朴素的情感和忠诚的眷恋。作为农民的儿子,赵坤深深地理解这一点,因此在罗家庄的每一步,他都愈加谨慎。在发展和保护农民权益方面寻找结合点,赵坤冥思苦想,他不希望农民失去土地,希望能帮农民在土地上种出宽裕的生活,种出职业的尊严。要达到这些,没有现代化不行,没有规模产业更不行。赵坤意识到,罗家庄近两百户人家的“百衲衣”小块田,显然与高度组织化的现代农业不匹配,而土地流转政策,恰能适度满足规模农业的发展需求。

说干就干,2013年8月,罗家庄召开全村会议,开始土地流转的前期动员工作,把村里外出打工人口的未耕种土地统计上来。村里发展有大动作时,免不了有意见碰撞,但思路在争论中逐渐明朗,共识在交流中逐渐形成。经过前后三次统计和动员摸底,村里自愿参加土地流转的农民达到95.47%。

永不“卸任”的第一书记——赵坤(组图)

赵坤在农田里检查药材的长势

让土地流转最大程度地激活现代农业,招商引资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谁来才能做好罗家庄这鸿篇巨制的山水文章呢?罗家庄村委经过综合考察,最终敲定三家入围投资商。三家企业竞价谈判后,三圣山农业生态庄园公司胜出。这个结果,在赵坤看来,既是偶然也是必然,这家企业有着浓厚的社会责任感和慈善情怀,特别是其董事长仲伟华更是心怀乡土,有浓厚的济世情怀。在赵坤看来,“发展农业不能有太强的功利心,如果没有这样的胸怀和气度,是干不好的,更何况农业是个稳得下来的慢工活计”。

2014年2月底,三圣山农业生态庄园公司在村里注册成立,首笔土地流转资金50万元也顺利分发到参与土地流转的村民手中。2015年初,三圣山农业生态庄园累计投入资金800多万元,1000亩优质核桃园已见雏形,村民直接间接从中获得的收益超过200万元。

永不“卸任”的第一书记——赵坤(组图)

走到田间地头了解村民生产情况

2015年的4月,三圣山农业生态庄园公司在罗家庄开发的1000亩核桃基地初具规模,一场场春雨让干旱的大地备受滋润,一眼望不到边的田地里种满了核桃和丹参,日渐茁壮的丹参苗迎风而立,绿意正浓,充满生机。这片田野,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庄稼地,而是经过土地流转之后的农业产业园。

罗家庄独特的页岩沙土土质,十分适合核桃的生长,晨曦照耀的田野里,村民挥动着农具,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厚土藏金,几千年来农民以俯首的姿势不断地从土地中汲取资源。如今,同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他们,已然在书写着新的土地传奇。这里的农田已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庄稼地,这里的农民当然也不再是普通的农民。产业工人新身份的获取,给他们带来1650元的月工资。足不出村就能挣工资,在外打工的人也有着土地流转后的新进项。

土地流转的最大意义还在于,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实施30多年后的今天,它既解决了农民进城打工土地撂荒的问题,又解决了土地经营的规模化问题。在这里,找到了解决困扰我们多年的农村、农民、农业“三农”问题的新出路,“三农”问题的突破也有了新方向。

永不“卸任”的第一书记——赵坤(组图)

部分村民在新村里合影

让每个村民都成为“体面”的村民

2013年中央农村会议提出:“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体面”一词让赵坤眼前一亮、心头一热。因为,中央会议如此深入地研究部署解决农民的“体面”问题,映照出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幸福指数的升级。

体面,从来都是实打实的。有了美丽的家园,更要有红火的产业、越来越鼓的腰包和各项权益的切实保障,对农民来说,这样的“体面”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在赵坤的“治村方略”中,他一张蓝图绘到底,罗家庄村在完成整体搬迁、土地流转之后,迎来了“三步走”计划的关键一步——招商引资兴办加工业。这一步,事关村集体的“造血”功能建设。

和许多农村一样,贫富分化正困扰着罗家庄。“穷的是真穷,一家人一年也难得见几回一百元的票子;富的也真富,生意做大的身价有几百万。”罗家庄村支书张宜利说,“可面对贫富分化,村干部始终没有想出让富户带动穷户致富的办法。”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如何能让罗家庄的男女老少过上体面的生活,如何能让富裕户带动贫困户一同奔小康,赵坤和村委商议着为村里建立一个农产品加工园区,并冠以安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在罗家庄村边“裸岩四荒”地上,村里平整土地后,这里将作为罗家庄村级农产品加工园区,首期占地50亩,培植6家村级产业企业,都是立足当地资源优势的农产品加工、养殖、林业等产业项目。村里计划从中优选2至4个项目进行重点扶持,一个项目扶持资金10万元,提供土地2到10亩,作为回报,每个项目每年为村集体提供1万到2万元收入,作为村集体创收。

永不“卸任”的第一书记——赵坤(组图)

新的化妆间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归。原来在临沂打工的28岁青年张方员回到村里,干起了粉皮加工。“现在是一口锅四个人,一年挣个七八万,明年我就能做到4口锅。”张方员说。村民张宜杰17岁从部队退伍后子承父业干起了养蜂行当,迄今为止已干了17年,有一百多箱蜜蜂,他之前一直是在距离罗家庄村3公里的桃花庄养蜂,面对村里给出的创业优惠扶持政策,他准备带着他的“甜蜜事业”返回家乡,在村里建起自己的养蜂合作社。除此之外,投资50万元,利用当地花生做原料的小磨花生油厂项目也在积极筹备中。罗家庄村的致富能人正在此汇聚,在这希望的田野上制造着财富、收获着梦想。

这些村企业背靠安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这棵大树,不仅能享受到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和优惠,所生产的特色产品,罗家庄村还将统一冠以“安山”品牌,提供相应的销售服务。

除了安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安山小镇的其他村集体企业,如安山小镇土特产店、餐馆已开门纳客,集餐饮住宿一条龙的商务宾馆、超市也将紧锣密鼓地进一步推进。

在做好罗家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同时,赵坤也在积极寻求外力,谋划着“积聚”式的裂变。2015年初,三圣山农业生态庄园计划在村里开工兴建投资1.2亿元的矿泉水厂,围绕老村落的旅游开发项目也已全面启动。在赵坤看来,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想画卷应该是,村民既能体验到现代舒适的城镇生活,又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些项目的引进,将为罗家庄的腾飞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012年以来,罗家庄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2011年,罗家庄村集体账户上的数字是欠外债20万元,2014年村集体账户上的资金已升至7.6万元,见证着这个省级贫困村的跨越式发展。

罗家庄浴火重生,除了“账面”上的变化,村民们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明显的改观。“只见闺女嫁出去,不见媳妇娶进来”,在这之前,罗家庄是远近闻名的老穷村、破烂村、光棍村。安山小镇建成后,罗家庄很快闻名十里八乡,周边村的姑娘也开始留意起这个村的小伙子。随着土地流转的实施,罗家庄村富了的同时,村民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巨大改观。村里几个整天游手好闲的“老酒鬼”,不扛酒瓶扛农活,加入打工行列。

2015年,赵坤为罗家庄制定了“精神脱贫”十项举措,其中的老年公寓、留守儿童活动中心等已经建成,幼儿园正在兴建,福利工厂正在筹建,还有覆盖老年人、残疾人、贫困家庭的福利制度正在规划中。发展没有休止符,如果说“三步走”让罗家庄脱贫致富,那么这些领域的举措将使得罗家庄血肉丰满、气血通畅。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得格]

标签:赵坤 留守儿童 土地统计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