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卸任”的第一书记——赵坤(组图)
2015年06月25日 13:26
来源:中国网 作者:公晓慧 王勉励 欧阳乾
30万元的省级扶贫款以及赵坤从曲师大争取来20万元的扶贫款,对一个没有村集体收入的省级贫困村,充满了久旱甘霖、雪中送炭的意味。昔日罗家庄正在发展的浪潮中隐去身影,一个现代化的安山小镇冉冉崛起,对于这方土地来说,一个新的时代正在到来。
【摘要】赵坤是省直机关选派的582名“第一书记”中的一员,他像一丝细雨,悄悄地落进了省级贫困村泗水县泗张镇罗家庄,这块多年贫瘠的土壤由此焕发了生机,罗家庄706口村民从此有了梦想、有了追求、有了希望。
赵坤要让全村人都住上别墅
旧村
旧村
旧村
人心的涣散也深深触动着赵坤的心。村里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者多,罗家庄几近“空心村”,不少村干部也常年奔波在外,开公司,跑生意,平时很少待在村里,履职反倒成了“第二职业”。村委成员里,常年在家的只有“一个半”——村主任在家租赁别人的土地种地,算一个;另一个村委成员常年在外跑大车,农忙时才在家种地,只能算半个。说起发展,村党支部书记张宜利说:“没钱,没人,没路子,村里也是没法子。”言语间充满无奈,他平时除了为百姓处理一下村务琐事,也靠在镇上做生意维持生计。
一个省级贫困村,没有地理、资源、人才优势,如何实现脱贫奔小康?曾当过曲阜师范大学服务地方办主任的赵坤,多年来有着服务地方、服务基层的工作经验,但如何能尽快带领罗家庄村民摆脱贫困奔向致富之路,深夜里赵坤经常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在心中读解罗家庄的现在,谋划罗家庄的未来。
“既然受到学校重托,接受了省委的安排,对眼前的困难也做了充分的心理准备,我们一定能战胜困难,为百姓做事,把扶贫脱困工作落到实处。”赵坤在工作日志中这样写道。
村干部能不能成为村民的“主心骨”,这对一个村子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赵坤从镇上找回了村支书张宜利,把5名两委成员叫在一起,6个人达成共识,明确分工,各司其职。破解难事、协调关系、争取项目的事,赵坤去做,出成绩、树威信、露脸的活让村干部去做。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干部问题不再掣肘发展,人心开始聚拢。村干部和群众走得近了,在群众中的威信也自然高了。
给村里修了第一条水泥路
修路——赵坤干了来罗家庄的第一件大事。
一直以来,罗家庄村的村路坑坑洼洼。有个小客货司机来给村里修理机井,15分钟开进村里,费了两个小时劲儿才从里面倒出来。司机走时撂下一句话刺痛了赵坤:“你们这个村子,我再也不来了。”赵坤跑上跑下争取支持,得到帮扶资金20万元。
一个月后,路通了,大型现代化收割机器破天荒第一次开进了罗家庄的农田,轰隆隆的机器声响彻大地,罗家庄肩挑车推的收粮经历彻底成了历史。
路通了,心气儿也顺了。这种显性的巨大改变,震颤着每个老百姓的心弦,在质疑中观望的老百姓心里都揣着一杆秤,“这个书记不浮漂,看来真是来帮助我们的”。从那时起,赵坤开始渐渐感受到村民发自心底的那种友善和亲近。
30万元的省级扶贫款以及赵坤从曲师大争取来20万元的扶贫款,对一个没有村集体收入的省级贫困村,充满了久旱甘霖、雪中送炭的意味。
要精准拔出“穷根”,赵坤认为,还得在“输血”过程中学会“造血”,“扶贫羊”点子就是这么诞生的。
罗家庄地处山区,村民们喜欢养羊,善于养羊。赵坤和村委决定,用15万元买羊分发给贫困户,用“发羊还羔”模式滚动发展,陆续脱贫。村委第一批买了90只羊,计划分给20户最穷的村民。在整个发羊过程中,村委做得非常公正,他们先开会,由村干部推荐,再入户调研,张贴公示;然后召开村民会议,再入户走访,再公示;最后,把羊分发给23户最穷的。在养殖过程中,村里全程提供养殖、防疫等技术指导,贫困户将繁殖的小羊按一定比例返还给村里,供下一批贫困户养殖,形成循环发展。如今这些羊已经给贫困户带来了实际经济效益,饲养比较好的贫困户已经实现年增收1000多元,少的也有400多元。
养羊这件事儿,让罗家庄干部群众看到了更多希望。许多村民对他们的赵书记竖起了大拇指,“这个书记还真能,有点子”!村里人越来越喜欢这位带着眼镜的“书生书记”。
赵坤喜欢跟村民拉呱,村民也喜欢听他拉呱,这位“书生书记”既能聊大道理,也能唠农家嗑。“村里的大事小情、百姓的疾苦,在拉呱聊家常中就掌握了。”赵坤说。“第一书记”在老百姓心中渐渐丰富、立体起来的同时,村民们也看到了这位全天候村官点点滴滴的变化:这位“书生书记”倏的一下就变成了地道的“庄稼汉”,不穿皮鞋穿胶鞋,扔了普通话张嘴就来老土语,不坐办公室却经常蹲在田间地头。吃饭作息也越来越像个老农——一天只吃两顿饭,早晨六点起晚上九点睡……这位“第一书记”真的成了百姓口中的“老赵”。
新房
“等村民住上楼房我再走”
路通了,但农民仍然住在破旧的石头房子里,地势低洼,头上还顶着一个水库,交通不便,地势危险。赵坤开始琢磨如何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这时他想到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
2012年12月,村里申请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资金,通过土地置换新增耕地366亩,除了建设用地,一共得到资金4460万元,可全部用于搬迁和新建社区。此外,“乡村连片治理”政策又带来了165万元的资金,两项政策结合让整个搬迁有了充足的资金保证,整个村子搬迁改造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展开,罗家庄开始了迈向“安山小镇”的蜕变之路。
2013年5月,拆迁工作全部完成。正在这时,赵坤一年任期已经到了,他主动请缨,继续留在罗家庄,“等村民住上楼房我再走”。同年6月,安山小镇22栋连排别墅、3栋多层楼房和2栋老年公寓建设全面开工。
养老院
2015年1月,一座现代化的安山小镇终于交付,284套各种户型房子供村民选择,以成本价出售。村民张立洪选的是140平方米的别墅,总价21万元,原来住的老房子拆迁补贴了10万多,在儿子张宜杰的资助下,圆了住楼梦。4月27日,是全村乔迁新居的日子,天刚蒙蒙亮,罗家庄村民就忙开了。当地搬家有抱大公鸡的风俗,张立洪一早就去拴大公鸡去了。在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村民们从石头屋迈进了大房子、大别墅的新门槛,这一步跨越了几十年——从破败村落摇身变成新型小镇,罗家庄正在经历着有史以来村容最大的变化,这是一场规模浩大的举村乔迁,是村民奔向美好未来的集体幸福迁徙,村民告别的是石墙石屋,是祖祖辈辈的居住和生活方式,迎接他们的是一栋栋楼房别墅,更是一个从土地上生长出来的安居梦。
在一栋栋现代化的新房中,罗家庄村民彻底地告别了世代居住的破旧的石头屋,生活方式也从此掀开了新的一页,也带给了他们新的梦想和新的希望。71岁的孟庆莲老人住进了118平方米的楼房,高兴得合不拢嘴:“我都快入土的年纪了,没想到还能摊上住上小洋楼这样的好事儿。新房子真是不孬,以前用柴火炉子做饭光挨熏,现在煤气一拧,火就来了,就是打火时猛不丁地‘砰’一响怪吓人啊。”孟庆莲的话,逗乐了她的新街坊。
安居才能乐业,安居才能安心。在搬家的人群中,既有像孟庆莲、张立洪这样的老辈儿,也有被家乡巨变和漂亮新居吸引回来的年轻打工族。仲从杰之前一直在青岛干泥瓦匠,辛勤的劳动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原先准备用这些年的积蓄在外购置新居,后来村里建起了一栋栋高大漂亮的别墅和新房,他毫不犹豫地回来了,精挑细选了一套140平方米的别墅。
集体婚礼
从2012年到2015年这三年时间里,村里结婚的人数达到了31个,他们娶进了31个新媳妇,40岁以上结婚的有5个,其中年龄最大的一个58岁,这是罗家庄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盛况。
“安山小镇”在切切实实圆了村民安居梦的同时,也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小镇”沿街还建有几十间门头房。“村里准备建超市、商务宾馆,这样一方面可安排村民就业,给村民增收带来机会,另一方面也给村集体增加了收入。”赵坤说。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