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刘晓静:山东应具备更强文化担当意识


来源:齐鲁网

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全国人大代表、山东艺术学院副院长刘晓静,刘院长您好。我觉得就就业问题来讲,可能需要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一个是国家方面的,再一个是用人单位方面,或者学校方面,再一个就是学生个人这方面的,三方面共同努力。

再一个,就是角色的定位也是让他们非常尴尬。因为它这个角色定位,我了解到现在他们的服务,就是社会工作者的服务,服务于社会的这种服务,是通过政府购买或者是社工服务机构来申报项目,民政厅来审批他们的项目,给他们资助,给他们资金支撑,然后他们开展社会服务工作。你比如说像大学生来讲,他等于是在一家社会机构里边被政府购买岗位,然后他去奔赴到甸柳社区去做社会服务。在那里,当然他做的还算顺利,因为咱们知道,甸柳一区的社区服务工作,在全国都是非常有影响的,做的是非常好的。在那里,他对于服务也好、工作也好,包括他实现自我价值、实现自己的才华,还算可以。但是他跟我反应,更多的他的同学在这种角色定位面前,比如在医院里边,他这是到了社区里,他有的同学还到了医院或者高校里面做社会服务,他们是作为一个职业被分到那儿去做这项工作。但是作为医院来讲,比如他到那儿开展活动的时候,去救助病人、帮助病人,去启发他们的思想,帮助他们搞活动,让他们从病魔当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去搞活动的时候,反倒医院又感觉你不是来帮助他们工作,而是来添乱,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工作秩序。所以从角色定位上,更多的他那些同学,是被他所服务的单位,用你今天干这个、明天给我整整材料,他们都写的文字是没有问题的,你给我写一些什么材料、整一些什么档案,就是脱离了他本身应该做的或者愿意做的本职工作。就是在角色定位上也是比较模糊,让他们比较尴尬。

再一个方面,就是待遇问题,这个待遇问题可能对他们来讲,显得尤为重要。就是基本上像他们这些人,每月工资基本都在2000左右,这是在有岗位的情况下,没有岗位,如果是服务机构不聘请他们,他们就要下岗,有项目、有岗位,那肯定他能够拿到这个2000左右,少的可能1000多,多的大概也就是2200,这只是我了解的情况。

齐鲁网:收入确实挺低的,我想这应该也算是他们这些从事社工的年轻人来说,反应比较集中的一个问题了。

刘晓静:是,其实我也知道,比如我们的大学生、研究生分配到其他岗位,比如就我们学校来讲,分配到高校,也可能刚一开始的时候,工资并不多,也可能就是两千多块钱,但是他其他各方面的保障,包括工作的稳定性,都促使他们非常心安,在这儿随着自己的进步或者职称评定、工作年限、资历的延伸会提高他的工资,会得到更高的薪水。但是作为他们来讲,他们没有这种期盼,他们时时会担心他们会下岗。就是如果机构没有了项目,或者是政府不向机构买服务岗位,他就随时没有工作了。所以这种工作的稳定性,包括待遇,都是让他们很担心的。

基于不管是待遇问题也好,或者角色定位的尴尬也好,或者是职业的定位的模糊也好,都使很多的社会人员人才流失。他们这些同学,比如说十个里边,最多也就是两三个能够在他所要从事的社工岗位上服务,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其他的更多的人,是到其他的岗位上去了。

齐鲁网:可能不再从事社工这个行业了。

刘晓静:对,其实这样就存在一个国家投资培养了他们一阵子,对于国家来讲,也是一个损失。国家、社会花钱培养了一阵子,他没有发挥作用,也是一方面的损失。

另外一方面,作为他们来讲,牵扯到社会的认知问题。就是对他们的定位不明确,老以为他是志愿者、义工什么的,就对他的认同感、信任感,就是对他们的工作甚至有些低下、看不起的偏见。所以也使得他们不愿意去做这项工作。

您刚才谈到就业的问题,其实作为他们来讲,不是没有工作可以做,比如说如果作为他自己来讲,他愿意从事这份工作,那一定是有这个服务机构去聘请他做,也从政府那里会购买他这个岗位,或者他参与到某一个项目中去,就是只要他愿意。但是因为有这样一些偏见也好,或者是一些尴尬,使他们的人才流失,他们并不愿意做这方面的工作,而躲避这项工作。

齐鲁网:刘院长,刚才您也提到了有关于社工目前面临着很多问题和困难,您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去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

刘晓静:因为社会工作主要是协助弱势群体来实现自助的这样一份工作,我觉得它这个工作,其实在咱们现在国家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日益严重,还是非常重要的,越来越需要这方面的人才。

怎么样能确保这方面的人才不流失,能够让他们学有所用?我觉得首先从国家层面来讲,我觉得应该重视社工事业的发展,能够促进公平、公正、和谐社会的建设,支持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要制定一些政策、法规,来支撑社会服务工作,像要针对职业定位的问题,首先有这个职能,职能的定位应该是什么,都要明确,应该有非常细致的一些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

另外一方面,再就是要实行财政支持,财政上也要支持。这个支持,一方面对机构,因为机构没有钱就不能够解决社工人员的工资、奖金,这些问题就不能得到解决。他如果要是能够得到一些资金支持,这些问题也就解决了,这些人员、人才也就不会流失了。所以我觉得这需要从国家层面、财政层面,这些都还是需要有大的支持,才能够实现。所以我觉着从社会也好、政府也好,都是应该关注这些人的发展,来关注需要救助的弱势群体。

齐鲁网:刚才我们聊到了有关就业难的问题,其实不仅仅是这些学习社工专业的大学生们遇到了这样的困难,其实大学生就业难也是一直以来我们社会上非常关注的问题,您作为一名高校的院长,您怎么来看待?

刘晓静:其实对就业问题,也是社会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因为它牵动着社会的稳定。其实从去年5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视察的时候,与此同时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委员会上也有提及,就是两位国家领导人都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做出了明确的要求。从这一点来讲,我们看到了国家非常关注、非常重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我觉得就就业问题来讲,可能需要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一个是国家方面的,再一个是用人单位方面,或者学校方面,再一个就是学生个人这方面的,三方面共同努力。

从国家来讲,我们想应该推进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就业公平。其实现在很多人都说,就就业来讲,是“拼爹”的一个活,但是就这个方面的问题,我想也是社会不可避免的这么一个问题。但是从政府来讲,怎么能够尽可能的避免这种问题的出现,能够公平公正的去用人,这是我们从国家层面上所应该做的,就是增加就业的机会,确保就业公平公正。

另外一方面从学校来讲,我觉得也应该真正走出去,走向社会,走向用人单位,甚至企业,和他们多交流、多沟通,真正看看社会上或者是用人单位是需要哪些方面的人才,需要多少人才。需要这些人才会持续多少年,来确定自己的办学方向,或者说调整自己的专业结构,能不能上一些新建的与社会需要的一些岗位所能够接轨的专业。甚至有一些传统专业,人才并不是太急需的,总是社会不需要的,一年两年总是不需要的,甚至就撤掉算了。所以从学校来讲,也需要努力真正去探索与社会需求紧密相连的专业到底是哪些,要上哪些专业。

就学生个人而言,我们也得教育我们的学生,要定好自己的位置,也要定位准确。可能我们每一个学生在成长的过程当中,从小我要将来当什么什么家,我将来要怎么怎么样,都有自己的人生梦想。发展到现在,是不是能够准确去定位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到底自己喜欢做什么,而且面对这样的现实,真正能够做什么,而不是在梦想,能够加强个人的创新能力,通过就业理念的转换,来实现自己自我价值的体现。

另外再一个就是要增强竞争力,所谓竞争力,咱就说能力,用“能力”这两个字,在学校所学的东西也好、知识也好,怎么样能够转化为能力,转化为社会的竞争力,在就业面前能够取胜。现在学校里边也特别强调实践,很多我们可以注意到,在大学里边曾经做过学生干部的、学生会的学生领袖、学生干部什么的,他们都有给同学们服务、参加一些活动,甚至社会的一些实践活动,都机会比较多。他们走向社会的时候,到了用人单位的时候,非常得得心应手,用人单位也觉得他们上路很快,进入角色很快,他们自己也觉着适应能力非常强,走到哪儿很短的时间就能够适应新的环境,能够很快的成长起来。我觉得这个实践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所以在这里也应该教育我们的学生,能够加强实践能力,能够把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增强全方位的能力,或者说竞争力,在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

寄语妇女节:新时代成绩比前辈更突出

齐鲁网: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因为今天是三八妇女节,刘院长,您作为一名女代表,有没有什么话想对我们女同胞们来说?

刘晓静:在人类历史上,中国的妇女和世界各国妇女一样,在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人类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妇女自强自立,素质和能力得到不断地提高,积极参与国家的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发挥了“半边天”的作用。

作为新时代的妇女,相信更会以我们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团结奋斗,积极作为,做出比我们的前辈更为突出的成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齐鲁网:刘院长,最后请您说出您的个人愿望或期待。

刘晓静:借次机会,也祝愿亲爱的姐妹们节日快乐、美丽健康,也祝愿青年朋友们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一帆风顺、大有作为,谢谢。

齐鲁网:谢谢刘院长送上的祝福,最后也感谢刘院长能够接受我们的采访。最后我们也祝愿所有的女性同胞们能够节日快乐,也感谢大家的收看,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张太岭]

标签:两会 刘晓静 山东艺术学院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