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山东“一蓝一黄”拓空间“一圈一带”促发展


来源:经济日报

打开地图,山东犹如一只大鹏,面向大海,展翅欲飞。暑热8月,我们采访组踏上了这片生机勃勃、热气蒸腾的土地,处处感受到9400多万齐鲁儿女,正乘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这“蓝黄”两大国家战略的东风,协同推进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西部经济隆起带建设。

山东烟台滨海路一瞥

原标题:山东:“一蓝一黄”拓空间 “一圈一带”促发展

打开地图,山东犹如一只大鹏,面向大海,展翅欲飞。

暑热8月,我们采访组踏上了这片生机勃勃、热气蒸腾的土地,处处感受到9400多万齐鲁儿女,正乘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这“蓝黄”两大国家战略的东风,协同推进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西部经济隆起带建设。这种全新的区域战略布局,不仅仅是经济空间布局的优化,同时也是发展思路的转变和发展重点的调整,为升级发展注入了巨大的动力,托起一个大鹏展翅奋飞的新齐鲁。

“一蓝一黄”:开拓五彩新空间

“蓝色”是海洋、是开放,也是海纳百川的气魄和勇气。

沿着宽阔的公路驶向大海,一个个临港园区在两旁展开。在一片还在施工的厂区前,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张恒道告诉记者,这里是中海油石化盐化一体化项目工地,其生产工艺有自主知识产权,属于高端精细化工项目。再往前,是中化弘润石化项目,50多个巨大的储油罐,储存能力达400万立方米,居山东首位,其中保税罐区可实现年保税额40多亿元。粗大的输油管道像长龙一样伸向远方,直到170多公里外的青岛黄岛。中海油和中化这两大项目加上配套产业,将是一个千亿元级的石化盐化产业园区。

张恒道说,潍坊滨海开发区是蓝黄战略的交汇区,高端项目聚集势头很猛。他指着车窗外:这是瑞驰汽车生产基地,前边是比德文新能源汽车基地,这一片将打造成500亿元级的新能源汽车园区。这是国翼飞机制造项目,年内将投产,五年可形成年产500架的规模。年初开工的华创工业机器人项目、纳米材料项目、汽车制动器项目等等,从车窗外闪过。全区总投资达千亿元的数百个大项目,展现出这里的蓬勃生机。

向北逼近大海,只见广袤的盐碱滩上宏图正起。新建成的潍柴产业园,是万台中速船用柴油机生产基地,车间超乎寻常的高大宽敞,一台柴油机约有四五米高,人站在旁边显得渺小。潍柴重机执行总经理顾文海说,这样的大马力柴油机,技术含量高,竞争对手少,目前订单基本能满负荷生产。

潍坊市委书记杜昌文告诉记者,潍坊拥有数百平方公里盐碱海滩的独特优势,现在举全市之力突破滨海,着眼点不是增量提速,而是转型升级。升级的第一个特点是滨海在快速增长中水资源消耗要保持“零增长”,现有水源要多次循环利用,加上洪水和海水利用,保证现有用水量不增长。升级的另一特点是打造一流软环境。开发区实行零资本注册、零收费管理、零距离服务,项目落户实行备案登记制、专管员联评制、限时办结制。

在“蓝、黄”战略经济区,像潍坊这样着力描绘新蓝图的城市还很多,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根据科学发展的要求,进行空间布局的优化和产业集群的调整,使布局更加合理、产业更具竞争力。

在烟台西部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在施工的总投资700亿元的万华工业园工地,一个世界级的化工园区正在这里崛起,建成后其主导产品将由目前的世界前三跃居世界第一;而东部高新区海洋和生物产业的发展势头喜人;南山集团投资260亿元的航空产业园达产后,年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1400亿元;在养马岛对面,山东海洋产权交易中心正在拔地而起……

在威海高新技术开发区,有100多种医疗产品打破国外垄断的威高集团,近年来他们先后建起了医药科技、骨科材料、心脏支架和电子工程等一个个工业园,都走到了世界前沿。新北洋工业园也规模宏大,气势不凡。该企业是国内专用打印扫描及系统集成产品行业中唯一通过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并形成规模化生产的企业。还有以光威碳纤维为龙头的新材料产业,以银河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以北洋集团无线射频、光纤传感为代表的物联网产业等,都展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沿着烟(台)威(海)滨海产业长廊一路走来,一批正在崛起的新型产业集群让人振奋。

转型升级要做加法,但有时也要做减法。一家实力雄厚的企业看中威海一处深水港湾想建大化工项目。市里派出技术专家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到该企业已有项目现场考察。白天不见污染,但晚上悄悄到现场,仍有异味。于是市里顶着压力,果断叫停该项目。去年,威海市共拒批这样的“两高”大项目12个。

记者调研过的每个市县,谈到淘汰落后产能时都不约而同地用了壮士断腕这个词,确实符合实际。

威海市委书记孙述涛说,金山银山换不来绿水青山,威海生态发展的路子永远不能变。

在工业及产业基础良好、外向度较高的山东半岛,人们崇尚“蓝色”,但同时作为拥有黄河入海口的省份,人们也喜爱黄河母亲的颜色,那是大地、是务实,也是脚踏实地的精神。

在位于黄河三角洲的无棣县水湾镇,走进了白杨村农民白景元家的玉米地。他家的20多亩中度偏重的盐碱地,最早是牧场,后来改造成了棉田。靠配套措施,今年这盐碱地破天荒收获了小麦,单产突破600斤。记者捧起地头挖出的水用舌头一舔,苦咸,更知丰收来之不易。

这里是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渤海粮仓”项目的示范样板区。该项目将通过在环渤海地区改造中低产田和盐碱地,实现年增粮食50亿公斤。滨州市无棣、沾化两县打算三年内至少建5个5000亩“渤海粮仓”核心示范区。

在黄河入海口东营。这里靠科技大面积养起了海参。随着蓝黄战略的推进,山东共建成万亩以上现代渔业园区50多个,其中海参养殖面积就超过80万亩。蓝黄两区的生产总值已占到全省的一半以上,成为山东发展的新引擎。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管晓萌]

标签:水湾镇 海参养殖 中原经济区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