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首家股份制煤矿浮沉:原淄博石谷煤矿改制后破产


来源:时代周报

2013年11月9日,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淄博光正实业有限公司(下称“光正实业”)的采煤区内,运煤车川流不息。包括于清泉、牛金亮、孙即俊在内的多名原光正实业人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光正实业的资产被划入原石谷煤矿的破产范围。

原标题:中国首家股份制煤矿浮沉:原淄博石谷煤矿改制后破产

2013年11月9日,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淄博光正实业有限公司(下称“光正实业”)的采煤区内,运煤车川流不息。

这家年产量只有45万吨的小煤矿,在整个淄川矿区显得并不起眼。但在15年前,这里却实施了中国煤矿的第一次股份制改造,原淄博矿务局石谷煤矿改制为光正实业,具有划时代的“示范作用”。

从1998年的股份制改制,到2007年的破产以及接盘方管理层的强势持股,某种程度上,石谷煤矿的股权流变成为煤炭业改制变革的一个侧影。

首家改制煤矿的扩张之路

石谷煤矿是原淄博矿务局(2002年改制后称为淄博矿业集团)的下属煤矿,作为解放前就已开采的矿井,上世纪90年代煤炭行业低迷时,石谷煤矿也是举步维艰,1995年产煤31.7万吨,亏损606万元,1996年产煤32.68万吨,亏损34万元。

1997年12月,原淄博矿务局上报原煤炭工业部,提出对石谷煤矿实施股份制改造。次年1月,原煤炭工业部批复石谷煤矿改制方案。这份批复文件称“石谷煤矿是煤炭行业第一家进行股份制合作改造的矿级单位,对全行业开展这方面工作具有示范作用”。

根据改制方案,1998年2月,光正实业成立。公司注册资金1100万元,共计发行1100万股股票,每股人民币1000元,其中国有股为1100股(合110万元),占10%的股份;剩余90%股份由全体职工认购,每位职工最低认购4股,股金一次性缴足。

经评估确认,原淄博矿务局石谷煤矿生产用资产总额3505.58万元,总负债2654.67万元,生产经营性净资产595.64万元。这595.64万元中的110万元,转为国有股(即上文提到10%的国有股本金),剩余495.64万元的生产经营性净资产,由原淄博矿务局租赁给光正实业使用。

“这个改制方案经过石谷煤矿职工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决议通过,说明当时职工对改制是很欢迎的。”原光正实业生产矿长于清泉告诉时代周报记者,“2000多名在职职工几乎全部入股,没有入股的只有几个家庭困难的职工。”

据于清泉介绍,普通职工每人最低入股4000元;中层管理人员的入股金是职工股的两倍以上。改制时于清泉还是一名科长,属中层管理人员,他先后入了两次股,出资8000元。公司董事长股金为80万元,副董事长20万元至30万元不等,高管若拿不出现金入股还可进行贷款。广大入股职工可选举出股东代表,加上若干管理层股东,光正实业90%的全体职工股份共由30名股东和股东代表持有。

光正实业成立后,办理了《采矿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独立从事煤炭开采生产经营。伴随着煤炭行业整体形势的好转,光正实业运行良好,不断扩张,确实起到了“示范作用”。

1998年以来光正实业在煤矿投资3000余万元,扩建井下“—600延伸工程”,扩展了资源保有量,年产煤炭稳定在45万吨。“按照现在45万吨/年的产量,就从现在开始(2013年),还可以再挖10年。”于清泉认为。

于清泉称,从1999年到2002年,光正实业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分五期对下属硫酸铝厂进行技术改造,达到年产10万吨的规模。该厂垄断了整个山东的硫酸铝市场,占国内市场的30%,并出口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该厂的原料是石谷煤矿井下获得,成本低廉,每年可获净利润300多万元。2001年,光正实业又在青岛黄岛投资1800万元组建光盈电光公司,每年盈利200万元。

于清泉回忆,石谷煤矿改制当年的1998年底,光正实业的注资增加到1462万元,之后继续增资扩股,1999年增加到1854万元,2000年达到3060万元。股东分红从1998-2005年每年都不低于股本的20%。年底分红的同时,企业还在于清泉的股本金基础上自动配股10%,相当于赠送10%的股份。

因投资收益稳定,光正实业股东设立了股金内部转让的交易平台,确定有每股指导价,每季度可交易一次。由于连续扩张,光正实业也由此前的2000多名职工,增加到3000多人。

这里,必须要交代的是,石谷煤矿改制完成后的2001年12月25日,原淄博矿务局申请注销了原淄博矿务局石谷煤矿的工商登记,并确认“原石谷煤矿的财产与债权债务由改制后的光正实业承担”。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得格]

标签:破产 石谷 煤矿破产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