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社科院专家建言济南国企解困:切莫光想着卖地


来源:济南时报

马黎明说,如果当时济南能把纺织、造纸企业的研发、营销总部放在市区,生产放在区县,这两个产业可能不是现在的模样。马黎明建议,应该仔细研究济南的产业布局,使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与济南企业的需  求相匹配,为骨干企业搞配套。

原标题:专家建言国企解困:不能一卖了之 切莫光想卖地

连日来,记者走访很多困难国企,发现这些企业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无地、无设备的,希望通过帮扶解困,寻求破产退出;另一类是有地、有设备,还能生产,希望通过改制重组搞活发展。此前,济南不少老国企曾经历过改制重组,有的失败了,有的成功了,其间留下了哪些经验教训?能给如今的帮扶带来哪些借鉴意义?记者就此采访了长期从事这方面研究的济南社科院副院长马黎明。

教训

“退二进三”没把实体企业留下

“济南是老工业城市,过去无论是重工业还是轻工业,都还不错。”马黎明说,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济南工业经济没有赶上时代发展步伐,一些还不错的企业逐渐落寞。其中有外部因素,比如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但也有一些自身问题。

济南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受思想观念落后等影响,转型相对较慢;同时受一些策略影响,部分行业整体没落。“比如造纸和纺织,整个行业垮掉了,绝不因为一个偶然性因素。”马黎明说,当时济南提出腾笼换业、“退二进三”,这本身是对的,随着城市发展,一些工业企业势必要搬出市区。

比如造纸业,污染比较严重,再在市区发展显然已不合适,但不应该离开济南,完全可以在周边继续发展;又比如纺织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完全可以搬到郊区继续生产。“但济南当时的实际情况是,国家要砸锭,说砸就砸了,造纸说搬就搬了。”马黎明说,而外地一些企业就趁机发展起来了,比如邹平的魏桥集团、寿光的晨鸣纸业。

马黎明说,如果当时济南能把纺织、造纸企业的研发、营销总部放在市区,生产放在区县,这两个产业可能不是现在的模样。记者注意到,在济南公布的44家困难国企中,3家涉及造纸业,至少6家涉及纺织。

马黎明认为,除了个别操作上的失误外,当时济南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缺乏承接市区产业转移的能力,也是造成济南纺织、造纸业整体没落的重要原因。

教训

引进投资者时没有“以我为主”

在遇到困难时,济南一些国企也曾通过重组改制、引进战略投资等手段寻求出路。比如造纸业,1993年,包括山东造纸东厂、山东造纸西厂在内的多个国有造纸厂,与香港一家公司合资成立了大易造纸公司,算是济南国企中走合资路线比较早的。

然而,合资并没有给企业带来想象中的迅猛发展。在合资经营期间,对方资金迟迟不能到位,再加上管理不善等问题,企业效益逐渐下滑,1994年大易便开始出现大规模下岗。马黎明说,他曾参加过大易造纸的相关会议,了解合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又比如小鸭集团的洗衣机业务。2005年前后,南京斯威特集团收购重组洗衣机主业。然而,南京斯威特基本上没有履行重组协议,其间还撤走了派来的高管,致使小鸭洗衣机主业经营无人管理,企业一度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一二级市场销售曾全面停止。

“据我所知,其间还增加了不少债务。”马黎明说,最后经过小鸭集团努力,洗衣机业务重新回归小鸭集团,开始生产销售。“通过这些事例可以说明一点,企业在重组改制过程中,应该慎重选择战略投资者,要‘以我为主’,不能简单地见钱就收,一卖了之。”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得格]

标签:国企 卖地 建言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