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济南辖域变迁前世今生 揭秘济南的成长之路(图)


来源:济南时报

回溯济南辖域变迁,探寻古时济南名流往事,在推进“七城同城”的当下,或许别有一番意义。马瑞芳教授曾写过一篇《蒲松龄与历下》的长文,详述蒲松龄与济南的故事———  顺治十五年(1658年),蒲松龄参加秀才考试。

济南辖域变迁前世今生揭秘省会济南的成长之路

西汉济南辖域图图片扫描自《济南通史》

原标题:济南辖域变迁前世今生 揭秘省会济南的成长之路

济南、德州、滨州、淄博、莱芜、泰安、聊城“七城同城”的消息,让省会经济圈成为关注热点,事实上,如果说宋代济南府所辖还只有历城、禹城、章丘、长清、临邑五个县,那么到了明朝,济南府已辖四州二十六县,也就是说,如今我们说的“七城同城”中的城市,明朝便属济南府管辖。

回溯济南辖域变迁,探寻古时济南名流往事,在推进“七城同城”的当下,或许别有一番意义。

□本报记者 江丹

随着“省会城市经济圈”和“西部经济隆起带”两大区域发展战略的启动,省会济南与淄博、泰安、莱芜、德州等周边城市的关系也成为一大关注热点。其实,这样的区域发展战略并非凭空而来,在历史上,济南便与这些城市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省会济南的成长之路

没有城市能随随便便成为一个区域内的政治文化或者经济中心,济南也不例外。

古代设城立都,首选水源丰富、平原辽阔之地。我们现在意义上的济南市区当时名为“历城”。前者条件,“历城”完全不在话下。但后者条件,却让“历城”尴尬。彼时的“历城”,北面有个名副其实的大明湖,南面则有泰山及其延绵余脉,地势有高有低,山水相连,平地实在局促。汉魏以前,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在北方,呈现东西向关系,济南区域内的中心是章丘一带,彼时称作东平陵,背山面水,平原广阔,控制山东半岛联系中原大地的东西交通线。

没有辽阔平原不要紧,对一座城市的成长来说,地理位置也很重要,作为南北交通的要塞之地,“历城”依然像颗明珠一样备受瞩目。对于冷兵器时代的政权而言,它们需要熙攘繁华的都市,也需要保护权力的军事要地。彼时掩在丘陵里的“历城”,显然属于后者。

魏晋南北朝,济南的这种军事气质开始凸显。魏晋以后,政权形势发生变化。少数民族政权控制北方,晋室南渡建康。政权关系方向由东西转为南北。在这一时期,地处南北交通要道之间的“历城”便成为这些政权的必争之地,一会儿打过来,一会儿打过去。谁夺取了“历城”,便意味谁打通了要塞。“历城”往西便是黄河,地势低洼,历史上常发水灾,南北交通枢纽的重任只能落在这里。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军事要塞“历城”,地位渐升,甚至超越象征着富庶和繁华的东平陵,而后者也因为屠城与缺水,日渐衰落。晋永嘉年间,济南地区的政治中心便西移至“历城”。

明代设山东布政使司,济南府成为省会所在。据道光《济南府志》记载,这是济南成为省会的开始。彼时,除了府治“历城”,现属泰安、淄博、德州、滨州、莱芜的部分地区也囊括在内,如当时的邹平县、齐河县、淄川县等,济南辖域范围达到历史之最。彼时的济南府需要这些富庶地区的经济支撑,譬如泰山的香税、莱芜的冶铁、德州的漕运等。

从汉初设“济南国”有“济南”之名,到明代作为“济南府”成为省会,历经1500年。期间辖域伸缩,直至今日济南之状。如今,它的军事交通意义不减,是全国的铁路交通枢纽,军区机关所在地。作为“省会城市经济圈”里的核心城市,它正在与周边那些曾经熟悉的城市建立一种新的经济关系。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得格]

标签:济南 历城 马瑞芳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