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治霾攻坚战:产业优势未必妨碍大气治理
2013年08月13日 07:11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古人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形容山东绵延的青翠苍绿,但今日的齐鲁大地已然成为全国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放眼全国,环保部从今年1月起公布的74个重点城市月度空气质量排名中,济南除了3月跌出倒数十名外,蝉联倒数第七。
产业优势未必妨碍大气治理
“山东应该以此为契机,咬咬牙,冲到前面去。”
在能源结构之外,更大的挑战在于产业结构。在水泥、化肥、钢铁等高耗能重工业占工业总产值68.8%的山东,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内在张力难以回避。
山东许多经济落后的地区往往也是环境污染的重灾区。该省去年人均GDP排名倒数五位的菏泽、临沂、聊城、济宁、德州,和GDP总量倒数第五的滨州包揽了今年上半年“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排行榜的最后六名。
其中,集中了山东西北部工业主要燃料用户的德州PM2.5排放全省最高,PM10(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最为严重的是化工企业林立的菏泽和以有色金属深加工等行业为主的聊城。
短期来看,这些地区偏重的产业结构很难改变,经济的发展往往带来新的污染源和新的环境压力。以临沂为例,2012年临沂城镇人口增加20.3万,水泥、电解铝、钢铁等高排放行业快速发展,同时还有30条水泥立窑需淘汰。
“十二五”期间,尽管计划将服务业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到45%以上,但重工业仍将是山东多数地区的发展重点。
对此,长江学者、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院长黄少安表示,治理大气不是要否定产业优势,山东的资源条件决定了它的第二第一产业占据主导。“要用高新技术提升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减少重化工业的污染和能耗,对已经造成的污染及时治理。不能因为别的地方第三产业发展快,就过度压缩一二产业。”
面对“环保搞垮产业”的质疑,张波在前述采访中援引治理流域污染的经验作出回应。10年前山东出台了比国家标准严格4-7倍的流域性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在将水质恢复到1980年代水平的同时,使得制浆造纸企业这些污染大户的数量从200多家锐减到十几家。但“幸存”的企业目前在股市上表现活跃,山东造纸企业的规模、利税也在全国高居榜首。
此前,山东已于5月27日出台了《山东省区域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和火电、钢铁、建材、锅炉和工业炉窑等5项地方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并将于今年9月1日实施。
其中,许多标准比国家标准严格数倍,比如在火电站的行业标准中,国家规定的燃煤锅炉二氧化硫排放值为200毫克/立方米,而山东则加严到100毫克/立方米。
姜克隽对山东实现规划的前景颇为乐观:居全国第三的GDP为山东环境治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他表示,“在煤价明显偏低的情况下”,有些省份因为天然气价高——大概每立方米4块钱——不愿接入天然气。但这在山东不太成为问题,因为山东支柱产业主要面向日韩,相对高端,能够承担能源结构调整的成本。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