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300多种候鸟返乡经烟台 “掉队”怪鸟频现市区


来源:水母网

(YMG记者 姜晓)连日来,我市市民接连发现了不少受伤的“怪鸟”,这些鸟身体、腿、嘴都长长的,十分好看,然而它们平时在烟台本地很少发现。据市林业局森保站的有关专家介绍,此时正值候鸟迁徙的旺季,这些“怪鸟”之所以受伤,大多是因为身体虚弱所致。

原标题:300多种候鸟返乡经烟台 市区频现怪鸟原是"掉队客"

水母网9月20日讯(YMG记者 姜晓) 连日来,我市市民接连发现了不少受伤的“怪鸟”,这些鸟身体、腿、嘴都长长的,十分好看,然而它们平时在烟台本地很少发现。为何“怪鸟”在近期频繁被发现?发现后也大多是受了伤呢?据市林业局森保站的有关专家介绍,此时正值候鸟迁徙的旺季,这些“怪鸟”之所以受伤,大多是因为身体虚弱所致。

我市是“环西太平洋候鸟迁徙线”候鸟迁徙的必经地,候鸟从美国阿拉斯加一路向东,飞到澳大利亚西太平洋群岛,在南方经过繁衍后再北上,经过包括我市在内的我国东部沿海省份及地区,每年经我市进行迁徙的鸟类多达300种。

市民发现受伤“怪鸟”,平时十分少见

昨日上午,莱山区的王先生在莱山区迎春大街捡到一只怪鸟,脖子、嘴、腿都很长。王先生告诉记者,“这个鸟好像受过伤,在烟台本地从来没有见过。想放它走,但是它现在还不能飞,如今将鸟放在家里养着,希望能帮它养好伤。”记者发现,这个小家伙身长30多厘米,鸟喙比普通鸟儿要长而尖,长约6—8厘米,身上长有棕色羽毛,背部布满了黑色斑点。可能是受到了惊吓,“长嘴鸟”一直不动不叫,两只眼睛时刻睁得大大的。

自9月份以来,本报先后接到读者反映发现“怪鸟”线索近20条。9月8日,福山的陈先生,曾在福山北一路民丰市场捡到一只受伤的鸟,他告诉记者,“以前从来没见过这样的鸟,长长的脖子、长长的嘴……”9月9日,吕先生曾反映过,在牟平区政府大街669号楼门口,发现一只受伤的鸟,嘴特别长,翅膀和腿也很长,希望有关部门关注。9月15日,家住芝罘区信义街的宋女士声称,自己在院子里抓到一只大鸟,脖子、嘴、腿都很长,长的很漂亮,但是任凭宋女士喂它什么东西,大鸟就是不吃食。

记者发现,市民反映的“怪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长长的嘴、长长的腿、长长的脖子,市民都不知道“怪鸟”是什么鸟,来自哪里?因为平时很难发现它们的踪影。而且这些鸟被发现时,大多数都已经受伤,无法继续飞翔。

“长嘴鸟”多是苇鳽类、鹬类、鹭类等鸟类

针对市民接连发现的“长嘴鸟”,昨日,记者找到市林业局森保站的工作人员进行咨询。市林业局森保站保护科科长于培湖,在看到王先生发现的“怪鸟”后,十分肯定地说,“从外形上看,这只鸟就是紫背苇鳽,它俗名水骆驼、秋小鹭、秋鳽,是候鸟,属于国家三级保护动物,是具有经济价值及科研价值的野生鸟类。”

然而,无论是王先生发现的紫背苇鳽,还是其他市民所发现的“怪鸟”,为何基本上都已经受伤呢?对此,于培湖介绍,9、10月正值大群候鸟从北方向南迁徙过冬之际,经过了跨山越海的长途跋涉之后,加上缺食短水,不少迁徙的鸟类出现了身体虚弱的症状。这些身体虚弱的鸟们,在飞行过程中,由于掌握不住飞行速度、无法在一定高度的空中飞行,以及在滑翔过程中无法掌握方向,会导致它们与树木、电线杆等物体发生碰撞,或者无力再飞行,最终往往会受伤而落了下来。

“在众多的迁徙候鸟中,雀类体形比较小,由于迁徙距离不是很长,补充食物和水分较少,不容易受伤。而鹭类、鹬类、苇鳽类等体型较大的鸟,由于脖子长、腿长、体型较大,翅展类比较大,在飞行距离比较长或者补给不充分的情况下,很容易受伤。同时为了避免白天飞行受到猛禽的袭击,这些越冬的候鸟,一般都会选择傍晚或者夜间迁徙。在夜间迁徙过程中,会有体弱、受伤的鸟落伍、掉队,因此这也是为什么不少市民一般会在早晨或者上午发现较多的怪鸟,而且受伤的鸟多是鹭类、鹬类、苇鳽类的原因。”于培湖继续向记者进行了相关解释,这些受伤的鸟,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市民近期发现的紫背苇鳽,除此之外,还有大麻鳽、小麻鳽、黄斑苇鳽等,同时还有白鹭等。

每年经我市迁徙的鸟类达300种

鸟类迁徙,是地球上最具吸引力的自然现象之一。每年有数以百亿计的候鸟,都会在相隔数千甚至上万千米的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往返迁徙。据了解,当今国际上已知鸟类有9000多种,其中有4000种是候鸟。候鸟的迁徙通常为春秋两次,春季从南向北,由越冬地飞向繁殖地,秋季从北向南,由繁殖地飞向越冬地。除非发生意外,候鸟迁徙的时间、途径是年年不变的。

于培湖介绍,全球候鸟迁徙一共有八条路线。这八条路线分别是:跨越整个大西洋连接西欧、北美东部及西非狭长地带的“大西洋迁徙线”;连接东欧和西非的“黑海—地中海迁徙线”;跨越印度洋,连接西亚和东非的“东非西亚迁徙线”;从南到北横穿整个亚洲大陆的“中亚迁徙线”; 跨越印度洋、北冰洋和太平洋、连接东亚和澳大利亚大陆的“东亚—澳大利亚迁徙线”;贯穿整个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美洲太平洋迁徙线”;贯穿整个南、北美洲中西部的“美洲密西西比迁徙线”;将南、北美整个东部连接在一起的“美洲大西洋迁徙线”。 而经过我市的迁徙路线则主要属于“东亚—澳大利亚迁徙线”,或者更确切地说是“环西太平洋候鸟迁徙线”。很多候鸟是从美国阿拉斯加,一路向东,到澳大利亚西太平洋群岛,在南方越冬后再北上,会经过包括我市在内的我国东部沿海省份及地区。同时,还有来自蒙古、内蒙古以及辽宁、吉林、黑龙江等“东三省”的候鸟,也是会经停我市进行短暂的休养,再进行迁徙。

根据目前我市林业部门专家多年的观察、调查来看,经过我市的迁徙鸟类,最多的时候近300多种,除了有鹭类、鹬类、苇鳽类的候鸟外,还有不少雀类、鸭类等其他种类。这些从北方以及东北方向迁徙而来的候鸟,在长岛个别岛上以及主要在胶东半岛的陆地上,进行短时间的水分和食物补充之后,会再次启程,一路向南,开始了它们的另一个千里、万里的迁徙过程。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管晓萌]

标签:候鸟迁徙 怪鸟 我市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