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斗蟋蟀盛行 小昆虫背后有大文化
2013年09月02日 16:05
来源:牡丹晚报
原标题:菏泽蟋蟀背后的大文化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叶绍翁的这首名诗《夜书所见》,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儿童捉蟋蟀的图画。蟋蟀,古称促织,俗称蛐蛐儿,是我国具
原标题:菏泽蟋蟀背后的大文化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叶绍翁的这首名诗《夜书所见》,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儿童捉蟋蟀的图画。蟋蟀,古称促织,俗称蛐蛐儿,是我国具有悠久赏玩传统的鸣虫。和其他昆虫相比,蟋蟀个头不如蝈蝈,鸣叫起来分贝不如知了,它究竟有什么魅力,令无数人为之折腰?8月28日,记者走近我市一群蟋蟀爱好者之中,听虫友分享蟋蟀的趣事,了解他们为推广菏泽蟋蟀所做出的努力。
菏泽蟋蟀背后的大文化
捉蟋蟀
累并快乐着
深夜,远离市区的一片庄稼地里,出现些许星星似的亮点。
五六人猫着腰在玉米地缝隙里一边蹑手蹑脚地拨开玉米杆,一边侧耳倾听。“有了,你别过来!”只见有人探出网兜,猛地往地上一扣。头灯光线照射处,一只蟋蟀已经落网。那人将网兜翻转,托在手掌上端详一番,随即从挎包中取出一个小罐,罐口对准网兜,轻抖手腕,蟋蟀顺势跃入罐中。然后迅速盖上罐口,又向玉米地深处摸过去……
这群人便是我市蟋蟀爱好者。
“逮蛐蛐一般都在夜里,有时一捉就是一个通宵。”菏泽市蟋蟀文化委员会秘书长、资深虫友赵大雷说,捉蟋蟀可不是个干净活,捉时要穿上破衣破裤,怕庄稼划脸、划耳朵的话,还得戴上帽子,每次捉完蟋蟀都是一身臭汗。
天亮前,几个人拿着自己的“战胜品”也会互相比较一番。赵大雷捉到的蟋蟀在个头和品种往往会获得不少称赞。赵大雷说:“捉到好蛐蛐的一个窍门,就是一般在晚上12点之后行动。通过多年积累的经验,后半夜钻进玉米地一听,哪只蟋蟀是个好虫,很容易就能确定。”
据悉,斗蟋蟀这项古老的娱乐活动,在我市盛行了很长时间。在民间也有不少从小就接触蟋蟀的爱好者,多属于“自立门派”。随着玩蟋蟀的人逐渐增多,我市前两年成立了蟋蟀文化委员会。“目前,市蟋蟀文化委员会已有会员40余人,工作之余,大家以虫会友,相互学习,经常聚在一起捉虫、养虫、斗虫,从中体会到无穷乐趣。蟋蟀文化委员会也代表菏泽去外地进行一些比赛。”市收藏家协会会长宋新明说。
养蟋蟀
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
赵大雷说他迷上斗蟋蟀是缘于儿时的一次“凑热闹”。
1984年左右,几名天津的蟋蟀玩家来菏泽交流。这些玩家带来的专业器具让赵大雷大开眼界,从那以后,他才知道斗蟋蟀有这么深的学问,蟋蟀要精心喂养,还要有专门的器皿来盛装。据赵大雷介绍,他目前收集的蟋蟀有700多只,每天伺候蟋蟀的时间有7个多小时。“蟋蟀是三分捉、七分养,每天给蟋蟀喂食、洗澡就要耗费大部分时间。养蟋蟀比养自己的孩子还要费精力。”赵大雷说。
说起对蟋蟀的痴迷原因,市蟋蟀文化委员会副会长王广军用蟋蟀的“信”、“勇”、“忠”、“知耻”、“识时务”五德给出了解释。
蟋蟀在秋天到来的时候,能适时地鸣叫,说明蟋蟀的“守信”;蟋蟀遇敌必斗,这是它的“勇”;蟋蟀在斗场上,斗伤致死,是蟋蟀的“忠”;两只决斗的蟋蟀,斗前都会鸣叫示威,但斗败的一方不再鸣叫,说明它“知耻辱”;天冷时,寒冷归羽,是蟋蟀的“识时务”。
说起玩蟋蟀,赵大雷认为最大的收获是以虫会友。多年的斗蟋蟀经历,让他结识了很多朋友。通过蟋蟀让更多人知道菏泽,让菏泽的蟋蟀在全国发扬光大。他每年都带着自己的蟋蟀到浙江、上海、天津等省市交流。代表菏泽参加比赛是其中一个原因,重要的是为了推广菏泽的蟋蟀。每次比赛后,如果有朋友看中了他手中的蟋蟀,便可无条件地挑走。“咱们菏泽蟋蟀在市场中的价位也不低,好的能卖上万元,但是咱不卖,免费送人,就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咱们菏泽有好的蟋蟀资源。”
斗蟋蟀
小虫让人扬眉吐气
菏泽蟋蟀在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清末,有位爱好蟋蟀的钦差大臣路过菏泽,听说吕陵的蟋蟀品质不错,于是逮了几只带回京城。一天,几位大臣聚在一起玩蟋蟀,这位钦差大臣养的几只“常胜将军”均败下阵来。自己的蟋蟀处于下风,钦差大臣的脸色有点挂不住了。这时家眷提醒钦差大臣还有几只菏泽的蟋蟀可以上场试一下。重新比斗,菏泽的蟋蟀连连获胜,钦差大臣的脸色转怒为喜,于是将菏泽的蟋蟀作为贡品送给了慈禧。
虽然这是一个传说,但菏泽的蟋蟀确实并非徒有虚名。“去年,在天津举行的全国蟋蟀邀请赛中,我市获得团体第三名、多个单项冠军,菏泽蟋蟀名声渐大。”王广军说,正因为菏泽蟋蟀在比赛中受到关注,有好多天津、上海、南京的不少蟋蟀爱好者来菏泽捉蟋蟀。
“菏泽产的蟋蟀身高,体厚,因性烈、强悍、善斗正逐渐受到国内玩家的青睐。”近日,前来菏泽捕捉蟋蟀的天津市蟋蟀协会会员李长福说,他来菏泽逮蟋蟀有6个年头,每次都会在菏泽呆上20多天,“菏泽好蟋蟀分布很广,市郊、周边县城都有,每年都能捉到几只比较满意的蟋蟀。”
据王广军介绍,菏泽属于黄河冲击平原,农作物和矿物质比较丰富,为蟋蟀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造就了菏泽蟋蟀体质好、勇猛善斗的品性。菏泽的土壤呈弱碱性,适宜蟋蟀生长,骨骼、牙齿比较坚硬。所以菏泽的蟋蟀以凶猛、善斗、骨硕、行谐、色纯、品全而著称,为我市养蟋斗蟋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菏泽作为我国著名的自然虫产地,本地的代表名品‘曹州黄’和‘曹州青’已被收编到国家蟋蟀名录之中。”
相关链接:如何辨识好蟋蟀
史料记载,我国养斗蟋与鸣虫始于唐朝天宝年间。南宋为蓄养鸣虫斗蟋蟀最著名的时代。这时蓄养鸣虫斗蟋的用具已由金银竹板笼发展到万盆泥罐。南宋宰相贾似道编写了世界上第一部蟋蟀专著《促织经》。
明清两代,是中国虫文化、斗蟋史中的鼎盛时期。到了清代,斗蟋更加兴旺,从宫廷到民间、从城市到穷乡僻壤、从帝王将相、社会名流雅士到学堂儿童,善养者千千万万。
斗蟋蟀重要的一环的是如何挑选蟋蟀,挑选蟋蟀又有什么样的要求呢?
头要大,头部颜色要真青、真黄、真紫;眼要凸,灼灼有神,眼角要黑;脸要长而方,黑或紫。牙齿要干亮,色金或紫或银白。民间有“五不选”之说:1、战须短而细不选;2、翅色油滑不选;3、背空、肋细、腰硬不选;4、扁薄窜溜不选;5、色不纯正不选。选购的时候,可以观察蟋蟀的皮色是否健康,看蟋蟀是否足壮、雏嫩。还要尽量看看蟋蟀的牙齿,选择那些牙齿大而且没有伤痕的蟋蟀。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