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格力等家电企业被曝骗国家补贴超9000万


来源:羊城晚报

5月30日,浙江一家超市里的家电节能补贴“末班车”。补贴的钱表面上是实惠了百姓,但如果企业骗补,骗的还是纳税人的钱,这账算到底,消费者还是亏了。 原标题:谁骗了谁的补贴? 副标题:8家家电企业

5月30日,浙江一家超市里的家电节能补贴“末班车”。补贴的钱表面上是实惠了百姓,但如果企业骗补,骗的还是纳税人的钱,这账算到底,消费者还是亏了。

原标题:谁骗了谁的补贴?

羊城晚报(记者 帅鹏坤)  家电节能补贴政策刚刚退出市场,一场审计风暴就悄然开启。

5月31日,国家节能补贴政策正式结束。至此,家电下乡、以旧换新、节能惠民等近年密集推出的家电消费刺激政策悉数退出。而政策雨露滋润下家电行业滋生的毒瘤也开始暴露于阳光之下。上周,国家审计署公布对节能补贴项目的部分审计结果,格力、TCL等8家企业骗补超过9000万元,数额巨大但仍被专家解读为冰山一角。

专家推断,接下来国家管理部门将会对此前政策造成的种种弊端进行集中清算。而摆脱了“有形之手”扶持的家电行业对家电消费刺激政策进行系统性反思的时刻也随之到来。

A给消费者的钱进了企业腰包

6月22日,审计署官网上挂出的一条审计公告经羊城晚报报道后引起广泛关注。近日,审计署对2011和2012年度中央财政拨发给天津、河北、上海、广东、四川等18个省、市的能源节约利用(21110款)、可再生能源(21112款)和资源综合利用(21113款)节能环保类三个款级科目资金(以下简称“三款科目”资金)进行了审计,发现包括格力、雪莱特光电、上海大众汽车等行业龙头在内的384个项目单位挤占挪用、虚报冒领“三款科目”资金16.17亿元。

其中,8家知名家电企业赫然在列。其中违规套取中央财政高效节能空调补贴金额超过2000万元的有格力、宝鸡长岭冰箱,空调行业龙头格力以多报节能空调数量的方式,违规获得补贴资金2157.76万元,骗补金额居在列家电企业首位;陕西省宝鸡长岭冰箱有限公司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家用电冰箱推广项目通过虚报电冰箱推广申报资料,骗取中央财政五大类节能家电推广补贴资金2093万元,居次席。另有TCL空调、格兰仕、长虹等三家家电企业分别违规获取补贴资金1830.88万元、1779.4万元、981.78万元。

据悉,此轮审计主要针对2009年至开始实施的第一轮节能惠民政策。

羊城晚报记者根据国家审计署公布的数据统计发现,2011年到2012年,国家共安排了62.82亿元对节能家电产品进行补贴。审计结果中6家家电企业共骗补超过9000万元。对于违规获取节能补贴资金,涉事家电企业除格兰仕之外均沉默以对。按照审计署公布的348个项目整改情况,目前,上述8家家电企业均处于“正在整改中”。

事实上,在国家审计署公布此次审计结果之前,媒体已经多次披露过多家家电企业涉嫌骗补。2010年9月,《瞭望东方周刊》专门在市场上选取了11个市场主流品牌、随机购买了30个空调器样本,分别委托国家家用电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电器能效与安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进行了空调实际能效比检测。检测报告揭露了一些空调厂家通过能效等级造假和虚标能效骗取国家财政补贴的事实。而一些骗补手法令人瞠目结舌,例如按照空调厂家上报的数据,有位老太太买了52台空调,但接到电话之后用户惊诧莫名:“我只买了两台啊,怎么你们会说是52台呢?”

2010年12月,《瞭望东方周刊》再次报道,江苏、浙江、安徽三地存在大规模节能惠民骗补情况,包括格力、奥克斯、海尔、志高等所有空调品牌“全军覆没”。宁波奥克斯,上报销售节能空调总台数16689台中,确认购买的只有3176台,占上报数比例19.03%,已确认虚报5695台,占上报总数比例达34.12%,无法核查共计7766台,占上报总数比例47%。

另外零零散散被曝出的家电企业或经销商骗补的事件不计其数,就在今年年初,羊城晚报还曾报道,上海市质监局抽查家电产品,松下洗衣机等多个企业的产品能效等级不合格。而家电行业有一个众所周知但谁都不明说的秘密——骗补是普遍现象。对此,不少行业专家均表示,这仅仅是冰山一角。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专家向羊城晚报记者表示:“这次审计还只是针对节能惠民的,之前的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的骗补现象更普遍,也更严重。”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家电行业专家陆刃波感叹:“财政补贴说到底还是纳税人的钱,这些补贴本来是为了让消费者在购买节能产品时享受实惠的,但最终却落到了企业的腰包,令人愤怒。”

B政策流程让企业钻了空子

在审计署公布的审计结果中,8家家电企业的骗补手法如出一辙,均为虚报节能家电产品销量,而这种手法在家电业人士看来简单到“拙劣”的程度。之所以骗补显得这么容易,跟补贴政策的流程设计有关。

根据规定,节能补贴的发放流程一般为,在消费者购买一二级能效等级的节能空调产品时,可享受到每台350元至850元不等的补贴额度。而这部分钱并非国家直接补贴到消费者手中,而是由空调生产企业或者销售渠道先行垫付。之后,国家根据企业上报给相关部门的节能空调销售数量,将补贴发放给企业。而无论节能惠民,还是家电下乡、以旧换新,补贴的程序均高度类似,官方称这种流程便于操作实施和进行管理。

但事实上,专家却认为这种方式的漏洞也非常明显。首先,由企业来统计节能家电销售数据,企业很难没有骗补的冲动。“那么大一块蛋糕在那放着,你不吃别人也不会给你留。”一位空调业人士如此表示。具体操作上,企业伙同经销商进行数据造假,绝非难事。上文一个老太太买了52台空调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其次,由于家电产品的节能标识是由企业自行粘贴的,原本无法进入补贴行列的产品贴上节能标识就可摇身一变享受节能补贴,一些三级能效的产品也可能被贴上二级能效标识。家电行业专家刘步尘就报料:“去年5月底集中发生的中国家电企业大面积能效造假行为,是隐形骗补,其性质更为恶劣,一则骗补金额更高,二则消费者花更多钱买的却是低能效产品,而国家还要对这些低能效产品进行财政补贴。只是这种骗补手段要隐蔽得多,不易发现,且涉事企业较多。”

节能补贴标识如此,家电下乡标识卡也未能幸免。2009年,家电下乡政策做出了“一机一卡”的规定,即一台家电配一张标识卡,只有卖出一台家电给农民,才能凭标识卡领财政补贴。2012年8月,湖南衡阳警方通报,破获了一起特大骗取国家家电下乡补贴案,该案依托互联网,上线窃取标识卡和条形码信息,中间商制作和倒卖假标识卡和条形码,下线虚开冒领,骗取财政补贴,涉及18个省、19种知名电器品牌,2年涉案3个亿,给国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2012年底,湖北省公安厅通报,倒卖伪造家电下乡标识卡的犯罪团伙采取购买或自行印刷的方式,共倒卖伪造标识卡22万余张,按每张标识卡领取300元财政补贴估算,给国家造成6600余万元损失。

业内专家认为,骗补的普遍性和拙劣度均让人感到吃惊,而这也恰恰说明制度设计的漏洞。一些人甚至怀疑,一些部门有意在制度设计上留下一定“运作空间”。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管晓萌]

标签:补贴 企业 国家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