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广州城门的穿越 活在地名里的古城门


来源:第一旅游网

清末广州大西门 原标题:羊城古城门 活在地名里 2000多年前南海郡尉任嚣就在广州修筑城池诸多城门虽已消失却变成了鲜活地名。 小北路、大东门、西门口、大北立交、大南路,乃至文明路、朝天路、靖

宋代城中有城穿越朝天门景致大不同

宋代是广州城大规模扩建的时期,重修了中城,增筑东、西两城,史称“宋三城”。东约至今芳草街一线,西至今人民路,南至今大德路、大南路、文明路一线,北至今百灵路一线。在约为2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16个城门。

当时,“宋三城”连在一起,又相对独立,三城之间,有厚实的城垣与宽阔的濠涌相隔,城门便成了相连的通道。中城和东城,靠行春门连通;中城和西城,靠朝天门连通。城内有城,从东往西,穿过城门,三城气象迥然各异:东城是新建的城区,还保留着一派田园风光;中城最古老,既有守备森严的官衙,又有书香氤氲的书院、学宫;西城是繁华商贸区,又是众多寺观的清修地。

明代广州城大拓展城门上建城楼

广州的城市扩展在明代迎来大开拓,将“宋三城”合为一体,扩筑了旧城,并建起新南城,城区范围比原三城扩大一半以上。同时伴随了城垣的北扩,原位于今百灵路、越华路、豪贤路南侧一线的城墙北界,向北扩展到越秀山上。把原位于芳草街一线的城墙东界,扩至今越秀路一线,与扩展了的北城墙相连接。

原来“宋三城”之间的城门被拆去,合成一个完整的城池,四面开辟八个城门,建筑更坚固雄伟,城门上均建有城楼。

明代的广州城已经具备了今日越秀区的格局,明代旧城北面是大北门(今解放北路与盘福路相交处)和小北门(今小北路与越秀路相交处)。南面城门从东至西,共有四个门:定海门、文明门、正南门和归德门。

其中,定海门又称小南门,在今德政路与文明路交界处。归德门,又叫小市门,在今解放路和大德路相交处。东面的城门,叫正东门,位于今中山路与越秀路相交处。正西门即现在西门口。

此外,随着珠江北岸继续南移,明代还建有新南城,是相对于旧城来说的。比旧城更加繁荣,于是新修筑了城墙来保卫南城商业区。共建有8座城门:永安、小南、永清、五仙、靖海、油栏、竹栏、太平。

小北门旁依明城墙样式重建小北城门

在广州博物馆碑廊,至今保存着一块珍贵的文物:横书篆体刻着“归德”二字的城门石额,这是广州仅存的明代城门石额。

在18个城门中,归德门的地位尤为特殊。当时,广州分属南海县、番禺县管治,归德门正好是旧城两县的分界。归德门外建有归德桥,南北向跨于玉带濠上,门内有归德直街,街的东面,是番禺县属地,西面就是南海县属地。因此广州人把“归德”借代为“门”的意思,把门关上,就叫“闩埋度归德”。

虽然广州的城门至今已基本不存在,但消失的城门变成了鲜活的地名:直接以当年城门命名的地名,有靖海路、大南路、文明路、朝天路、小北路、西门口、素波巷等,大东门则出自昔日的正东门。此外,人民路和北京路原本也出自城门,人民路本叫太平路,因明清的太平门得名。北京路本名永汉路,这里曾是清代的永清门,辛亥革命后,把“清”改为“汉”。

循着这些地名不难找到明清广州城门的位置,追古溯今。去年,在小北路越秀公园的东门,即历史上小北门的旁边,依照明城墙的样式重新建造了气势恢宏的小北城门。高高的城墙以灰色为主色调,城楼上有两层建筑,门楼中间采用大拱门设计,城楼两端则各连接一段仿古城墙。人来熙往穿过“城门”,颇有羊城古韵。

相关新闻:

标签:城门 广州 古城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