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南极游:美景与环保不可兼得?


来源:广州日报

20世纪50年代后期,智利和阿根廷将500余名游客带上南极,成了南极旅游的开端。”  马年正月初一,“雪龙号”正在长城站紧锣密鼓地卸货,也就在这天,106名前往南极旅游的中国人也在长城站与雪龙号相遇。

原标题:南极游:美景与环保不可兼得?

20世纪50年代后期,智利和阿根廷将500余名游客带上南极,成了南极旅游的开端。IAATO(国际南极旅游组织协会)数据显示,2012~2013年,超过3万游客登陆这片土地。其中,中国游客2328人,位列第五。

  马年新春,国内一支106人组成的旅游团队再次前往南极旅游,探访中国长城站,与雪龙号互祝新春快乐,但他们的这些举动却陷入了质疑声中—破坏环境?影响科考?耗费科考站宝贵的资源?

  事实上,南极虽是自由之地,却并不是法外之地。南极条约体系不仅规范各国和平利用南极,也对游客提出严格要求。IAATO一直履行着旅游监管职能,协会称:“过去40年,旅游未对南极造成明显影响。”

  马年正月初一,“雪龙号”正在长城站紧锣密鼓地卸货,也就在这天,106名前往南极旅游的中国人也在长城站与雪龙号相遇。

  探访长城站

  未吃站内食物还赠物资

  程雯是此次南极旅游活动的发起人之一,她与丈夫曲向东以及女儿一起前往南极。她告诉记者,此前已和长城站取得联系。大部队登陆前,曲向东和随团的极地专家、国家海洋局资深研究员王自磐作为先头部队乘坐冲锋舟前往长城站,说明来访人数及情况,得到许可后,团友们分批登陆。按照有关规定,一次登陆不能超过100人,科考站一天也只接待一波访客。

  王自磐说,长城站科考人员挺高兴,并欢迎他们的到来。事先约定,旅客们只能参观1号楼,那是一间集餐厅与会议室的建筑。

  “物资从万里迢迢运来,异常珍贵。”程雯说,旅客们很自觉,没有食用长城站提供的咖啡、水等。团友们为表心意,反而给长城站赠送了一些食品和纪念品。

  然而,团友的这次来访,却意外地让他们陷入争议声中,“游客参观南极长城站增加科考负担”、“旅游破坏了南极环境”……回国后,旅客李英还为此与朋友辩论了一番。但在南极时,他们对国内网友的反应不得而知。

  火爆南极游

  中国游客去年翻了一倍

  20世纪50年代后期,智利和阿根廷将500余名游客带上南极,成了南极旅游的开端。

  从乌斯怀亚、阿根廷、智利的港口乘坐邮轮前往南极半岛,是多数游客的首选。也有游客从澳大利亚的霍巴特、塔斯马尼亚岛、布拉夫、新西兰等地出发。航空为南极旅游提供了另一种选项,但登陆受限制并且费用昂贵。

  IAATO公布的最早南极游客数据可追述至1990年,当年的南极游客为1055人。到了1998年,游客人数已超过10000。随后,南极游客又经历了大规模增长,近几年来,上涨更加迅猛。

  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之前,中国还是无名之辈,位于统计范围内的“其他”项;而到了2011年,中国游客以1158位列第六,2012年,中国游客翻了一倍达到2328人,排位上升到第五。虽然相比美国的10677,还相距甚远。但中国近年来追赶的脚步明显加快。

  IATTO说,任何形式的人类踪迹、噪音或者污染都对野生动物和生态系统有着潜在的破坏。因此遵守南极条约体系和IAATO限制人类影响环境的要求,至关重要。

相关新闻:

标签:南极贼鸥 南极旅游 生态课堂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