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特产店,路在何方?
2013年12月26日 09:59
来源:广州日报
”近日,在市旅游发展促进会举行的江门市旅游产品开发与营销论坛上,江门一家生产销售本地特产的公司负责人诉苦说。面对《旅游法》实施带来的经营困境,专家表示,特产店过去的营销模式带有“强制”消费味道,已经不适应现在的发展趋势。
原标题:旅游特产店,路在何方?
“《旅游法》的实施,对通过带团到购物点消费的企业来说,影响非常大,实施后这两个多月,每个月销售都少了几十万,我们该如何应对这种变化?”近日,在市旅游发展促进会举行的江门市旅游产品开发与营销论坛上,江门一家生产销售本地特产的公司负责人诉苦说。
而记者在新会等地一些以旅游团为消费主力的特产店也看到,与过去旅游大巴停放、游客繁多的场景相比,现在可谓门可罗雀。
面对《旅游法》实施带来的经营困境,专家表示,特产店过去的营销模式带有“强制”消费味道,已经不适应现在的发展趋势。特产企业应该走让游客参与其中,变“直接卖产品”为“间接卖产品”等营销新路。
特产店的烦恼:
月收入少了几十万
到一个地方旅游,购买一些当地特产作为手信,是不少游客的选择。但是,由于旅行社普遍存在以旅游为名,强制游客购物,为社会所诟病。按照今年10月1日开始执行的《旅游法》规定:导游不能带游客进店购物,由于怕被处罚,团队导游不敢给游客推荐购物场所,也给一些以旅游团为消费主力的特产经营企业带来困境。
“《旅游法》的实施,给我们这些通过旅游团带团到购物点消费的企业来说,影响非常大,实施后这两个多月,每个月销售都少了几十万,我们该如何应对这种变化?”江门市旅游产品开发与营销论坛上,江门一家以生产销售本地特产为主的公司负责人马先生诉苦说。
据马先生介绍,他们公司主要经营以新会陈皮、新会柑、黄皮等特产为原料的特色零食、小食,近几年,随着外地到江门游客的增加,公司主要将产品摆放在江门及周边一些景区附近的特产专卖店销售。
但是,随着《旅游法》的实施,规定导游不能带或者指定旅游团到购物场所购物,“产品销售只能是随游客的心,因为不是游程内容之一,很多游客就不会到购物点,只是在需要时才会来,加上有些购物点离景区远,就更少人来。”他说,“所以,这两个多月的销售量大不如前,都不知道怎么办。”
马先生公司的遭遇在江门一些地方的特产专卖店也可以看出端倪。近日,记者在江门的圭峰山景区附近一家特产专卖店了解到,过去,这里每天都有几辆大巴拉着游客来参观购物,现在,除了游客要求来的外,几乎没有导游带团过来。
游客的烦恼:
买不到手信怎么办
以往游客抱怨导游专门带他们去购物店。不过,记者发现,《旅游法》实施后,不仅给特产经营者带来困境,游客也有不满,因为减少了购物环节,行程变松散,自由活动时间游客不知道去哪儿。
十一’去九寨沟玩,参观讲解完了,导游就让自由活动。我们也不知道该去哪儿,只能闲逛,想去购物买点当地特产,导游也不带着去。”市民王女士反映,没有导游指引,到外地旅游想买当地特产也挺麻烦。而记者在小鸟天堂等景区走访时,一些外地游客也表示,知道江门有陈皮等特产,但是因导游不能指引,所以想买都不知道去哪里。
旅行社方面人士表示,《旅游法》规定,经旅游者要求,且不影响其他旅游者行程安排的,导游可带团去购物点,但执行起来很难。“只要全团有一个客人不同意,这种协商就不能成立。”
专家视角
变“宰客”为游客体验
一方面是本地特产经营者遇到销售困境,一方面是外地游客购买当地特产“无着落”,本地特色旅游产品如何才能摆脱这种困境?近日,在江门市旅游产品开发与营销论坛上,专家表示,过去直接卖产品的特产经营模式必须转型,如果仅仅是靠导游带人过来买东西,那肯定是无法维持生计,必须大量吸引散客,才能“活”下来。
与会专家、中国国土经济研究中心农业全产业链、餐饮全产业链课题组执行组长、广东省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旅游策划专家许名桥表示,传统的特产经营模式停留在产品的直接销售上,游客来了就是买产品,只是为了手信,缺少对特产的了解、体验,也没有一种游客与经营者之间的互动。“游客没有一种乐意购买的欲望和冲动,”他说,“而且产品也缺少附加值,只能靠卖高价或增加销量来赚钱。”
许名桥建议,特产经营者应该改变过去的“宰客心理”,变直接卖产品为间接卖产品,让游客参与到产品的生产中,通过互动、体验,让游客了解产品所附加的文化、历史等内涵,“使游客觉得购买特产有意义,变一次性消费为回头客,”他说,“这应该是特产经营的一个方向。”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