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历史文化在周村“活”起来


来源:中国旅游报

近年来,周村古商城景区不断探索古街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努力恢复古城当年的多元文化,让游客在这里找到传统文化的痕迹。从去年开始,周村古商城依托周村悠久的盛产丝绸的历史文化为背景,以周村当地的丝绸品牌为主打,开展了首届旗袍文化节。

老艺人在周村古街表演淄博市旅游局供图

原标题:历史文化在周村“活”起来

□杨玉峰郭晓君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旗袍秀在山东淄博周村古商城景区上演。来自全国各地的旗袍爱好者齐聚周村,演绎了一场怀旧、唯美、浪漫的旗袍文化视觉盛宴,这一活动吸引不少游客驻足围观。

近年来,周村古商城景区不断探索古街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努力恢复古城当年的多元文化,让游客在这里找到传统文化的痕迹。据了解,除了通过旗袍秀来宣传丝绸文化外,周村古城还把饮食、民俗等逐渐消失的传统文化逐一“复活”,满足了游客的好奇心。

古城打造文化体验游

周村古商城位于山东淄博周村区,现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5万余平方米,且现在仍在发挥其商业功能。这里被中国古建筑保护委员会的专家誉为“中国活着的古商业建筑博物馆群”,因为很多其他地方早已消失的传统文化和古老技艺都能在这里被找到,甚至可体验一番。

游走在古城的街道,随处可见抬轿的、卖糖葫芦的、拉人力车的,游客可以体验拉洋车、当镖师、当票号掌柜的。如果经过传统民俗婚礼表演区域,游客还能接新娘从楼上抛下的绣球,之后换上红袍骑大马迎亲,从头到尾感受一回传统婚礼过程。而逢年过节这里还有“逛周村古城、过民俗大年”、“老外周村过大年”等活动。

据景区工作人员介绍,这些活动都是由当地的老艺人和非遗传承人来表演,游客体验的都是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周村去年接待游客达21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96亿元,周村推出的各种传统文化体验产品极大地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给文化传承找到合适的载体

在周村古商城景区发展的过程中,周村区政府将旅游与非遗风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结合起来,实施“老字号回归工程”,实现“非遗”进驻、民俗助兴。现在,周村烧饼、瑞蚨祥、谦祥益等10多家老字号陆续在景区内设点开张。

到周村古商城旅游,游客临走必买的旅游商品之一便是周村烧饼。周村烧饼是从西域的胡饼演变而来,在当地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曾经香脆可口的周村烧饼一度在当地少人问津,许多烧饼生产企业濒临倒闭,做烧饼的手艺也险些失传。

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饮食文化,周村专门建起了一座烧饼博物馆,博物馆里从烧饼起源到传承发展,用一幅幅珍贵的图片生动形象地为游客讲述着这一古老小吃的历史渊源。巧妙的是,在博物馆内还设置了一块周村烧饼现场制作区域。游客不仅能看到周村烧饼制作的全过程、品尝到新鲜出炉的热烧饼,甚至还能亲自上阵体验一回制作烧饼。

据周村烧饼有限公司的张经理介绍,周村烧饼依托景区博物馆在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把“非遗烧饼”做成古城里能吃的“文化”。去年,周村烧饼赚了近一亿元,解决了200多人的就业问题,带动了周边20多家企业生产周村烧饼。

让更多的传统文化复活

据景区工作人员介绍,周村作为“丝绸之路”的旱码头,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研究和文化保护的意义。为此,周村区政府近年拿出大量的资金支持保护丝绸文化,并出台多项新措施传承多项传统文化。

针对非遗传承人,政府给予一部分经济补贴,周村景区也专门为他们开设店铺给予特别的优惠。经过努力,目前蓝印花布技术、锦灰堆画法等非遗传承艺人的产品已先后进入周村进行展示,周村还为为这些珍贵的非遗文化项目打造了一座专属的“非遗”文化园。

从去年开始,周村古商城依托周村悠久的盛产丝绸的历史文化为背景,以周村当地的丝绸品牌为主打,开展了首届旗袍文化节。“我们去年举办的旗袍节光开幕当天就有一万五千多人参观,给我们景区带来了大量的游客和消费同时,也给我们当地的丝绸生产企业带来了上千万的洽谈订单。”周村古商城一位工作人员说。

在周村政府的撮合下,周村古商城陆续把王村陈醋、周村铜响乐器等10几个区级以上“非遗”项目带入景区,形成了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地域性文化旅游综合品牌。

在山东财经大学旅游系副教授王旭科看来,周村古商城文化旅游发展有三点经验是值得其他地区学习的,一是借助影视打响知名度,如《活着》《大染坊》等;二是政府收购了很多文化建筑资源,把它们保护起来;三是吸引企业参与其中,建设了周村烧饼博物馆、大染坊博物馆等,将周村的民俗文化、传统商业文化展现出来。“历史上,周村还有几个大家族,他们如何做买卖,可以再挖掘,这样传统商业文化就更丰富。”王旭科说,景区建设不但要创新而且要保护好历史肌理,保留其“原汁原味”。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任晓攀]

标签:周村烧饼 锦灰堆 文化旅游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