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国家级非遗:聊城冠县千年查拳的传承


来源:齐鲁网

武术界素有“南拳北腿山东查”之说,不过,比起“太极”“咏春”这些经常被搬上银幕的“明星”派别,冠县查拳显得“低调”很多。岁月的指针转到今天,在“查拳历代拳师接代传系表”上,冠县查拳传承到沙宗朝等人,已经是第十四代。

原标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聊城冠县千年查拳的传承

聊城齐鲁网9月17日讯(冠县台 高杨 冯晰玥)武术界素有“南拳北腿山东查”之说,不过,比起“太极”“咏春”这些经常被搬上银幕的“明星”派别,冠县查拳显得“低调”很多。事实上,早在2008年,查拳就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冠县西街村一家小饭馆里,43岁的回族老板沙宗朝正在厨房忙着做菜,刀法娴熟而利索。很多顾客不知道,他还有另一个身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查拳”的第十四代传人。

沙宗朝8岁开始学习查拳。当时,冠县很多回民村庄开设练武场,年轻人农闲时都去练拳。和其他拳师一样,为了练就一身好武艺,沙宗朝“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习武之路充满艰辛。经过35年的学习,沙宗朝已经有了一种“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的气势。在武术切磋中,可以快速有效地制服对手。

关于查拳为何会在冠县兴起,当地人对此说法不一。据传,唐代一支东征军途经冠县,青年将领滑宗歧负伤滞留该地,在当地群众的精心照料下,他恢复了健康。留住期间,他把自己的武艺传授给了当地村民。在之后的1000多年里,查拳从山东传到陕西、河北、山西等地,在回族群众中尤为盛行。民国时期,不少查拳大师到南京的“国术馆”担任武术教练,又将查拳传到南方各地。沙宗朝认为,查拳之所以能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历代宗师的传承与发展密不可分。

岁月的指针转到今天,在“查拳历代拳师接代传系表”上,冠县查拳传承到沙宗朝等人,已经是第十四代。沙宗朝告诉记者,“早先是光练,练到一定的境界的时候再用你的悟性了。这趟拳练下来了,怎么用法,怎么使法?这套拳它的要领在哪里?现在到我这个程度了再悟些这个了。”

事实上,查拳练的不光是拳,还有刀法与剑法。 被传承下来的冠县查拳包括10路查拳、3路滑拳,以及42套刀法剑法等,每一个套路都有它自己的特点。

2012年7月,第11届世界武术博览会在上海举行,有22个国家武术爱好者参加,沙宗朝和他的12名徒弟赢得了15枚金牌。沙宗朝说,查拳从学会、练好,再到融会贯通,需要二三十年,多数人难以坚持下来。沙宗朝一直珍藏着一本“查拳拳谱”,它已经传承至少四代,在冠县仅存两本。与人们想象中不同,拳谱里的拳法要诀不是用图像表现,而是用汉字记载。

为保护这些遭遇危机的“中国功夫”,近十年来,已有30个传统武术项目被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依然有不少拳派在艰难中行进。沙宗朝说,“最大的愿望还是要收徒弟,要从娃娃抓起,这样才能把查拳发扬光大”。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丽娟]

标签:查拳 非物质文化遗产 冠县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