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聊城四合院重现古城 现数百年文明史


来源:聊城晚报

近日,古城区东南隅一片仿明清风格建筑群中,一处雕梁画栋的四合院格外引人注目。“金春庭在楼东大街路北、安乐巷南首路东处有个四合院,前面门面房开办‘崇庆和’油坊,前店后坊,院内有居室。

原标题:承载数百年文明史 聊城四合院重现古城

近日,古城区东南隅一片仿明清风格建筑群中,一处雕梁画栋的四合院格外引人注目。该建筑负责人介绍,四合院主体已经完工,预计八月初竣工,届时将为古城区添加一道独特的风景。来此游玩的原古城楼南大街居民、年逾六旬的郑林告诉记者,四合院原本是北方传统的院落形式,古城居民世世代代大都在四合院里生活,对发生在四合院里的五味生活记忆犹新。

望族府:

都有多进院子每一进都是四合院

“明末,朱鼎延和他母亲一起,肩挑着行李从平阴逃难来到聊城。他于崇祯十六年(1643)中进士,入清后官至工部尚书。此后,朱家世代有高科,辈辈出进士。朱家大院位于楼北大街路西,袁宅街路北、道署东街以南及文明街以东的区域内,大院分三个自然院落,又浑然一体。”郑林回忆说。郑林的姥爷郑锡三曾在朱家当过塾师,儿时的郑林常听姥娘讲述朱家大院的故事。

“朱家大院的大门有古式门楼,门额悬匾,院内座座砖瓦房屋,前有抱柱、厦檐,下有石阶。房屋之间,还有花木点缀。咸丰九年(1859)中进士的朱学笃,在晚年居家期间,为地方公益做过很多事情。大旱之年,他放赈施粥。黄河破堤之时,他亲赴险堤,领导民众护堤,闲暇时,就在这个院子里读书练字、吟诗作赋、观竹赏梅。”郑林说。

“在考院街中段路南,原有靳府,听说这处院子原为三进院落,西侧两进,东侧一进。东花园、西花园分处两边。每个四合院内的房屋基本都是外表砌砖、内里为坯。在清中期的一百多年间,这个院子里走出过两名进士,四名举人,四名贡生,靳文锐在嘉庆元年(1796)中进士,靳登泰于道光三年(1823)中进士。他们勤奋好学,为人坦诚,以清廉出名。”郑林又想起楼西大街路北的“仓家公馆”,也是院落宽大,内有多进院子,房屋是砖房坯房相杂。“听说其门额上曾有‘德遗陶山’大匾,仓尔爽在同治年间任馆陶县知县,修文庙、办学校、清狱案,还修了‘仓公闸’,为地方办了很多好事。”

商贾宅:

四合院前有门脸房前店后坊生意忙

“商人家庭一般比较富裕,他们基本居住在青砖瓦房的四合院中。而且多数商人家住的四合院临街有店铺,门脸房前出一厦,安着板搭门。”72岁的古城老居民罗先生介绍。

“金春庭在楼东大街路北、安乐巷南首路东处有个四合院,前面门面房开办‘崇庆和’油坊,前店后坊,院内有居室。他后来与人合办摄西书局。其四子金方昌投身抗日救国大业,1940年在战斗中弹尽被俘。在遭到日伪军严刑利诱后,他坚贞不屈,在狱中墙上用鲜血写下‘严刑利诱奈我何,颔首流泪非丈夫’的诗句,最后英勇就义。”

罗先生还介绍了老鼠胡同里最有名气的商人魏金堂。“他家不止一处院子,大致都是四合院。魏金堂清末时干起了租赁花轿等生意,租赁项目较多,如新婚服装、戏曲行头、道具以及白事所用物品,还有锅、碗、盆、碟等宴席用具,一应俱全。城关一带人家遇有红白喜事、生诞庆典等,都来他家租赁物品,他家的物件越添越多,占用空房许多间。每天忙进忙出,一家人忙不过来,又雇人忙碌。”

“创办过电灯公司、东临造枪厂的商振声,在马宅街路南一个四合院里居住,他对聊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有较大贡献。后来他去了济南,他的弟弟‘商七爷’到建国初还住在这里。”罗先生说。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薇]

标签:四合院 古城 聊城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