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粉条产业“盘活”小村经济


来源:牡丹晚报

而现在,李继举算得上是村里有名的“粉条老板”了:雇佣了14个工人,一天的产量就达到万余斤。经过了解,牡丹晚报记者得出这样的结论,大李村的粉条,原料来自泰国越南,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大李村所做的就是“加工”。

原标题:粉条产业“盘活”小村经济

资料图

不愁销售,干起活来美滋滋的  

11月30日,牡丹晚报记者赶到定陶县马集镇大李家村探访粉条加工产业情况,村中的一条主干道上停放着四五辆正在装货的车,泛黄的粉条让人垂涎三尺,忙碌的工人顾不得跟记者搭话。    “大李家村有380户,1320口人。目前,全村有28个粉条加工专业大户,全村年加工粉条2000万斤,年销售额4000万左右。”村党支部书记李民对牡丹晚报记者说。  

30年间,生产量每天从七百斤飞跃到上万斤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定陶县马集镇大李家村就开始加工粉条,至今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    村党支部书记李民说:“一开始,全村仅有两家做粉条的家庭作坊,完全靠手工制作,不仅活多,而且效率低,产量更不用说了。”    

47岁的李继举是村里做粉条的老户。早年,他父亲靠做粉条维持生活。据他介绍,上世纪80年代做粉条,几乎没什么设备,一口锅,一个葫芦瓢,葫芦瓢上有9个眼,通过用锤子砸产生压力的方式,来生产粉条,五六个人两班倒,一天下来才生产七八百斤粉条。    

而现在,李继举算得上是村里有名的“粉条老板”了:雇佣了14个工人,一天的产量就达到万余斤。    

“说实话,我现在可比以前轻松多了,无论哪个程序都是机器设备,工人出力也不大,我这个老板也就是操点儿心,没多少活可干。”说起现在的生产情况,李继举非常高兴。  

原料来自泰国越南,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在粉条加工户李建党的原料车间里,看到原料袋上标注着“外国字”,牡丹晚报记者惊奇地问:“咱们的原料产自哪里?”李建党对记者说:“咱们村的粉条主要是木薯粉条,木薯的主产地是泰国、越南,这些原料大都来自这两个国家。”    

李建党的厂房面积在村里算得上头号,仅晾晒场就超过10亩地。    

李建党说,随着社会进步,粉条的制作工艺也越来越先进,以前仅晾晒就需要三四天,现在首先在冷库里冷冻,拿出来半天多就可以晾干,大大节省了时间,为大规模生产创造了条件。  

产量上去了,自然要寻找买家,这几年,大部分是回头客来收购粉条。一到冬天,河南、东北、西北的客商可以说是络绎不绝。“每天从我的加工厂发出去的粉条就有五六吨,几乎不会存货。”李建党说。    

经过了解,牡丹晚报记者得出这样的结论,大李村的粉条,原料来自泰国越南,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大李村所做的就是“加工”。“咱这里仅仅是个加工厂!”不少粉条加工户自豪地说。  发展中的问题不少,今后要走“品牌”路子    

产量是不小,但牡丹晚报记者经过深入走访了解到,大李村的粉条加工,大多是以家庭为单位各自为政,生产上容易造成过剩或不足,在销售上并没有主动权,产品缺乏产品认证,没有统一的品牌、商标,走的都是低端路线。    

“其实,粉条加工中这几个突出的问题,我们早就意识到了。”李民说,“今后,我们肯定会制定统一的标准,扭转市场上粉条质量良莠不齐的现象,并通过成立粉条协会的模式,促使农户由单干向合作型转变。再者,就是通过对产品的精细包装,打入土特产专柜,研发不同口感的产品,走多产品集群发展的路子。”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薇]

标签:粉条 加工 小村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