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弃考族”提前锁定兴趣
2014年06月30日 16:09
来源:华商报
“我很早就知道自己将来想做什么,而我的同学,大多数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里,感觉自己只能上大学。在黄娟眼里,上高三之前,儿子和所有的孩子一样,在残酷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已经接受并习惯枯燥的学习。
收获惊喜:儿子和同学的距离在加大
在儿子做出选择后的一年多时间里,黄娟不断地收获惊喜。首先是她在装修房子的过程中,认识了一家装修公司的负责人。这位负责人听说黄娟儿子的故事,非常感兴趣,愿意推荐孩子去装修公司上班,算是先“历练一下”,就这样,在同龄人进入大学校园时,儿子到今天已经上班一年多了。
上了班的儿子,因为从事的是自己喜欢的工作,每天都开开心心、精神饱满地去上班。拿到儿子用第一个月工资给自己买的礼物时,黄娟开心地差点掉眼泪。
她观察到儿子在不断成长。他自己去面对挫折,解决困难,去和客户谈判,在一年结束的时候,因为公司没有给自己转正,就自己去交涉,最终顺利转正,也获得了更多的锻炼机会。他和自己那些同学的距离也在加大,见面聊天时,“谈话和见解的水平已经明显拉开了。”最重要的是,他享受着自己的工作,以及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的快乐。
“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我的道路啊。我是很早就知道自己将来想做什么,而我的同学,大多数都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里,感觉自己只能上大学。”6月29日,21岁的元元对记者说。
他很感激妈妈对自己选择的尊重,因为在自己的同学中,不想参加高考的人也不少,只不过大部分同学都没有他这么幸运,能被父母允许,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发展。
“工作一年多了,我从来没有后悔过自己的选择。”他说,声音里透露着这个年龄的年轻人少有的沉稳,能让人感受到他的快乐。“我没有太高要求,也没想着挣大钱,或者出人头地。只要自己在这个喜欢的行业里,能不断进步就行了。”
又一个另类孩子:他只想当厨师
当黄娟为了儿子的选择从纠结终于到释然的时候,在成都,另一位母亲也面临着同样的困惑。
45岁的子昙有一个16岁的儿子,高大帅气。和黄娟一样,子昙尽一个母亲的心力保护着儿子的梦想,但又不时地感到纠结。
在子昙的记忆里,儿子三四岁时自己热牛奶,七八岁时自己做番茄炒鸡蛋,看电视喜欢看美食节目。大约到六年级时,孩子去学英语,老师教他做比萨,孩子做得特别好吃,接下来,就经常在家自己做,慢慢地,越来越有兴趣,终于有一天,儿子宣布自己将来要做一个厨师。
子昙没有嘲笑孩子的梦想,是因为她本身不仅“好吃”,目前的工作也是主持一份当地的美食与旅游杂志。一贯主张平等对待孩子的她,还算平静地接受了儿子与众不同的梦想。
初中时,儿子就有过不上高中、直接去国外学习西餐料理的想法,这几年,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变得“务实”,还是决定先读高中,如今,孩子的目标很明确,要读四川一所大学的烹饪专业,这也是国内目前唯一一家关于烹饪的本科专业。子昙说,如今,正读高一的儿子,早上会六点起床,给自己做寿司什么的来当早点。他希望有一天,帮妈妈实现梦想,两人一起开一家私房餐馆。“其实真正的私房餐馆,我们是很少的。在日本,有一家开了470年的小餐馆,一家人代代相传,只做那么几样可口的食物。”子昙说。她也知道自己和儿子有点“太理想化”。“如今在我们这样的环境里,怎么能允许你那样用心地缓慢下来做一种食物?”
但她还是理解和保护着孩子的梦想。她很少带孩子在外面吃饭,为的是“保护孩子的味蕾”。
孩子的梦想难免会遭到嘲笑。孩子英语很好,前不久在学校做英文演讲时,题目是“我的理想”。当孩子讲到自己的理想是做一名厨师时,老师投来诧异的眼神。后来,学校虽然给了他三等奖,但老师还找他谈话,大致是委婉地告诉他理想可以更远大一些……
事实上,对这个16岁的少年来说,除了母亲,周围的人,包括亲戚们,几乎都会嘲笑他:理想原来是做饭啊。
可为什么就不能梦想做一个厨师呢?子昙说,孩子认识一位外教,这位外教走遍了中国的几乎每个城市,每到一处,就自己教英语挣点钱,同时学习当地的武术、“功夫”,梦想是回去后办一所武术学校。她觉得,是身边这些有梦想的人影响了孩子。而孩子想做一个纯粹手艺人的做法,一开始她也有些不接受,甚至想过,自己是不是错了,但她如今已经决定支持和保护孩子的梦想。
这个暑假,子昙给孩子买了机票,让他一个人去日本旅游。这也是她一贯的教育方法,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很多东西,最终自己去做出决定。
教育的目标:培养心智健全的人
有时,黄娟会想,儿子的选择,不也就是自己多年教育的一个结果吗?她一直是开放式的教育,从小就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像小男子汉一样自己决定自己的事。
在黄娟眼里,在放弃高考后,儿子完全转型了,他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了。
从小,她尽一个母亲的可能,保护着孩子的童年,尽量减少应试教育对孩子的伤害。她帮孩子写作业,保护孩子的自尊。当老师不分青红皂白撕了孩子的卷子时,她会去学校,和老师沟通,争取孩子的尊严。
在家里,不管是大事小事,她都会和孩子商量,让孩子自己帮助大人找解决方法,给处理意见。
“有时,我自己也想,爱他就给他自由,但这个尺度是不是太大了?”这样的疑问,曾经都萦绕在黄娟和子昙的心里。
如今,儿子的成长终于让黄娟感到放心了。在这个过程中,她作为母亲,也体会到了鼓励、包容以及勇气的力量。
“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中,一个母亲的淡定极为重要,甚至是极为关键的。”在西安一所大学任教、常年从事教育工作的王真教授这样认为。
王教授认为,黄女士的教育是成功的。其实人的发展道路本来就应该是多元的,为什么每个人都必须要走高考这一条道路?教育的本质目的就是让人身体好、心智健全。而心智健全的一个表现就是一个人能从普通的工作中感受到愉悦。
“黄女士的教育抓住了一个教育的核心,就是对孩子基本人格的尊重,这种平等相待的理念,对孩子心智健全的发展,有很大帮助。”王教授说。“其实一个社会真正需要的是,从干清洁工都能得到快乐的人。那样的社会,每个人能找到自己的价值,这才是真正的和谐。”王教授认为,抛开今天流行的成功学,我们能发现,其实每个生命都是独特的,教育应该去发现他们独特的价值。有的人,价值可能就不在于去读一个大学。社会对人的需求本身也会是多元的。用单一的学习成绩衡量一个人时,就忽略了生命本身的多元。今天,在中国这样畸形的教育环境里,有不少家长,其实自觉地站在不合理的教育体制和孩子中间,做着自己的抗争,来保全孩子的生命价值,也维护了社会应该有的多元,这是非常可贵的。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