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高考“弃考族”提前锁定兴趣


来源:华商报

“我很早就知道自己将来想做什么,而我的同学,大多数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里,感觉自己只能上大学。在黄娟眼里,上高三之前,儿子和所有的孩子一样,在残酷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已经接受并习惯枯燥的学习。

漫画/王启峰

“我很早就知道自己将来想做什么,而我的同学,大多数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里,感觉自己只能上大学。”放弃高考、提前“投奔”兴趣的元元说。

放弃高考并非个例。教育部发言人续梅2013年曾透露,近五年,高中毕业生弃考率约为10%。

这些弃考者中,很多人像元元一样,实践着“行行出状元”这个看似老套的道理。

“如果2012年上了大学,儿子今年9月就该上大三了。”48岁的黄娟说。但这只是一个假设。

两年前的6月,黄娟到省招办,为儿子填写了“放弃高考”的申请表。那一刻,她还在犹豫,此前所有说服自己接受这个结果的理由差点失效,她匆匆填完,出来后心里还有些恍惚。

就这样放弃了?儿子出生后,她就没有再出去工作,全心全意在家里陪伴他的成长,给他一个轻松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同时,也和这个应试体制下所有的家长一样,她知道会最终会等来这么一天:孩子苦读三年高中,考上了大学,自己也终于可以放下焦虑,过几年轻松日子了……

儿子上高三后,她还曾经有过很多设想,比如孩子能不能考上他心仪的建筑大学?要不要离开西安去外地等等,但就是没想到,儿子会决定放弃高考。“这就是一个坎儿,我们必须去面对。”两年后,她回忆说。

放弃高考:那上高中干吗?

儿子元元放弃高考的决心,是在他去参加高考体检、看见密密麻麻的排队人群时突然爆发的。他放弃了体检,回家告诉黄娟,他还是决定放弃高考。

此前,黄娟已说服儿子,无论如何先参加高考,再决定是否直接去学习他喜爱的室内装修设计。但儿子最终拒绝妥协。

在黄娟眼里,上高三之前,儿子和所有的孩子一样,在残酷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已经接受并习惯枯燥的学习。

他虽然成绩不是很拔尖,但学习比较认真,尤其喜欢学英语。孩子也接受了黄娟灌输给他的大学梦。她常带孩子去大学校园里散步,讲大学的好处,告诉他忍一忍现在的枯燥学习,上了大学后就可以发展自己的兴趣,例如架子鼓等等。

高大帅气的儿子看起来接受了妈妈的建议。他和其他孩子一样,在对自己未来道路的设计上,屈从于家长,也知道,家长屈从于学校,而学校屈从于所谓的上级,上级则屈从于这被诟病多年、却始终没有改变的中国教育体制。

然而上高三之后,儿子出现了严重的厌学情绪,他甚至开始失去学习的欲望。

“此前,他至少都能完成作业,可这段时间,成绩下跌得太厉害了,几乎要掉到年级倒数几名。问孩子原因,光说是换老师了,有些老师讲课的口音他听不懂。”黄娟回忆说。

她寻找原因,但最终还是没弄明白,究竟是什么让孩子开始厌学?是老师一句无心的话?还是此前那么多年“为了考试”的学习,其实已到了让孩子无法承受的边缘?

就这样,当儿子决定不参加高考后,黄娟虽有心理准备,但还是出乎意料。她的第一反应是问儿子:那咱上高中干吗?

纠结的母亲:这条路是不是一定要走

其实,黄娟也知道儿子的心思。还是上初二时,儿子不知怎么就喜欢上了室内设计,那时就宣称自己将来要上建筑大学,毕业后当一名“金牌设计师”。这种念头一直持续到高三不期而至的厌学来临之前。

面对已经长大的儿子,黄娟感觉到一种无力感。她试图说服儿子,按照他的成绩,和就读的这所重点中学的情况,他至少可以考上“二本”,先上了大学再说。但儿子的态度很坚决,也清晰地阐释了自己的理由:按照目前的情况,肯定上不了建筑大学,如果读自己不喜欢的专业,那就是浪费时间,不如利用这几年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

“这条路是不是一定要走?你要考虑好,还有没有其它的路子?”看着自己无法说服自己的儿子,黄娟只好对孩子说,再和爸爸商量,给他两三天时间考虑。

这是煎熬的日子。和所有的母亲一样,黄娟望子成龙。她和丈夫没有上过大学,满怀希望,一心要让孩子受到良好的大学教育,他们也曾筹划过让孩子出国读书。“可以说,儿子考大学一直是全家的目标,说不考就不考了?何况,他又不是学习太差或者不爱学习的孩子。”黄娟还记得自己当时的纠结。

但儿子决心已定。最终,“还是因为爱孩子”,一个母亲从自己的角色中跳脱出来,试着去理解孩子自己的痛苦以及思考,她决定支持孩子的选择,尊重他的选择。

就这样,高三毕业的暑假还没结束,儿子就去报了一个“室内装修专业”的半年培训班,开始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专业上。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薇]

标签:弃考族 高考体检 省招办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