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菏泽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纪实(组图)


来源:菏泽日报

[提要]创建园林城市是加快生态城市建设的重大举措,对优化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市民幸福指数具有重要作用。2009年,菏泽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菏泽市以提升城市发展水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当务之急,向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这一新目标迈进。

深挖内涵:彰显特色创品牌

为提高城市绿化品质,打造菏泽城市绿化特色,近些年菏泽市城市绿化更注重利用本土资源,挖掘城市内涵,塑造城市特色。

建设环城公园,改善老城区生态环境。环城公园总面积约130公顷,投资3亿多元,工程包含一条环城水带、两个文化聚落、三个广场、十大公园景点和众多的休闲绿地。共开挖治理河道5.5公里,建造12座仿古名桥、10座园林桥,建成亲水平台24处、亭廊轩榭25处。获2005年度和2006年度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最美老家摄影:唐永先

打造赵王河滨水景观廊道,提升城市品位。都市滨河公园占地6.7公顷,绿地面积2.2公顷,水面面积3.2公顷。新天地公园、新世纪公园占地13.3公顷,以天香路为轴,分为东西两部分,东侧为多功能广场和老年门球场,西侧为林荫广场、文化广场、高档会所、老人儿童娱乐广场和商业区。成为菏泽最具现代气息、地方特色,集文化、休闲、旅游为一体的一条重要滨水景观带。依托赵王河滨水景观廊道,我们倾力打造文化中心,总占地面积1500亩。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规划展览馆、科技馆、全民健身中心、图书馆和大剧院、演武楼、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8座主体建筑。

提升改造曹州牡丹园,唱响城市名片。2009年,菏泽市投资3亿余元,按照5A级景区标准再次对曹州牡丹园进行大规模提升改造,2012年,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每年谷雨前后,百万株牡丹竞相开放,五彩缤纷、争奇斗妍,国内外游客络驿不绝,形成“花如海、人如潮”的壮观场面。

立足长效:优化环境创宜居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人民创造更好的宜居环境,让百姓生活舒心。为此,菏泽市立足长效,抓好基础设施配套和功能完善,切实改善人居环境,让菏泽百姓共享创园成果。

加强城市道路建设。人均道路面积增加到15.73平方米,道路完好率达到98.3%。城区道路由原来“四处断头”的“封闭型”变为现在“外环成形、内部成网、街路贯通”的“开放型”城市交通网络,拉大了城市框架,畅通了城市“动脉”,主次干道平均车速40.7公里/小时,市区交通承载能力显著增强。

加强给排水设施建设。坚持雨污分流,配套建设给排水管道350公里,供水管网密度达到4.6公里/平方公里,排水管网密度达到6.1公里/平方公里。提高供热供气普及率。截至目前,建成供热首站1座,敷设集中供热主管网98.3公里,覆盖供热面积2500余万平方米,基本实现全覆盖。提高城市功能性照明水平,亮灯率和设施完好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完善环卫基础设施。市区保洁面积达到1600万平方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以上。

日新月异新菏泽摄影: 张敏

提高公共交通水平。市区出租车达到1321辆、公交车达到700辆,公交候车厅达到128个,万人拥有公交车12标台,实现智能化管理控制。

大力实施旧城改造。菏泽市于2010年全面启动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2010年至2012年市区共改造城市棚户区17个,4350户,34.92万平方米。

深入推进保障房建设。截至目前,市区已建成保障性住房30000套,保障性住房计划完成率达到125.7%,住房保障率达到89.2%。强化综合整治,营造蓝天碧水、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大力改善水环境质量、治理大气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市容秩序,全市市容、市貌得到全面提升。

园林城市是一个城市绿化建设管理水平的象征,是城市环境质量、生活质量的具体体现,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志。菏泽市的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各项指标均已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记者 杨飞)

相关新闻:

标签: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 水系结构 科学发展观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