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刘玉红 风靡全国“玉米炒葡萄”的神秘创始人


来源:职业餐饮网

刘玉红 风靡全国的“玉米炒葡萄”神秘创始人 即使亲眼看到我们也很难相信,这个坐在桌前一笔一划、歪歪扭扭地在本子上写下“刘玉红”三个字,扬起憨厚笑脸告诉记者“不好意思,我只上了小学”的腼腆中年男人,就

刘玉红 风靡全国的“玉米炒葡萄”神秘创始人

即使亲眼看到我们也很难相信,这个坐在桌前一笔一划、歪歪扭扭地在本子上写下“刘玉红”三个字,扬起憨厚笑脸告诉记者“不好意思,我只上了小学”的腼腆中年男人,就是风靡全国“玉米炒葡萄”这道菜的神秘创始人。

从“小清新”——玉米炒葡萄说起

2013年9月,在各大高校开学之际,华东师范大学华闵食堂二楼推出了一道新菜——玉米炒葡萄。很快,这道菜便以新奇的搭配迅速成为网络的焦点,各大门户网站与电视新闻纷纷对其进行报道,甚至引发了“高校食堂要创造中国第九大菜系”的惊叹。如今已是11月底了,“玉米炒葡萄”的热潮早已过去,但华闵食堂对菜式的创新却并未见停,11月17日推出的“油条灌蛋”又一次风靡全校,记者11月21日中午11:47来到华闵食堂二楼餐厅想要一尝这道新菜,却被告知已经“抢购”一空。打饭的刘阿姨说:“中午做了300多根油条灌蛋,六七大盆,中午下课后十几分钟就卖完了!”记者看到有些同学甚至是直接买了两根!那么,在这样一道道风靡全国的菜式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一个怎样的神奇创造者呢?在华东师范大学华闵餐厅二楼厨房里,我们见到了这一系列新菜式的创造者——刘玉红师傅。

“我只是希望你们能够多吃点健康食品”

11月20日下午4点,记者来到了华闵餐厅二楼的厨房。在张贴着“厨房重地,闲人莫入”的玻璃门内,华闵二楼的厨师们正在为华师大同学的晚饭忙碌着。一听说我们是来采访“玉米炒葡萄”和“油条灌蛋”的创始人时,忙碌的阿姨们热情地招呼我们进厨房并笑着说道:是来找刘玉红师傅的吧!

我们看到刘玉红师傅时,他正在厨房里摆弄着大勺,红色的火焰映衬着他的脸庞,看起来特别的自信和神气。引领我们进厨房的年轻小厨师拍着刘师傅的肩膀说道:“刘师傅,记者来采访你咯!”对于记者提出的采访,刘师傅放下手中的活很爽快的答应了。

“我没事弄这么多新菜式出来干嘛啊,不就是希望你们学生能多吃点嘛!”当记者向刘师傅询问他为何会想出这么多新奇的菜式时,刘师傅的回答很直率。刘师傅很有感叹地说了下去:“现在的学生啊,生活好了就不好好吃饭,就喜欢吃些垃圾产品,想让你们多吃些饭啊,还真是困难。这样制造点新意出来,你们也不会觉得食堂老是鸡鸭鱼肉的,也不会觉得厌烦,这样你们来吃饭的才会越来越多啊。”

“那么多新奇的搭配您是怎么想到的呢?”记者好奇的问道。

“其实我就想着我们要尽量做些营养均衡搭配的菜,这样学生们摄入的营养才全面。就比如说玉米炒葡萄这道菜,我们是在9月份供应的,那个时候天气又热,很多学生都吃不下饭,我就想着给学生们该吃得清淡些,多吃些蔬菜水果,这样一道菜就出来了啊。”

谈到刘师傅的新民晚报和东方早报两家上海主要媒体对“玉米炒葡萄”的报道并且带动了其在网络上的追捧现象时,刘师傅表示:“现在我们每推出一道新菜,就会用个小黑板写出来放在门口,要不是谁知道你出新菜式了啊。就像才推出的油条灌蛋,要是没有在小黑板上写出来通知学生们,那学生们怎么知道这个是油条灌蛋还是普通油条呢?所以说啊,宣传是很重要的。”前卫的厨子,不仅会创新还会创造途径让人知道他的创意。

最令记者印象深刻的是,在谈起为什么创新的对话中,刘师傅五次提到了“希望学生们能多吃点、吃得健康一点。”

来沪20年:从“学徒”到“大灶”

今年41岁的刘师傅出生于安徽省芜湖市的一个小乡村里,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困难,刘师傅在小学读完后便辍学在家务农。20岁时,刘师傅告别亲人,只身一人来到了上海。在最开初的半年时间里,刘师傅到处为人打工,挤过牛奶,也在宾馆饭店当过学徒,日子过得很是辛苦。“那时候最让我记得清的,就是打工的主人家看见我们来吃饭了,直接就把荤菜端走,给我们留几个剩下的素菜。”回忆起那段往事,刘师傅仍然不断地唏嘘着。半年后,刘师傅成为了厨师学徒,自此走上了厨师的道路,直至今日,已有整整20年了。8年前,刘师傅来到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餐饮部,成为了华闵餐厅二楼的餐饮部主管。而就是在这短短的8年里,华闵食堂每月的营业额已由刘师傅刚到时的十几万上升到了如今的七八十万。现如今的刘师傅早已不是20年前那个只身闯荡大上海的青年了,两个孩子的父亲的他拥有美满的家庭与稳定的事业,一个普通男人在中年时应该达到的标准也都达到了。

但是一旦涉及到餐饮,看似普通的刘师傅顿时不普通了起来。不似生活中的憨厚,每当涉及到新菜式时,刘师傅总是神采飞扬、创意不断,甚至是雄心勃勃,记者采访他的那些创新菜系时,他会用手比划着做菜的过程,还会耐心的讲解做菜前的准备工作。

“ 下周,我准备推出糯米蒸鱼丸,鱼洗干净后将鱼皮和鱼刺剔除,用刀把鱼头鱼尾切除后切成肉末状,再放到蒸好的糯米上滚一下,放些调味料。”刘师傅把记者当成了学徒,把手当成了刀具,把厨房当成了自己的舞台,旁边走过的年轻的厨师也在一旁耐心的听着。“我过段时间还准备把湖南名小吃臭豆腐也引入,如果有可能,全国各地的小吃我都想引入一些,让同学们不出校门也能吃到不同地方的小吃。”

但是,在创意背后支撑的,并不是单纯的激情,而是独属于刘师傅的细心严谨。“每道新菜式供应前,我要想好搭配,做出来让厨房的工作人员先尝好口味好不好、哪些地方还要改进,在仔细调整后才会向外供应。”“我们食堂每到一个新的食品厂进货,都会对这个厂家进行调查,要在确认安全干净后才会开始进货,绝对不会有什么三无产品进入食堂。”新菜式往往难以掌握,同时食堂的厨师偏少,因此即使是餐饮部主任,管理者整层楼的餐饮人员,刘师傅仍然会每天下厨,与徒弟一同负责做好每天需求量极大的新菜式。刘师傅对待餐饮严谨态度背后浓郁的责任感,让人不由地感到敬佩。

采访结束时快要到饭点了,来不及和记者多做交流,刘师傅便急匆匆地赶到厨房大锅前开始炒菜了,熟练地翻转炒菜勺子的动作完全看不出在最开初写自己名字时的僵硬。在华东师范大学的校园里,笔杆子不行的刘师傅用菜勺子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校园传奇。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柴杨]

标签:玉米炒葡萄 刘玉红 风靡全国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