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一日卖地66.9亿 “溢价管制”难抑房价
昨日,北京迎来入夏以来首个高温天气蓝色预警,而这一天北京的土地市场也达到沸点。而恒大所获得沙河高教园地块,乃北京首宗实行“限房价、竞地价”政策进行公开拍卖的土地。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综合研究处处长赵路兴表示,现阶段流动性紧张,地方负债又高达临界点,宏观经济压力不断加大,因此,部分地方政府不得不选择可以补充财政资金的房地产市场,而土地却又是其拥有的最大可利用资源。
而以土地出让金作为偿还地方债的主要来源,是地方政府公开的秘密。近日,审计署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在抽样审计的36个地方政府本级中,4个省、17个省会城市土地出让收入占偿还债务的54.64%,比2010年增长1183.97亿元。
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副院长刘洪玉表示:“土地、金融、税收和住房这四个方面是密切关联、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所以在任何一个方面单独突破,都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这似乎也表明,当前政府一方面以行政手段限制房价,一方面用大肆卖地捞金的做法,难以让房价下跌。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3年6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0258元/平方米,环比5月上涨0.77%,这已是连续第13个月环比上涨,涨幅比上月缩小0.04个百分点,其中71个城市环比上涨。
土地财政如饮鸩止渴
此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曾有报告指出,一些地方的土地收入占到了当地财政预算收入的60%甚至更多,地方财政已是名副其实的土地财政。在现有的法律框架内,地方政府得以大量低价征地,再通过控制供给,“饥渴式”的向市场投放。
这样做的效果,一方面是炒高了地价和房价,二是聚敛了社会财富。失去“土地”这颗摇钱树,地方政府的财政必将难以为继,这也是为什么地价﹑房价在近些年屡受政策打压,却连攀高峰的最根本原因。
像北京这样一个资源高度集中地城市,人均土地面积相对匮乏。有限的区域空间负担着几千万人口,地方政府不得不通过“土地财政”获利的收入,来加强保障房建设、发展交通和教育投入等,有专家断言仅轨道交通一项,就足以让地方政府要在“土地财政”之路上走很多年。
面对地方政府如此不遗余力地依赖于“土地财政”,相关职能部门应当也必须出台更加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倒逼地方远离“土地财政”,将精力放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上。此轮“钱荒”已警醒我们,没有实体经济做支撑,无论是债务还是资产,都将是泡沫泛滥,都会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风险。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