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探讨地区发展未来 聊城大学谈服务社会“经”


来源:凤凰网山东整理

今年三月,山东聊城经济开发区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字号”招牌,让这一地方开发区站在了全新的起点。这发展的一大步,聊城大学聊城发展研究院的横向课题研究报告《聊城开发区建设国家

学校积极搭建产学研工作平台。五年来建成的八个平台充分调动人力资源,谋求科学研究与应用社会的实绩与突破。依托聊城发展研究院、运河文化研究院等平台,地方政府可以从高校专家团那里获取决策的智力支持,前面提到的《聊城开发区建设国家级开发区的路径与对策研究》报告便是明例。聊城市正在规划建设的“世界运河主题公园”项目,地方政府随时听取接受聊城大学运河文化学专家的意见建议。依托高分子材料研究室、功能材料研究室、新能源汽车研究所等平台,校企实现了“橡胶均匀剂研发”、“氧化锆彩色陶瓷刀的研发”、“改性酚醛树脂”、“电动汽车用开关磁阻电机的研发”等120余项实质性科技合作,为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亿元以上。其中“既有建筑改造与墙改节能”、“玉米淀粉生产化工醇”、“新型农用无滴大棚膜”项等重大项目与“聚氨酯保温材料开发技术”、“硫酸钾合成技术”等10余项应用技术的成功实施或生产应用,更是为企业和学校带来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由该校理工学院王宝兴教授主持和带领的科研团队经过两年的科研攻关和不懈地实验创新,成功研制了国内首台体温计自动分拣机。分拣机长4.5米、高0.8米,由自动上料系统、35度翻转系统、摄像机、计算机、分拣伺服系统、吸能转向盒及料仓等部分组成。该机通过摄像机采集体温计图像、经过图像处理转入分拣系统,把定标不同的体温计精确地分拣到相应的料仓中。体温计自动分拣机的出现,彻底解决了体温计在分拣工序上一直由人工分拣的这一难题,工作效率是人工分拣的25倍,极大地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设备的投入,一面是生产效率的大大提高,一面却是劳动成本的明显降低。先前一道工序需要十四、五个人,现在减至四五个人,每年节约开支几十万。”这让率先使用的山东阿胶阿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卫健欣喜不已。

该校联合高新技术服务公司正在研发的“基于综合检测和动态控制的通用型快速智能充电器系列产品”及与中国科学院联合研发的“智能电动轮椅”等项目,鉴定专家一致认为科技含量高,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一个个项目实施应用的背后,是校企两地科研工作人员通力合作、联合科研攻关成果的鼎力支撑。四年来,校地联合申报国家科技立项、省部级产学研类课题达20余项,每年获得研发资金近千万元,有效促进了企业和学校的科技创新发展。

聊城大学充分利用学校的科研团队、仪器设备等优势资源,同企业合作共建了“主要农作物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橡胶助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这些共建机构均成为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服务社会的良好平台。三年来,学校横向课题经费达几千万元,先后承担国家“973”项目、“863”重点项目子课题10余项,省部级、厅市级科技项目60多项,荣获7项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业无人才不立”,建校39年以来,聊城大学为地方培养了20000余名全日制毕业生,30000多名成人教育毕业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智力支撑。据不完全统计,当地65%的中学教师和30%的中小学校长都是该校毕业生。学校向社会敞开了怀抱,图书馆、实验室、计算中心、展览馆、体育设施、教室等教育和学习资源,都向社区、地方开放,为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2009年,学校制定推出《聊城大学服务聊城行动计划(2009-2015)》,全面吹响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号角。“校地合作,多方联动,社会参与,共同发展”的正确理念和坚定信念让学校和地方互利共赢,各各出彩。

相关新闻:

标签:服务 聊城大学 社会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