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地区发展未来 聊城大学谈服务社会“经”
2013年06月20日 08:47
来源:凤凰网山东整理
作者:乔丙武 秦治洲
今年三月,山东聊城经济开发区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字号”招牌,让这一地方开发区站在了全新的起点。这发展的一大步,聊城大学聊城发展研究院的横向课题研究报告《聊城开发区建设国家
今年三月,山东聊城经济开发区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字号”招牌,让这一地方开发区站在了全新的起点。这发展的一大步,聊城大学聊城发展研究院的横向课题研究报告《聊城开发区建设国家级开发区的路径与对策研究》起了重要的指导与推动作用。为让这一报告“紧扣需求、研需结合、前瞻领先、确保管用”,调研组成员在对聊城开发区实际情况深入调研掌握的基础上多次走访国家发改委、经贸委、商务部、省发改委、商贸厅等部门;六次奔赴苏州、昆山、烟台、潍坊等地实地考察;多次组织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基层群众等不同层面的访谈、座谈和问卷调查,经过近1年的辛勤工作完成的。
这是聊城大学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代表之一。仅该校一个产学研项目——“既有建筑改造与墙改节能”的成功实施,一年可为地方政府节约资金1500万元。十几年来,学校每年派出十几位专家、教授,脱产一年,进驻地方企业或挂职地方政府工作,成为地方组织企业干部、职工的“贴心人”、“离不开的人”。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中心职能,服务地方是高校的基本职能。我们要努力把学校打造成为地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摇篮、科技创新的中心、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技术研发、先进实验仪器设备检测、孕育与传播先进文化的基地、科普教育的园地和对外开放的窗口,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持,不断提升服务社会的贡献率”,校党委书记李喆指出,“作为知识生产、传播和应用中心的大学,绝不能陶醉于纯粹学问的象牙之塔,不能躲在高墙深院之中明哲保身,要成为全面参与、服务社会、改造社会的重要力量。”学校党委、行政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努力做好“服务社会”的大文章,献“真经”,唱“实调”,走在实在扎实的大路上。
深化校地合作,服务全面开花
聊城大学,原名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始建于1974年。在校地长期互惠双赢的合作中,聊城大学和聊城市形成了“校地共建”的优良传统。远的不说,1999年校地共同出资建设了图书馆,面向校内外所有读者开放图书资源和阅览场所,很好地实现了校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避免了重复建设。为满足校地双方科技进步和学术研究发展的需要, 2002年校地合作共建了聊城大学综合实验楼(聊城市检测中心)。
学校自2002年转型为综合性大学后,自觉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进行专业调整,不断加大建筑、化工、医药等应用性工科专业的比重和建设,目前应用型专业已达39个,占全部专业的48%。着眼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亟需,校地于2003年共建了材料科学与工程、汽车与交通工程两个学院、韩语专业以及科技园区等。每年都有一批毕业生到当地大型企业工作,增强企业的人力资源力量。为满足鲁西化工企业的人才需求,校企采取“订单式”培养方式,学校成立了鲁西化工工程学院,企业出资在校内建设了教学楼,实现了学校育人、企业发展、学子成才立业的皆大欢喜。“聊大来的毕业生,工作作风扎实,业务能力突出,一两年便成为集团骨干或中层干部,我们中通集团研发力量的1/3来自于聊大。他们素质过硬,让人放心。”中通汽车集团人力资源部主任如此评价。
聊城大学利用自身的科研和师资优势,同地方政府、企业、农村广泛开展合作交流,提供科技创新、实践服务,校地之间往来频频,合作连连,全面开花。学校同40余家地方政府、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聊城市8个县(市、区)的12项生态区域和环境建设规划是该校编制的,地方干部、教师、企业员工培训基地大都建在该校。学校主动通过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征集企业技术难题,积极组织教授、博士等专家、科技人员对接企业,三年来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1000多项。
去年四月份挂职地方副县长的校教务处副处长、惠鸿忠教授一上任便主持开展了校地产学研合作创新“三百”活动(百名博士进高唐,对接百家企业,攻克百项技术),效果显明。惠鸿忠邀请了学校6个理工类学院的20余位专家、教授和12家企业“点对点”对接,推动了汽车轻量化技术、小型纯电动车整车研发、纸浆模塑自动生产装置等25个项目的落地合作。他帮助“全国造纸十强企业”——山东泉林集团充分挖掘造纸新技术,整合相关资源获批“清洁纸浆造纸技术装备.高唐”项目,成功申报了山东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区。一位实实在在的人,一桩桩开拓创新、扎扎实实的事儿,赢得了当地政府、企业、众多干部职工的衷心感谢和挂职届满时的诚意挽留。
多年来,学校面向地方企事业单位举办了包括公务员、法律、金融、教育、企业、农业等各类培训班,总数达180多个,培训人员25000余人次。该校还是山东省首批教师教育基地,“国培计划”示范性集中培训资质机构,2013年承担5项省级项目培训。先后举办基础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40余期(次),培训教师30000余人次。自2008年9月始,针对当地小学教育师资薄弱的现状,学校发挥师范教育的传统优势,启动农村义务教育顶岗实习支教活动,即大学生到农村小学支教一个学期。截止到目前,十期共派出6000多名大学生,分赴聊城、河北等地近千所农村小学支教,极大地充实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力量,受到学校师生和当地群众的好评。
“让科学技术从高墙深院中走出来,尽快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直接服务于农村田间地头、老百姓家中”是该校农学院不变的追求。如今,当地几乎所有的农村地区都有该院专家、科技特派员的身影。学院充分利用动物实习医院、植保服务中心、畜禽疫病防制技术研究所等专业机构优势,每年派出专业教师深入农村开办培训班,充分发挥在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优势,在种植、养殖技术、畜禽传染病流行及防治技术等方面开展科技服务活动,几年来开展培训班近百期,培训人数上万人,服务时间不计其数。该院张复君教授是有名的蔬菜专家。他经常带领园艺专业其他教师走出校门,走到田间地头指导蔬菜生产,先后被地方多个县区聘为蔬菜生产顾问,几乎跑遍了全市各个乡村,深受农民欢迎。张复君先后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和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评为UNDP项目优秀科技特派员,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目前该院十几位教师在当地的“蔬菜之乡”建立了服务基地,开展长期、定期服务,及时解决生产及产品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今天,到聊城旅游的细心游客往往会发现,城乡、校园行道树时见一种“张如伞盖、白花雅赏”的槐树,这是该校农业专家培育的、名为“聊红槐”的新树种。倘若走进一些果园参观,你还会发现一种鲜红亮丽、个大体重、香气扑鼻的水果梨,它不仅为当地老百姓带去可观的经济收入,还摆上了北京奥运会的果品席。这是该校培育的水果新品种,命其名曰“奥冠红梨”。该校校长马春林指出:“ 服务社会的舞台很大,我们要努力在各产业有所作为。”
加强激励协同,平台各表一枝
学校党委注重引导、激励学院、教师投身“服务社会”这一光荣工作,在服务社会中体现知识学术思想、能力价值,获取组织声誉、个人成就感及社会、经济效益,实现多赢共进的良好局面。近些年,学校先后出台了《科技成果专项孵化基金管理办法》、《关于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给教师创造了宽松的应用技术研究环境,提高了教师从事应用研究的积极性。仅对口服务企业方面,学校出台了《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实施意见》,设立了60万元专项基金,鼓励广大教师到企业去,帮助企业大力发展技术研发,为企业培养技术和管理人才,帮助企业提高创新水平和管理水平。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